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首诗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这是后世国学大师闻一多先生,对初唐张若虚的,这一千古名篇的地位的确立。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唐初吴中四士。虽然后人对这一评论,不尽以为然,但我还是要说《春江花月夜》在整个唐朝时期,其地位和文学成就是极高的,也是勿容置疑的。
首先,其结构独特。纵观全诗,由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字为一根线索,将整篇诗的情、景串通一体成为结构严谨的诗篇。特别是江、月两字,通篇竟然各有十多个字之多。而春江、明月、碣石,青浦等美景象这一线索上的颗颗明珠,熠熠生辉。其次,作者写出了捣衣声,江流声,游子思念情人的叹息声等各种不同的声音,使整个诗文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声情景并茂。再次,本诗成为后来者争相模仿旁征博引。象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是模仿“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崔灏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就是模仿“白云一去空悠悠,”之句。
整篇诗文集音乐美,画美,情思美于一身,使全诗的意境完美无瑕。作者还将小我同自然之美揉合,感慨万分,终归于“代代江水无穷已”。因此,孤篇压全唐,“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也许包含一些艺术夸张成分,但绝对动摇不了《春江花月夜》在唐诗里崇高的历史地位和成就。我对这首诗,最让我拍案叫绝的就是它对人生有限,江月无常的出色描写,写尽了生命流逝带给人的伤感与无奈。夹杂进人对美无限的流恋与热爱,使得风流倜傥中带着淡淡的哀伤与无奈,这种情感四处漫延,就成就了一首杰作。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