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进北京前,崇祯皇帝为何不选择逃走呢?
公元1644年3月16日,李自成亲率大顺军,经过两个月的长途奔袭,占领了昌平。京城西部的大明郡县官吏将校不是举城投降,就是望风逃遁,将大明帝国的帝都拱手让给李自成。
兵贵神速,李自成深谙此理。
占领昌平,大顺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北边土城(元大都北城墙遗址),对城形成了包围之势,时间大概是傍晚时分。
大顺军进攻的消息,早已通过大明帝国的讯报系统传达给最高领导崇祯皇帝。
作为帝国的最高领导,崇祯皇帝于16日早朝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想让大家一起想想办法,看如何能保卫首都,抵挡农民军的进攻。
但此时,大明帝国有勇有谋的大将都让他屠戮殆尽,剩下的虽不乏忠勇之人,但大多数是碌碌无为之辈,搞内部争斗一个比一个强,面对外部强敌却个个束手无策,要么首鼠两端,要不坐壁观上,心里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可想而知,这些大臣都是一副“但相顾不发一言”的嘴脸,人人哭丧着脸,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崇祯皇帝见这些平时对自己“三呼万岁”的人保持缄默,也不好追问下去。只要故作镇定的召见考选官,若无其事的给他们提出“安人心,戢狡谋,用兵足饷”的题目,让每个人给出答卷,当面凑对。
但他无论如何掩饰自己的恐慌,总会有一些蛛丝马迹被人当场察觉,他的手下很快发现了他的异常之处。
反常之一就是自己亲自斟水磨墨,自己倒茶喝水,这些事情放在以前,都是太监做的。
而此时他不用太监,亲自来做,让在场的文武大臣吃惊不小,哪有皇帝亲自干这些小事,历史上从来没有,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反常之二就是偶尔有大臣汇报工作时,他虽然听得仔细,但留心观察,发现他患得患失,心不在焉,神情甚是恍惚。
当然,他还有很多反常之处,面对李自成的围城大军,他要是没有反常,倒显得有些不真实。
考选中途,突然有一位亲信太监匆匆跑进大殿,给最高领导送来一份秘密讯报。讯报文书是密封起来的,显得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