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宝林生前特意让侯耀文,拜已故多年的赵佩茹作为师父,为何?
当今相声界的演员百分之八十都与这三大家族沾边。而且这三大家族之间也有紧密的联系,比如常宝华是马三立的徒弟,侯耀华是常宝华的徒弟,马志明是侯宝林的带拉师弟!
但即使是三家关系如此密切,也有例外事件发生,比如侯宝林大师在世的时候,并没有让侯耀文拜常宝华为师,而是让李伯祥带拉,拜入了已经去世的宝字辈大师兄赵佩茹先生的门下!这是为什么呢?
说到相声艺人的拜师,就不得不提到相声的一个行规——儿子不能拜自己的父亲。在旧社会,相声艺人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属于是下九流,如果没有过硬的活和精湛的技艺是挣不到钱的,挣不到钱就无法养家糊口。
所以在学艺时就要下苦工夫,一个字、一句台词、一个包袱容不得半点马虎。如果达不到要求,就要挨打!有时候会打个半死。一般情况下,亲生父亲下不了这个手。
于是就把孩子送给搭档或是朋友那里学艺,约定生死文书,再由曲艺同行做引师,保师,代师共同见证下摆枝,这就算入行,进入了相声家谱。而作为相声大师的侯宝林深知这一点。
他不想让儿子也经历这种苦。也不想因为自己在相声界的地位与影响力,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于是侯先生坚决反对三个儿子学相声。即便是后来侯耀文偷偷的考上了铁路文工团,侯先生还专门去找铁路文工团的领导,要求不要招收侯耀文。
但是侯宝林大师的极力反对,却并没有阻挡住侯耀文对相声艺术的热爱。侯耀文没有听父亲侯宝林的话,他知道学相声会遭到父亲的反对,于是就自己偷偷地学,私下里刻苦地练。
凭借着对相声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侯耀文在相声界开始声名鹊起,也受到了很多相声观众的喜爱。看着侯耀文如此痴迷相声艺术,侯宝林大师也不再坚持己见。
但是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侯耀文该拜谁为师?如果不拜师,侯耀文就永远进不了相声门,属于海青腿。于是侯耀文的母亲多次向与侯家关系密切的常宝华提出,要侯耀文拜他为师。
但常宝华先生心里清楚的很,他知道侯宝林的心气高着呢,未必看得上自己。于是常宝华先生就对侯耀文说:我也非常喜欢你,但是我收你为徒必须要经过你父亲的同意。
果不其然,侯宝林大师不同意侯耀文拜常宝华为师。其实侯先生早有打算,那就是让侯耀文拜相声界宝字辈的大师兄赵佩茹为师。在相声界,赵佩茹先生以功底深厚、活路宽阔,用字准确,细致入微而闻名,倍受同行们的崇敬。
而且侯宝林大师与赵佩茹先生关系莫逆。所以,在侯宝林大师的眼里,侯耀文要么不拜师,要拜师只能拜宝字辈的门长赵佩茹先生为师。
但是当时赵佩茹先生已经去世多年,于是侯宝林先生就找到了赵佩茹先生的徒弟,时任全总文工团说唱团团长的高英培,让其带拉侯耀文拜师。
当时高英培先生表示侯耀文能拜师是好事,但是不能他带拉,他不是大师兄,赵佩茹先生的大徒弟是李伯祥。但是他可以出面找李伯祥先生。于是在高英培先生的牵线搭桥之下,李伯祥先生代师父赵佩茹收侯耀文为徒,侯耀文也正式成为赵佩茹先生的门下。
侯耀文拜师赵佩茹先生的时候,赵佩茹先生已经去世20多年了。问其原因侯宝林大师说的也很直白:“不能让活人捡了便宜。”
门当户对
侯耀文侯宝林大师的小儿子,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是郭德纲的师傅。但是当时侯耀文拜师的事情一直没有解决,侯宝林大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侯大师在相声界的地位如日中天,他必须给侯耀文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师父。
带艺投师
侯大师本领高强,眼界也高,宝字辈的相声名家还真没有能和他并驾齐驱的。侯耀文是带艺投师,早已经是功成名就,所以不能让活人占便宜捡漏。在纪念赵佩茹诞辰80周年演出”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举行,侯耀文也参加了演出。演出结束后主办方宣布,李伯祥代拉师弟,侯耀文拜已故相声大师赵佩茹为师。三天后在河东饭店举行正式拜师仪式,引师、保师、带师,分别是相声演员王世臣和京剧界的孙玉祥、朱玉良。
门长
侯宝林大师之所以钦点侯耀文拜已故多年的赵佩茹先生为师,是因为赵佩茹先生是相声第六代宝字辈的门长,他师承相声前辈焦寿海,在宝字辈相声艺人中拜师最早。而且赵先生还是入室弟子,深得师父之真传,赵先生以功底深厚、活路宽阔,用字准确,细致入微而闻名于相声界,在相声界赵先生倍受同行们的崇敬。
用实力讲话
赵佩茹其实是特立独行的一位大师,不光能耐大,脾气还特别壮,很多同行都怕他。而且他跟马三立也有点不对付,虽然马三立大他一辈。而且两人私下都不来往,台上有时候也拧著劲儿互相撅,但因为两人能耐都特别大,所以这种情绪碰撞反而让演出更加精彩。这也是赵佩茹去世后,马三立特别难过,说他是亘古第一人的原因。马老这点人性特别好,只要你能耐大,无论对他什么态度,他都对你敬重有加。
侯耀文拜师赵佩茹先生的时候,赵佩茹先生已经去世20多年了。侯宝林先生为什么会钦点侯耀文拜已故多年的赵佩茹先生为师?原因很简单,侯宝林大师说的也很直白:“不能让活人捡了便宜。”
侯宝林,赵佩茹和侯耀文
侯宝林出生于天津市,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大师,语言大师 。1933年侯宝林拜相声艺人朱阔泉为师,经过刻苦学习,再加上原来的京剧功底,几年后,侯宝林大放光彩,成为京津两地的名角。此后,他牵头成立了相声改革小组,净化相声。同时又创作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相声,如《婚姻与迷信》、《一贯道》等。
赵佩茹出生于河北省,满族,著名的相声大师。赵佩茹原名赵佩如,因与小蘑菇常宝堃搭档,所以改名为赵佩茹。师从焦少海,在同辈艺人中拜师最早,所以他是“宝”字辈的掌门大师兄、大门长。他共有弟子33名,包括李伯祥、高英培、常贵田、马志存等人。在相声门里,收代拉师弟的传统由来已久。最知名的当属张寿臣收“小蘑菇”的父亲常连安为代拉师弟,拜在“相声八德”之一的焦德海老先生门下。不管是代师收徒,还是代师传艺只有两种人才有资格,要么是这一支的顶门大师哥,要么就是师父门下名气威望最大的徒弟。像当年马志明拜朱阔泉先生时即是如此,大师哥正是给三爷量活的王凤山先生,身为王派快板的创始人名望已经很大了,可是在师兄弟里还有一位蔓儿更大的就是相声大师侯宝林。
侯耀文是侯宝林大师的小儿子。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一共有28个徒弟,包括奇志、陈寒柏、郭德纲等。侯大师一共有三个儿子:侯耀中、侯耀华、侯耀文,如果是四个儿子就圆满了:中华文明。侯大师深知相声太苦,成名不容易,所以他是坚决不让儿子们学相声。可是侯耀文偷偷学相声,偷偷报考铁路文工团。被录取后铁路文工团到家里要人,正在吃饭的侯大师当时就气得摔了碗。
眼见木已成舟,侯大师只能支持,在侯大师的悉心教导下,侯耀文进步很大,上世纪70年代就成名了。相声界有规矩,父亲能耐再大也不是师父。成名之后的侯耀文虽然也开始收徒弟了,可他还没有师父,他还是海青的身份。
侯宝林生前让侯耀文拜已故多年的赵佩茹作为师父
可怜天下父母心,侯耀文拜师的事情一直没有解决,侯大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侯大师在相声界的地位如日中天,他必须给侯耀文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师父。可是侯大师本领高强,眼界也高,宝字辈的相声名家还真没有能和他并驾齐驱的。
常宝华先生和侯大师两家关系亲密,常先生还是马三爷的徒弟。侯耀文年轻的时候多次缠着常宝华要拜师,侯耀文的母亲也给常宝华打电话,可是常宝华到底没敢答应。常宝华后来说:“侯大师不点头,我是不会收耀文的。在侯大师面前,我整个就是一个不会说相声的人。”
其实侯大师早就打定主意,要让侯耀文拜师赵佩茹。关于这件事有两个版本:孟凡贵版:侯大师一开始找的是孟凡贵,侯大师向孟凡贵说了让侯耀文拜师赵佩茹的事情。孟凡贵回去向师父高英培汇报,高英培表示此事可行,不过他不是大弟子,得让他的大师哥李伯祥先生来主事。侯耀华和孟凡贵专程到天津找了李伯祥先生。
侯大师有吩咐,李伯祥先生赶紧赶到北京去医院向侯大师请安,当场就把侯耀文拜师赵佩茹这件事定了下来。王平版:侯大师在弥留之际找来了王平:“你三叔耀文说了这么多年的相声还是个海青。他如果拜师算是带艺投师,可不能让活人捡了便宜,你懂吗?”王平回到家仔细想了想,明白了:侯大师还是希望儿子能拜在赵佩茹门下。大师不能直接说出来,得让赵佩茹的徒弟主动提出来。于是他给师父李伯祥打电话说了这件事。
1994年12月10日,“纪念赵佩茹诞辰80周年演出”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举行,侯耀文也参加了演出。演出结束后主办方宣布,李伯祥代拉师弟,侯耀文拜已故相声大师赵佩茹为师。三天后在河东饭店举行正式拜师仪式,引师、保师、带师,分别是相声演员王世臣和京剧界的孙玉祥、朱玉良。
不管是孟凡贵版还是王平版,反正侯大师的意思是一样的。侯耀文只能拜师赵佩茹的原因有二:1.侯耀文是带艺投师,早已经是功成名就,所以不能让活人占便宜捡漏。2.赵佩茹是宝字辈的大门长,和侯宝林侯大师的相声水准、相声地位是旗鼓相当,门当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