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是如何度过人生低谷期的?
对于这种问题,可以从曾国藩的许多个人笔记和书籍当中进行学习。在我看来,曾国藩能够度过人生低谷,除了自身的决心和毅力以外,外力的监督和远大志向也是必不可少的。
曾国藩本身在天赋以及智慧上平平无奇,但是凭借自己多年来的刻苦学习,不仅在后期成为了晚清的一代众神,更是积累了许多关于自我学习和管理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都在他相关的著作书籍当中有所描述。
树立远大志向,从小事改变。
曾国藩在30岁成为翰林院里的从七品检讨,因为诸多原因导致自身在官场当中遭受到不断的排挤和打压,令自身的内心十分困苦和烦躁。但也正是因为到了北京,他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和格局,认识了许多有志之士,从此开始立志成为一个圣人。也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为自己在未来的心态和思想转变埋下了铺垫。
坚持个人日记的写作,并依靠外力监督。
在之后的日常生活中,他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改变,每天都要进行“日课”,从起床到晚上睡觉,都进行个人的自我监督。坚持日记写作,将其复写抄印并给相近的人进行观看,让他们指出自己的错误。如果发现哪一点不符合圣人的要求,就记下来深刻反省。在生活中也保持读书,减少无用社交,监督自己的日常行为,通过日课,反省改掉自己的缺点。
遇事善于总结,改变自身需要长久的毅力。
有些坏习惯不是一下就能改变的,好习惯也不是突然就能养成的,曾国藩一生都有极高的耐心和恒心。比如读书,如果一本不读完,绝不看第二本,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这种对知识学习死磕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他从三十一岁立志做圣人,坚持到去世的时候,几十年如一日,对自己高标准要求。晚年曾国藩也在书中总结了自己的人生:“人的一生,就如同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要懈怠,人的努力与天的栽培,会让一棵树静静长高,也会让人慢慢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