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死的,是死于弟弟赵光义之手吗?
宋太祖赵匡胤是在斧声烛影疑案中突然死去的,当晚宋太祖赵匡胤召见弟弟赵光义饮酒夜谈,结果第二天清晨,赵匡胤就被发现在寝宫中暴毙。关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后人猜测有可能是被赵光义害死的,宋太祖究竟是死于非命,还是自然死亡,也成了如今人们所争论的焦点。
这应该是大宋的第一大迷案了。公元960年赵匡胤皇袍加身,陈桥兵变,自己登基坐殿,这就是北宋。从建立北宋到他驾崩,赵匡胤作了16年皇帝。他一共有四个儿子,其中两个短命,幼年时候就死掉了。剩下两个,其中一个是大儿子赵德昭,还有小儿子赵德芳(评书里面的八千岁)。在他去世的时候,大儿子德昭已经26岁了,德芳是18岁。按他们两个的才智和品行,都能接班,而且身体素质都很好。那为什么赵匡胤死后,兄终弟及,当皇帝的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赵匡胤的儿子当时都成年了,怎么就没有机会坐到皇帝的位置上呢,确实有点匪夷所思。
赵光义这个人在历史上留的名声不是很好,宋史中有史料公开评价此人,志大才疏,喜欢武力作战,但计谋不足,对外人纵容,对自己人好猜忌。那么赵匡胤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史料是这样记载的。
话说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从前认识一个道士,道士曾预言他们将来有可能得天下。如今赵匡胤真的得了天下,可是不见了那个道士,心里着实想他。说来也巧,有一次赵匡胤出外巡视,在路上偶遇了这位道士,赵匡胤喜出望外,便将其带回宫里,并询问自己的阳寿是多少。那道士看了看赵匡胤的气色,用指头掐算了一番,慢慢说道:“陛下,今年十月,是一大关。若能闯过去,你的寿命可以延续十二年;若闯不过去,您就要早作准备了。”赵匡胤让道士把话说的再详细一点。道士又说:“如果今年十月全月无风雪,陛下就算闯过来了;如果在风雪中出现了危险,陛下能够战胜,那也算闯过来了,否则........”。道士便不再往下说了。
果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十月二十日这天夜晚,月亮刚离开地平线,天气陡变,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赵匡胤急忙派人去找赵光义,说要商量军国大事。赵光义一来,赵匡胤就把所有的人都打发走了。以往每当有军国大事,赵匡胤总要与赵光义、赵普商量,但是赵普因行私受贿,已于开宝六年八月,被罢了宰相职务,派往外地了。所以现在有什么大事,只有他们两个兄弟来商量了。但这次究竟商量的什么事,没有一个人知道,因为就在这天夜里,赵匡胤死了。
赵匡胤和赵光义在一起的时候,宦官王继隆和侍卫人员在其他房间,他们虽然听不见两人说的什么,但通过屋内的烛光照出的人影是看的清清楚楚,就见弟弟赵光义在对饮的过程中离开桌案,似乎还听到太祖赵匡胤突然发怒,拿起桌案上一种叫做玉斧的器具,使劲地砸到地上,而且呵斥对方:“好为之,好为之。”之后,一切就寂静下来了。侍卫们想进屋看一看,但太监王继隆借口“没有圣旨”,不让大家过去。约摸五更天,赵光义出来宣称皇上驾崩 ,并说赵匡胤临终时把皇位传给他。这就是历史上说的“烛影斧声”。
并且赵光义即位后,很快把赵普召回宫内,赵普把一个金匣子交给赵光义,并昭告朝野,匣内放着一张纸条,上面记录的是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临死前的遗言。为了能使大宋江山流传万年,怕少帝年龄太小,容易造成混乱,因此要求赵匡胤百年之后,要传位于赵光义,赵光义再传位于赵廷美,之后再传给德昭,德芳。这就是“金匮之盟”。
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里面漏洞百出。立“金匮之盟”时,赵匡胤才35岁,正当年富力强,难道杜太后真的认为儿子要早死吗?况且这时长孙德昭,已经11岁了,根本不存在什么“主幼”的问题。这显然是赵光义勾结太监王继隆,在赵匡胤酒中下毒,害死了太祖赵匡胤,夺得帝位后,又拉赵普来补演一出“金匮之盟”。
俗话说:“贼不打三年自招”。自从赵光义执政后,其弟赵廷美被贬死房州,赵德昭被迫自杀,赵德芳只活了23岁便不明不白地死去。“金匮之盟”中的皇位继承人全部被他搞掉了,其居心何在,还不明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