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提倡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那么阅读的关键是什么?

 我来答
古风青音乐
2021-03-06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数学、英语等科目,你可以通过上培训班加紧补习抓下成绩,但是语文是不可能的,没有日常的积累,突击学习很难取得有效的成果。换句话说,在现在这个大语文时代,阅读量的多少将直接决定孩子将来中考、高考排名。

而且,阅读除了影响语文成绩外,对于其他的科目也有重要影响。

因为阅读是跟学习直接挂钩的,就像我们一提到沉迷手机游戏就联想到成绩差,同样的,提到喜欢看书我们就会联想到热爱学习,这种内在的关联性使得喜欢阅读的孩子对于学习态度普遍更加积极,也就相应的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成绩。

并且当孩子形成阅读习惯后,他们会把更多的空余时间交给阅读,相对的也就避免了沉迷手机游戏、电视的可能。避免了这些不良嗜好,当然对于孩子的学习更加有利了。

所以,对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可以这么说,没有一项技能像阅读这样对学习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到。

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都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也在千方百计的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但是他们会发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好像并不容易。

其实有这种困难很正常,因为大多数父母对阅读并没有清醒的认识。



阅读是一项需要培养的能力

很多父母觉得,只要孩子认字了就可以阅读了,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的。

这类父母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阅读是一种特殊能力,同样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培养,当孩子熟练掌握后才能做到自主阅读。而很多父母根本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觉得阅读就是认字,只要认字就可以做到阅读。

阅读能力其实就是把文字图案还原成图像的能力,它至少与这4方面因素有关:

1、识字

文字是最基本的,这不用说了,不认识字就不用谈什么阅读了,只能是父母伴读。

2、背景知识

光认识字还不够,我们还要知道字背后表达的意思,比如这个词汇“波粒二象性”,所有的字我们都认识,但是这个词汇代表什么意思,大部分人就不懂了。而如果我们不懂这个词代表的背后意思,对于由其构成的句子文章我们就很难理解。

3、文章的思维表达方式

我们的思维表达是有一些技巧的,比如我们讲一个故事会包含时间地点人物,采用的表达方式通常是顺序,运用的逻辑关系通常是因果关系……这些思维技巧孩子并不精通,不信你让7岁下的孩子讲个故事,你看看他能否讲的清晰流利,别人很容易就能听懂?孩子通常很难做到,因为他们不熟悉这些思维表达技巧,因此在阅读文章时他们不能像成人那样提前预判文章后续的发展,提前做好准备。他们每读一句都是孤立的,都要认真思考,甚至读了后面就忘了前面,这也就使得他们阅读困难。

4、孩子本身的思维加工能力

孩子本身大脑的思维反应速度就慢,这就使得他们把文字转换成可以理解的图像时存在一定难度。用手机来打个比方,以前的手机运行内存才128M,,而现在的手机运行内存是8G,这使得他们的运行速度上表现的是天壤之别。128M就相当于儿童大脑,8G就相当于成人大脑,可想而知128M的儿童大脑在解码时有多慢了。

再加上他们对于文字、背景知识、文章思维表达的不熟练,这就更加剧了孩子阅读的难度。

综上所述,阅读对于孩子来说是一项高级技能,仅仅认识字是远远不够的。孩子要在认字+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的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才能最终具备自主阅读能力。孩子的这些能力越强,自主阅读能力就越强,就能越容易的阅读。

而很多父母在孩子还没有具备这些能力时,就逼着孩子自主阅读,使得孩子从阅读中没有得到乐趣,反而觉得阅读是困难的事,是一件有压力的事,因此孩子就逐渐变得讨厌阅读了,就更不用说指望孩子形成阅读习惯了。



但是,即使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是不是就代表孩子可以形成阅读习惯呢?也不是。

大多数父母没有抓住培养阅读习惯的时机

即使掌握了自主阅读的技能,也并不代表就可以形成阅读的习惯。

其实随着孩子的成长,这样的自主阅读能力孩子最终会逐渐具备,但是大多数孩子并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就像我们现在的很多成人,他们肯定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但是他们有阅读的习惯吗?没有。

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习惯,仅仅具备自主阅读能力还不够,还要看父母有没有抓住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机会。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习惯不断固化的过程,孩子一旦早年固化了不良习惯,这习惯在将来就很难改变。换句话说,当孩子的业余时间已经都奉献给了手机电视,养成了业余时间玩游戏的习惯时,你还能指望孩子将来再改变习惯,重新形成喜欢阅读的习惯?这真的很难很难,大部分父母也没有这个能力实现。

大多数孩子没有形成阅读习惯,其实就是失败在这一点。他们的早年形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已经很难修改,无法重新形成阅读习惯了。

那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多让孩子接触书。平常多领着孩子阅读,给孩子读书听,最大限度的把业余时间奉献给阅读。这样当孩子一旦具备了自主阅读能力后,他就自然而然的形成阅读习惯。



总结

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两点:

一方面要大力帮助孩子,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尽快的使他们掌握自主阅读能力。自主阅读能力不够,孩子阅读困难,他就很难沉浸进阅读中。

另一方面,父母要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形成孩子用阅读来打发业余时间的习惯。

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就是在孩子自主阅读前没有形成其他不良习惯,父母提前做好引导,当孩子可以自主阅读时,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阅读习惯。




京墨i
2021-10-15 ·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京墨i
采纳数:597 获赞数:55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如果你想要读有所得,读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带着大脑阅读、多思考,读的过程中和读完之后做点笔记。从整体读书的策略上来看,要做到三个度:广、深、高度。
1、首先是广度,所谓广度,就是广泛且大量的阅读。
广泛大量阅读有诸多好处,比如我在实际读书过程中发现的这三个:
①广泛大量阅读可以帮你培养出阅读兴趣。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读书的兴趣,往往是因为读得少、接触得少,认为读书是一件苦差事。而当你读得多了之后,你就会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人、了解到各种各样有意思的知识,慢慢的你就会越来越喜欢阅读,培养出阅读的兴趣来。
②广泛大量阅读可以让你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拓宽你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知识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知识是互通的,知识与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在这一个领域遇到的难题,往往可以在另一个领域找到简单的解决方法。
③广泛大量阅读可以让你读得更快、效率更高。一个人看书看得慢、看不懂,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脑海里的背景知识不够,很多内容都是新知、都是重点,所以读得慢、读不懂。这也是我推荐学习“精英特快速阅读”的一个原因,通过快速阅读实现多读,而多读又可以反过来帮助快速阅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其次是深 度,有了深 度你才能够累积出底蕴。
深 度区别于广度,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讲,就是“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培养出你对知识的系统性认识和专 业度。培养阅读深 度的方法是延伸阅读和主题阅读。倘若你对一个主题进行了连续读五六本,甚至十多本书籍的阅读研究,那么你对这个主题的认识会超过大部分人。倘若你读的更多,思考、钻研的更多,那你对这个主题就会有非常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做到精通,甚至成为半个专家。
主题阅读也是我自己常用的方式,因为在同一主题下的不同书籍中,不同作者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非常有助于我们建立起自己在这一个主题或领域下的知识体系。
3、之后是高度,高度是建立在广度和深 度之上的视野和思维。
比如面对同一件事,有的人能快速看清本质,用简单的一句话、一个概念,就可以说清楚;而有的人却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需要借助旁人的点拨才能弄懂、才能理解。
高度的培养,可以通过阅读一些行业经典书籍、名家观点来建立框架,然后通过前面讲的广泛大量阅读、主题阅读来填充内容。如此,高度也就慢慢培养出来了。
阅读的广度、深 度、高度是一体的,就像长方体的长、宽、高一样,三者缺一不可。这三者决定了你脑海里的知识存量,你脑海里的知识存量越多,你后续的阅读就会越有成效。
你可能会说,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啊?其实,你有的!你只需要少给自己找点借口、少玩会儿手机、学习快速阅读等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时间和精力就都不是问题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夏见冬
2021-03-06 · TA获得超过104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重点是可以静下心来安静的阅读,而且阅读中也能抓住重点寻找到答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幸福小猪猪208
活跃答主

2021-03-06 · 学虽不及五车,仍可对答如流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阅读的关键是孩子拿到一本好书后能够安安静静的坐下来将这本书看完,而且能够讲述出这本书里边的主要内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爱小树苗1
2021-03-06 · 看书的目的,在把书变成我所有
爱小树苗1
采纳数:44 获赞数:162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我觉得阅读的关键就是能够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且也要对这个作品中的中心思想进行一个总结和学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