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刘邦称帝之后大杀功臣,真实的情况却大相径庭,为什么这么说?
是因为刘邦不能忍受这个功高盖主的开国功臣,担心他们有朝一日手握重兵登高而呼一呼百应,江山岌岌可危,很多跟在刘邦身边的很多都是和他一样,出身寒微的人,对于礼仪不清,看不懂君王的心,徒增君王疑心,当一个人站在最高的地方,他的疑心也是最重的,当一个臣子被君王猜忌的时候,他的命运就会发生极大的转变
刘邦杀功臣的一大特点是杀的大多是异姓王,比如燕王臧荼、韩王信(韩国王室的后裔不是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这几个异姓王在项羽分封天下时与刘邦是平级的,后来在楚汉相争时投靠了刘邦。他们不属于刘邦的嫡系,都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在与项羽争霸时是可以团结的力量,但是汉朝建立后他们就成为了中央王朝的潜在威胁,刘邦收拾他们是迟早的事。韩信倒是刘邦一手提携起来的,但是后来功高盖主,目中无人,认为在汉朝除了刘邦就他最大。
刘邦的怀疑猜忌和残酷无情,使得将士和功臣们人心惶惶,唯恐有一天会被他消灭,有的甚至被逼得真的反叛起来。韩王信就是害怕刘邦的怀疑,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干脆公开投降匈奴的。但最后也逃脱不了被追杀的命运。燕王卢绾是刘邦的同乡,自刘邦浪迹丰沛市井之时,他们就成了患难与共的朋友。汉朝开国前,卢绾一直是刘邦的亲信和心腹,但最后也被刘邦逼得逃亡匈奴,罪名又是有谋反企图。彭越事件后,淮南王英布自知不能幸免,也被迫铤而走险,起兵反叛。结果也被刘邦亲自统兵镇压。
当初建立汉朝,刘邦为了早日击败项羽,大封诸王,由此形成了汉初一个郡国并存的局面。虽然汉王朝的诸侯权力不如春秋战国那般独立,但却依然是有着相当大的自主权。且不说春秋战国,就是项羽那都是前车之鉴。当初刘邦击败项羽,可不是凭借一己之力。如若不是因为田齐作乱,可能刘邦当初还定三秦第一时间就是面对项羽的锋芒。而后来楚汉对峙阶段,如果不是英布反水,项羽也不至于腹背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