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的“流动性陷阱”的经济含义?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某种水平时,人们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变得有无限弹性,即人们对持有债券还是货币感觉无所谓。此时即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也不会再下降。
货币的流通会带来物质的创造,如果货币就像是纸张一样只单纯的从A手中流向B手中从而不产生任何的价值,那货币就不会有任何价值。只有货币与有价值的事物产生联系的时候它才真正产生它的价值。货币就像是一个凭证它的价值关系到每个物质的价值。
如果货币不产生等值的交易那它的流动流通就是一个陷阱,因为它没有产生任何服务或等值事物的交换以此类推货币将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
如果真是人们窖藏货币的话,那么零售业也不至于严重下滑吧,人总不能连保证基本生活的消费也弃之不顾吧。所以根本原因不在人们恐惧萧条而窖藏货币,而是人们没有消费的货币选票。
无论是1929-1933年的大萧条,还是后面日本出现的“失去的三十年”,都是由于过度杠杆导致现金收入不足以支持杠杆继续展期,那怕央行实施负利率,也没法把经济拉出泥沼。用句简单的话,就是整个经济体已进入庞氏融资阶段。
所谓庞氏融资,简单地说,就是连支付利息都是需要借钱,更不用说偿还本金了。倘若整个社会出现大面积庞氏融资的话,那么无论央行把利息降低多少、投放多少资金,都是无济于事的,此时就会出现整个社会资金总是不够用的局面,这就是“流动性陷阱”产生的根源所在。
2018-06-1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