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终将归于虚无?(一)

 我来答
冰藕不知天下知4475
2022-06-02 · TA获得超过749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121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43万
展开全部
    最近越来越觉得,生活挺虚幻的。

    我一直很焦虑赚钱的问题,后来突然发现,所住的不过是一间房一张床,所吃的也不过一日三餐,所穿的也不过那几身,那么为什么过去的几年一直想要占有更多索取更多?所求越多,看得越远,心越焦虑,反而忽视了自己现实可以改变些什么。

    如果说,人生终将归于虚无,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下红尘,偏居一隅,不需要努力和学习了呢?

    有一段时间,我特想过一种隐居田园式生活,搬个小凳子坐在门口,静静地看着屋前那一大片农田发呆,一只土狗正在我脚边打着转,时不时地舔舔我的手,坐得累了,我就去屋后锄会儿地,洒些蔬菜的种子。嗯,最好是生活成李子柒那样,亲手播种,亲手创造,亲手收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才是平静、美好的生活吧。

    可是后来才发现,锄地,弄个五分钟就觉得手心火辣、腰背酸痛;可是后来才发现,发呆时日子似乎走得慢了一万倍,心里晃荡着总是不得劲;可是后来才发现,哪怕是“恍如仙人”的李子柒也离不开滚滚红尘,也离不开商业社会。这才知道,我想象的出路,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只能远观,一靠近手一戳,“啪”的一声就碎了。

    大部分人想逃离,却不知道去哪里,于是就幻想出一个相反镜像世界,实际上,大部分的镜像世界都是幻觉。

    有人把我们这种心理称为“空心病”,它是指人们觉得生活毫无价值,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最近才知道,其实这种心理,在历史上曾被讨论、研究过很多次。每个时代都有其自身的矛盾和困惑,渺小的个人总是在时代的裹挟与自我探求间寻求出路,于是就出现了“犬儒主义”、“存在主义”、“利己主义”等心理派别,当然作为中国人,我们更熟悉的则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儒家思想。

    但是不管人们创造出多少种主义、思想和流派,我们真正想要追求的其实是“生命的激情”与“平静恬淡”的结合。

    我们渴望看到自己的价值,渴望创造,渴望体验新鲜的事物。继而狂风骤雨、激情燃烧之后,我们就会希望体验一种恬淡的美感,落日金辉,兰桂飘香,鸡犬相闻。

    如果人在生命的尽头注定带不走任何东西,这就意味着世俗标准意义上的成功——名与利,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的,因为我们对“生命的激情”、“价值与创造”衡量标准也不一样,有的可以用财富或者名望衡量,有的可以用丰富多样衡量,有的可以用美来衡量,有的甚至可以用自豪感来衡量。

    既然衡量的标准如此不一,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寻找自己的路呢?又怎么知道我们寻找的答案是正确的?

    下一篇文章我们一起来思考,如何剥去社会给我们披上的外衣,真实感受自我。

    如果这篇文章也说出了你的心声,请点个赞支持一下吧!每一个在寻找“生命的激情”的人,都是路上的伙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