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侍中在汉朝有怎样的作用?
鄙人所知,最早在秦汉之时,侍中就出现了,因为那时的侍中,是少府(皇室管理私财和生活事务的 机构)属下,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换言之,当年章邯还没有功成名就,带着死囚军团,打着关东义军不能抬头时,他的手下就有不少侍中。但是汉代以后, 侍中干的工作逐渐发生变化,因为这些侍中,凡加此官号者,都便可出入宫禁,成为为皇帝左右侍从。
这些人除了成为皇帝的私人顾问,还在分管皇帝上到服用之物,下至溺器、痰盂之类的繁杂琐事。所以, 汉朝的侍中们,在人治社会下,他们的地位逐渐变高。工作内容,也围绕皇帝为中心。变得繁杂,人员构成也不再单调。
因为汉朝的侍中,内外朝官员,都可获得此种称号的机会,并无员额,多至数十人。换言之,干侍中的啥人都有。伴随汉帝国的高度封建集权化进程的。皇帝也当着越来越辛苦,所以侍中们,因为常在皇帝左右,也有了分担皇帝工作的一些授权,因此他们逐渐能参与决策。 而原先那些只是给皇帝私人。端茶送水的侍中们,也逐渐变得很不寻常!
尤其是西汉武帝以后,侍中的等级,直超过侍郎。特别是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唐宋该职得以沿置以至元。元以后废止。所以从侍中功能的逐渐升级的过程中,我们就不难发现。皇帝身边人正在逐渐的分化着,外朝的功能,大量的曾经被相权,制约的皇帝权力,正在被皇帝的身边人夺了过来,最终原先只是皇帝身边,服务皇帝的工作人员,以内朝人的身份,遥制着外朝,而这也为,后来权宦的崛起,提供着参考!
在西汉时期,侍中设置隶属于丞相,原为加官,后来变成了独立官职,可以自由出入皇帝及其后宫妃嫔起居之处、
在秦汉之时,侍中为少府属下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职,西汉成为了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文武大臣只要拥有侍中名号有可自由出入皇帝的起居之处。魏晋后,侍中作为重臣的加职。在唐宋年间。职位延续到元,元代以后,该职位便被逐渐废除。
侍中最早出现在秦代。
侍中在秦代是当朝丞相派赴殿中来回奏事的府史,因其人在皇宫供职,故称侍中。因此四中最开始的工作内容便是传递信息和情报,促进皇帝与下属各层官员的沟通和表达。对于身居皇宫的皇帝而言,这个职位的存在促进了当朝皇帝与下属官员的沟通问题。所以在后世的权力越来越大。
在汉朝属于原本官职外的加官之一。
在汉献帝时期,在丞相王允的推动下,对汉王朝的权力体系进行了改造,让士大夫可以凭借侍中一职进入封闭的内廷取代外戚和宦官的位置,打通了内廷和外朝的沟通。著名文献《献帝起居注》写过:“帝初即位,初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员各六人,出入禁中,近侍帷幄,省尚书事。“从此开始,侍中具有了平尚书事的权力。在此之前,由于尚书省处于权力的扩张阶段,故侍中的官职分配极为冗散。由于侍中对于外戚的意义重大,可借由侍中一职控制内廷,居中发号施令。以大将军录尚书事的名义插手尚书省的官员事务, 对当时汉朝的政治格局有很大的改变。
汉朝的朝臣在拥有侍中名号后,可以自由出入皇帝的起居之处。
因此对于侍中这个职位而言,拥有他就拥有了可以与皇帝近距离沟通的机会,在某种情况下也是皇帝用来平衡文官集团和外戚宦官的重要职位。不过仅以汉朝情况,侍中只是纯粹的加官,不行宰相之权。东汉政出尚书台,权力主要在尚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