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奠定了孔子的圣人地位

 我来答
梦之缘文化
2022-06-12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32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42万
展开全部
在汉朝“独尊儒术”时,董仲舒实际上是借孔子的名义推行了自己的理论。汉儒董仲舒在儒家的制度化建设过程中明确提出了三纲五常思想。董仲舒以天人关系为根据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三纲五常并将其神学化。他把人间的一切都纳入阴阳轨道,强调一切伦常制度皆来源于“天”。“仁义制度之数,尽取之天”,“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汉书·董仲舒传》)。

当时, 孔孟尚未并尊,岂但孔孟没有并尊,而且孔子也没有被独尊。公元前后刘歆为了帮助王莽做皇帝, 说周公才是儒教的教主。

孔子只是传播周公所制定的礼乐制度的第一个传教师。一直到唐初,周公仍然是“先圣”。 孔子仍然屈居“先师”之位。在国立太学举行祭祀先儒仪式时,座位排在周公侧面,

不能正面接受皇太子奉献的`太牢', 至於孟轲, 连站在周孔两边陪祭的资格都没有, 更谈不上并尊了。(摘自《孟轲何时被称为“亚圣”?》 蒋建平)

儒学是春秋时期的显学,孔子也因其创建儒学,集结文化,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而成为当时的名人,即使那些名不见经传的隐士,如长沮与桀溺、楚国狂人接舆、无名的荷蓧丈人、石门的司门人也都知道孔子。尽管这样,在孔子生前还不是一个圣人,战国时期的孔子也没有登上圣人的祭坛,而孟子却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努力筑建孔子的圣人大厦。

孔子的学说表现出了巨大的魅力。首先是培养、聚集了一大批忠实的弟子,司马迁说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孟子则强调了弟子对孔子的虔诚,他说:“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这与“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的现象形成强烈的反差,体现了弟子们对孔子的高度尊重与景仰。其次是孔子学说的强大的融合力和吸引力,“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是孟子对文化融合交流基本趋势的概括,也是对孔子学说融合力和吸引力的肯定,孟子认为陈良悦仲尼之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孟子分析孔子的魅力来源于他的思想与人格两个方面,在思慰方面,孔子“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在人格上,孔子始终坚持“爱人”与“仲尼小为已甚者”。

在孟子的心目中,孔子是可与尧、舜、禹、商汤、周文王相提并论的圣人,他说:“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若汤,则闻而知之。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符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尧、舜、商汤、周文王代表着一个时代,孔子与他们一样,同样也是里程碑性的人物。孟子为了说明孔子与尧、舜、禹等的深层次相通相近,多次谈到孔子对他们评价议论。关于尧、舜,孟子引用了孔子的两段话,一段是“孔子曰:‘大战,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另一段是孔子说“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前者是孔子对尧舜伟大的感慨,后者孔子对舜“至孝”的赞赏。关于禹,孟子认为孔子特别推崇他的献身精神,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

在把孔子与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并列的同时,孟子还把孔子分别与伯夷、伊尹、柳下惠等名人进行了比较。孟子认为,伯夷为“圣之清者也”,“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伊尹为“圣之任者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柳下惠,圣之和者也”,“他能够“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战?’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孔子为“圣之时者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伯夷、伊尹、柳下惠、孔子都是著名的人物,但孔子最伟大,为了使这个命题更有说服力,孟子援引了宰我、子贡、有若等人的有关言论:“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泰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通过比较分析,孟子最后概括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譬则力也。”(摘自《孟子对孔子“仁”的推演、事迹的述评与圣化》)

孟子对孔子事迹的述评,不仅匡正了有关误传和误解,而且充分展现了孔子的人格魅力,高度评价了孔子实际活动的历史价值。

孟子努力打造孔子的圣人地位,虽然在战国时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却奠定了孔子圣人地位的基础,成为孔子走上圣人之坛的起点。

“集大成”一语源自《孟子·万章下》,孟子日:“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此系孟子评价孔子功德才学的用语。

“集”,即‘’集中”,意谓兼擅百家之长,“大”,类同艺林中所谓 “大家”“专家”或“名家”之义。 成”,犹

“全”,与“完备、完善”意义相近。详见前段引文。

孔门弟子,对孔子极为景仰,正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因此对其赞誉有加,孔子在其弟子的心目中,简直就是宇宙里的日月(《论语·子张》),大地上的江海(《孟子·滕文公上》),走兽中的麒麟,飞禽中的凤凰((孟子·公孙丑上》)。总之,孔子的功德就像泰山一样,“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即便是孟庙,也是孔子后人孔道辅在任期间,感恩孟子对孔子的巨大贡献,在山东孟子故里寻访后人,建设起来的“三孟”。

即使是韩愈所说的《原道》之道统论,从上述论证的基础上,我们也能够这样断定:也是孟子把孔子与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并列的,从而导出了“道统”的最初理论框架。

这一点估计大多数人都能理解。从唐朝的韩愈、到王安石 到程朱理学、到王阳明的心学,儒家的体系中,自宋以后枝繁叶茂几近全是对孟子思想的发扬光大。

孟子出生在战国时,百家争鸣时孟子提出的“民贵”、“浩然之气”、“四端”、“仁政”、

“舍生取义”、“天降大任”等概念都是孔子没有的(所以是继往开来),汉儒经过董仲舒的改造,也没有能够担当起基业长青的历史使命。

很快汉儒经学流于虚伪华丽的名学、经学(赋),后来魏晋玄学诞生,就不得不吸收道家的学说——玄学。东汉时佛学传入中国,以孔子学说与董仲舒改造过得理论组成的儒家文化,担不起中国统一的思想重担,经历了南北朝的混乱动荡,唐朝的韩愈,为了回应佛教的外来冲击,发掘了孟子之道,写出《原道》《师说》等,推崇孟子的心性理论,到宋朝,重视文化,程颢朱熹等从孟子的学说中提取了“理学”孟子被提高到亚圣的地位,孔子后人也为孟子修盖了三孟。但是,几千年来,孟子真正的思想一直是封建统治者所惧怕的。可以说,没有孟子的思想,孔子的儒学体系是无法完善起来的,是孟子发展、丰富、完善、提升了孔子创立的儒学体系。

如今,东方文明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孟子那些当年被封建统治者所惧怕的思想,如“民贵君轻”、“浩然之气”、“王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内圣外王”、“修心养性”、“天人合一”等,定当是今后东方文明的圣火,以海纳百川的东方胸怀,容纳西方现代文明理念,从冲突走向对话,从历史走向未来。(冯彬)

作者简介:

冯彬,“邹鲁文明”文化概念首倡者,邹鲁圣地孔孟故里人,1982年毕业于济宁师专中文系,山东省尼山书院首批讲师,济宁市乡村儒学讲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