举白旗为什么代表着投降?
在一些用战争作为题材的影视片中经常会发现这种镜头:当陷于重围走投无路的防卫者觉得再继续抵抗已没有希望时,就打出白旗投降。
首先要科普一点——举白旗未必表示投降。信使或者谈判代表也往往举白旗。比如朝鲜停战谈判时美方代表乘坐的汽车上面就插了白旗。白旗的确切含义是停止敌对行动,起码是对打白旗的人停止敌对行动,保护他的生命安全。
后来慢慢地,人们就习惯了把白旗认为是投降的标志,其实在战争法规严格意义上说,白旗只是要求暂时停战的标志。
那么,最初为何用白旗来代表“暂时停战”呢?
早在远古时期,战斗的双方为了向对方表示谈判的诚意,通常借白色为象征,因此逐渐形成了一个习惯:白色旗帜表示要求休战谈判。
在交战的一方拿出白旗时,对方就知来意,下令停止任何进攻行动。握白旗的一方要派遣出军使、号手、旗手与翻译到对方指挥部说明条件与意图。在军使展示白旗起直到回到本方所必需的时间终止,他获得不被侵犯的权利。
这种习惯几千年来一直沿用下来,至今没变。
中国和罗马的古史中都对举白旗表示投降的说法进行了记载。相信这源自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甚至是更早的时候。
罗马作家柯尼利厄斯·塔西佗曾在他的史学记录中提到过士兵如何表示投降。他描写了在Cremona的第二次战役(公元69年)中,士兵们表示投降的方式是将自己的防护物举过头顶。 显而易见,这个传统在东西方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
至于为什么用白色,其实只是顺应当时的社会。
也许下面的解释,能让人满意:
1、以白色为投降的标志起源于秦朝,当时秦人以黑色为“国色”,来代表胜利(原因:秦人自认五行属水,水为黑色),秦末刘邦进取关中,直避咸阳,秦子婴投降,便以秦人的“国色”的反色——白色为服,以出降(其心情可想而知),这便是中国“投降色”的起源。
2、西方的标志起源于他们对白色的感性认识:洁白>>一无所有>>彻底失败。
3、这种起源只是一种文化的定型,在此之前投降者只是漫无目的胡乱表示其以缴械,而受降者也仅靠感性来理解区分投降者和顽抗者。
4、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人造颜色出现的较晚,因此在古代,白色的布是最容易获得的。
在早期中国文化中(与西方接触较少的年代),白色是一个基本禁忌词,体现了中国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摈弃和厌恶。
在中国古代的五方说中,西方为白虎,西方是刑天杀神,主萧杀之秋,古代常在秋季征伐不义、处死犯人。所以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 如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披麻戴孝(穿白色孝服)办"白事",要设白色灵堂,出殡时要打白幡;旧时还把白虎视为凶神,所以现在称带给男人厄运的女人为"白虎星"。
白色的心理功能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政治功能的影响,又象征腐朽、反动、落后,如视为"白专道路";它也象征失败、愚蠢、无利可得,如在战争中失败的一方总是打着“白旗”表示投降,称智力低下的人为"白痴",把出力而得不到好处或没有效果叫做"白忙"、"白费力"、"白干"等,它还象征奸邪、阴险,如"唱白脸"、"白脸"奸雄;最后,它还象征知识浅薄、没有功名,如称平民百姓为"白丁"、"白衣"、"白身",把缺乏锻炼、阅历不深的文人称作"白面书生"等。
而近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白色的象征意义也因之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白色也可以理解为高雅,和谐,正直,天真无邪。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婚纱是白色的缘故了。
还有和平鸽也是白色的。
战争法规规定,持白旗的军使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但他们必须别外持有有关的证件,以证明确实是奉命来谈判的。否则,可能会被作为俘虏扣留。因为保护军使的依据,不在于他所持的白旗,而在于他所负的使命。如果军使在谈判时借机刺探军情,那就会丧失战争法规对他的保护,因而会被扣押,直至交付军事法庭审判。
战场上滥用休战白旗搞假休战欺骗另一方的行为,乃是践踏战争法的恶劣行径。战争法认为:滥用休战白旗而掩护看书的军事行动,是严重的背信弃义行为,可以用报复手段给予惩罚。犯有这种罪行的指挥官,一旦落到对方手中,定受严厉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