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到底有多可怕?
2021-04-08
你是那种人人都称好,却在难受时无人可诉说?你是那种特别敏感,做任何事都害怕被否定的人吗?你是那种自己付出了很多,但是总不敢向对方提要求的人吗你是那种别人需要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明明心里想要拒绝却总是说不出口?
如果这些你都有,那么你可能是讨好型人格,当然这里讨论的,不是说讨好型人格有多可怕,其实相当于别人而言, 讨好型人格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存在性低,就像便利贴一样,可以随手拿来用,只是相对于自己而言,自己很痛苦。
为何明明很痛苦,我们依然保持这种模式?
一个行为反复的实践,依然保持,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里面一定是存在获益的,毕竟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那保持这种模式,依然如此
很多人看到讨好者,觉得他们是受害者,这很可能会走出一个误区,认为自己的问题都是需要别人来负责,那么他们就没办法看到更多思维层面上的困难,也会延长自己在改变上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以及精力。
在咨询的过程中,曾经一个姑娘跟我说,他开始跟一个人在一起交往的时候啊,总是会非常的热情,也非常的贴心,很容易就关注到对方需要什么。
好像整个心思都在别人身上,但是这个关系进行到一段时间之后,他就会特别疲惫,感觉好像不是在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别人而活。
当我们细细想一下,你真的在为别人而活吗?其实又不是哦,你是在为你的恐惧而活。你害怕别人怎么评价你,于是你就想表现的好一点,好让这个评价也变好。比如如果你很懂事,对方很喜欢你懂事,还夸你很懂事儿,难道完全是因为对方需要你懂事儿吗?
这里面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1)讨好可以降低恐惧
有可能,很大程度你需要别人夸奖你懂事,因为夸奖了你懂事,你的恐惧感就会降低,你把自己力量削弱,让自己变得更小,变得更小更弱的时候,就很可能让对方放松警惕,唤起对方的同情心,这样自己也可以远离危险,同时还能获益,获得一种认可
因为讨好者内心自我评价是比较低的,总是感觉到自己不够好,需要来自外界的认可,这样心里才会有安全感。
(2)讨好可以获得一种掌控感
当婴儿需要吃奶,自己没有办法。那么哭出来就可以帮助自己再大一些,肌肉逐步强健,能够做很多的动作,跑跳打滚,舞蹈等身体发展了控制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加灵活有力,内心的控制与身体控制的发展是同步的。
身体的控制感会增强内心的控制感,这也是安全感的一部分,就像一个重病中的人不能照顾自己。他会感觉糟糕透了,而如果轻症能够自我照顾,他没有缺乏对身体的掌控感及内心的失控就不会太明显。
内心的掌控感在于你对自己情绪的掌控程度,小孩子是要慢慢学习了解自己的情绪,就想了解大自然。
在讨好者的内心,经常是一个惊恐的小孩状态。他没有从父母那里学会怎么应对危险和恐惧,他学会了自己的方式,就是讨好。
比方说他只要乖巧,父母就高兴。这样他就明白了,用乖巧的方式可以帮助自己应对内心的恐惧,可以让他有一个掌控感。
当一个人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儿,来反馈,并且知道怎么做就可以得到,这就是掌控感,这种掌控感会让讨好者感受到安全,感受到内心的笃定,我想这就是为何讨好者一直保持这个模式的原因了。
懂得内观自省,不再外求外怨
有一个人心理术语叫悬浮自我,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在我们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的时候,有一个自我,像是悬浮在空中,他在观察,而仅仅是观察不带入其他的任何角色,不多于使力气,不干涉。
所以我简单介绍一下在咨询过程中,针对于讨好型人格用的比较多的手法,那就是悬浮自我,也就是说当一件事发生以后,我们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反思,体会和理解。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活出自我,关注自我的感受,自我的需求,这个时候,我们可能需要经历克服自我羞耻感,内疚感,恐惧感,而评判就会削弱我们自我成长的力量,所以在进行这个过程中, 我们先把评判放在一旁,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和我们相处,然后相安无事。
第一步:观察
观察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事情发生以后,会产生哪些想法,以及身体所伴随的情绪感受。
比如刚刚同事在茶水间聊天起哄,他们觉得老板对加班要求太过分了,而且对于业绩考核太不人性化了,在整个行业里面都是考核比较高的要求,我只是经过去倒杯水,然后他们就起哄,让我下午开会的时候代表小组提建议
原因是我在工作上表现很好,老板不会刁难我,我正要拒绝的时候,似乎又找不到合理的理由,他们这样夸我,我就随口答应了, 回到座位,我此刻又有点后悔,怕同事提的这个要求,我根本办不到。
我们来看看,事实是什么?事实是我答应了同事们的要求,产生的想法,我不想给同事留下不好的印象,但是自己有害怕做不到,伴随的情绪是害怕,后悔。
这就像是一面镜子,如实映照,不带任何评判与偏见。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出现了就是出现了。把事实想法、感受分别提取出来,分类摆放。
有的读者可能会问,我不知道什么是感受,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想法,怎么办呢?没有关系,慢慢的练习,从中学习就可以。
第二步:就是反思
这一部分需要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就像剥洋葱一样,不断地向下剥掉,也就是心理咨询里面常见的箭头向下技术
比如根据刚刚发生的感受和想法,问问自己,为什么我就答应了同事们的要求,因为我被他们夸奖了,我没有时间思考,我当时很高兴,但是也很犹豫矛盾。
继续问为什么会这么犹豫矛盾,因为我很害怕,为何会这么害怕,因为我怕他们不认可我,我怕留下不好的印象,为什么留下不好的印象,我会害怕,因为我怕他们给我一个不好的评价,因为不好的评价,我觉得自己不行,我觉得自己无价值的,这样的继续问下去,一般至少五个,这样的箭头直下可以让你看到本质。
如果你愿意诚实的面对自己,不再那么逃避的话,答案一层一层的展现在你面前,为何那么害怕评价呢?继续把这个问题往下问
你会发现原来曾经在你小的时候,可能我表达了我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妈妈觉得我没有按照她所说的那样做,妈妈就很生气,不怎么搭理我
你突然看到了,如果拒绝了同事们的要求,你会怕那些同事也会像妈妈一样,不怎么搭理自己,认为自己不乖,不听话,不好了。
第三步:内化的一个过程
任何事情经过了自己去咀嚼,反复思考了,就变成了自己的了,你捕捉到了你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看到了事实真实的发生,也问了无数个为什么
这个时候,你需要把这些放在心底,然后像往常一样,工作学习,你不用担心你接下来你会怎么做,你的潜意识会在潜移默化里面工作,并给你回应的。
比如你带着这种害怕的感受,你发现她了,感受到她了,有一天你再次经历类似的场景,有感受到害怕拒绝,害怕被抛弃了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自己好像没有那么害怕了,因为你已经触及到害怕的内核,这个内核可能是你小时候的情结,小时候的创伤,现在你长大了,你突然好像看透了一样,突然有股力量对冲在心底,让你不再恐惧了。
第四步:理解接纳自我
理解其实也是一个过程,如果前面的观察和反思聚焦在自我身上,那么理解,可能上升到关系层面,也就是用自己的感受去同理一个人。
比如当你感受到和同事相处不敢拒绝,有焦虑压力的感觉以后,你将能够理解,可能有你类似小时候的经历、
其实他们也会有类似的感受,也就是你看到了你内在小孩有多么的无助,多么的恐慌了,你不再不敢看到这个弱小的自己,以及用所有的力量去排斥这个自己了。
结语:
讨好也并不是坏事,这是跟着我们这么久的生存法则,所以我们不用给自己贴标签,也不用大量的精力排斥这样的自己,当你看到你自己的不容易以后,我们会慢慢的走出来!并且活的会更好,因为我们的关系,有你,由我,有他,这个世界不再是没有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