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辱者手记》这部书,它是围绕怎样的一个故事来写的?
我看的是再版书,序言里摩罗苦口婆心的解释他从《耻辱者手记》到《中国站起来》的心路历程,解释这些年他从“新知识”那里得到的启发,解释这两本书是如何的继承关系,语气急切。摩罗似乎很在意谁能把谁纳入到价值体系里面来,但有一点我个人觉得摩罗并不很清楚。文化可以是民族的独特的,但价值观可以也应该跨越民族、种族和国家的。在我看来,有一种可能,他不过是向生命屈服,向生活屈服,向现实屈服。这很正常,思想与行动的分离在国人应该算是常态,几千年的思行不一传统罢了。我们看到摩罗毕竟不是真魔罗,他也是人,人常有,而他崇敬的鲁迅不常有。
另一种可能,确如他序言所说的“新知识”,那这就是知识结构的问题,认识深度的问题。鲁迅对传统中国急切、血肉模糊的剖析来自于成熟深邃的思想,跨时代的观察角度以及从国内到国外反复的印证。这是摩罗力所不及的。之所以摩罗的《手记》好评如潮,应非完全来自坚实的思辨,而是来自他本身出色的文字,把读者带到了他本没有达到的深度。在近几年的阅读里,我更多的感受到摩罗的文章有一种宗教感,当然,这不是教堂里的那种宗教,而是一种大地上的宗教——呼唤常识。
他不断地言说爱、宽容、信仰、和平,不断地言说甘地、托尔斯泰、马丁·路德·金、德兰修女等等,他希望用这些光明的东西构成一个氛围,好让自己和众人的精神在这样的氛围里得到喘息,好让一些温馨的东西在我们心中慢慢滋长和发育。摩罗让我们面对真实人生困境的同时,用更大的心力把我们引领到比“真”更高的“善”的层次上,从而激发了我们自己内心的“善,让我们发现这些“善”存在于自己平常不经意的生活细节里,存在于我们与之相处的每一个人身上,由此唤醒了激活了我们身上最温柔、最宽容、最善良、最纯洁、最灿烂、最坚强的内存,由此我们就有继续活下去和爱下去的勇气,我们可以用这善的火种点燃自己,燃起的生命的爱和幸福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