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与赞扬、批评有什么区别?
展开全部
为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我们必须清楚:在人的情绪之中,快乐和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协调的积极作用;用痛苦、恐惧、愤怒则起破坏的、干抗的或断的作用。那么,如果令孩子产生更多快乐和兴趣等正情绪,尽量减少痛苦、恐惧、愤怒等负情绪的产生呢?这就需要家长在教育中善于运用赞扬、鼓励和批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所谓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为自己的样子。
我们都知道孩子内心力量的增长是通过鼓励激发出来的,也知道鼓励是教育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手段。
只是,很多家长常常会把“赞扬”和“鼓励”混为一谈,认为这二者都是激励人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两者的区别。
鼓励的长期效果在于它能让孩子自信。赞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
成年人对赞扬的另一个错误看法是,他们能“给予”孩子自尊。自尊既不能被给予也不能被接受,自尊是从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由错误中学习的大量机会中获得的自信和能力感中培养出来的。
如如果你对要对孩子说的话是赞扬还是鼓励感到困惑,想想下面的问题可能会有帮助:
最后一个问题尤其有帮助,我们对朋友说的话通常都能符合鼓励的要点。
认为帮助孩子做得更好的最佳办法就是对他们做错的事进行批评,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这并不是说不应该让孩子们知道还有改进的余地,而是意味着不必为了使孩子们做得更好而让他们感觉更糟。
讨论有待改善之处的一个有效方法是问孩子:“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孩子往往不用你告诉就知道,而且当孩子们自己承认需要改进之处时,效果会更好。
你可以问孩子:“你打算怎么改进?你需要做什么来实现你的目标?”然后,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头脑风暴,想出各种可以帮助他们改进的办法来。这种做法能够教给孩子设立目标并做出自我评价的价值。
德雷克斯说:“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鼓励往往是激发一个孩子上进的最好方式,但是,要对一个正在作出不当行为的孩子进行鼓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介绍几种实用的方法,相信孩子更善于接受,作为家长的我们,便通过鼓励“赢得”了孩子。
大人们往往期待孩子们去完成那些未经过适当训练的任务。比如,父母们可能指望孩子收抬好自己的房间,但从来不教孩子怎样收抬。
花时间训练,意味着你的用词和期望要非常明确。当你要求孩子收抬厨房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确知道你的要求。
一旦你认为给孩子的训练已经足够了,就要通过问孩子来检查一下:“要收抬干净厨房,你认为该做哪些事?”
花时间训练孩子还包括,当你要改变做法的时候,要告诉孩子。
能避免晚上就寝争斗以及早上起床争斗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参与制作日常惯例表,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惯例表行事,而不是由你来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制作日常惯例表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可以先让孩子列出他们晚上就寝前应完成的事项清单。这个清单或许包括:收玩具、吃点心、洗澡、换睡衣、刷牙、为第二天早上选好衣服、晚间故事、拥抱。把这些内容抄到一张表上。
第二步:孩子们会很喜欢自己做这些事的时候你替他们逐一拍照,以便他们把照片贴到表上每个项目的后面。
第三步:把这张表挂到孩子能看得到的地方
让日常惯例表说了算,你不需要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而应该问他们:“按你的惯例表,下面该做什么?”通常,你不是必须要问,孩子会自己告诉你
记住,目的是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干,觉得受到鼓励。
即使孩子没有生活在责难、羞辱和痛苦中,他们似乎仍然会从别的地方学到自责。通常,他们会自己认定自己“应该”更完美。我们应反复地教给孩子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好时机。
这让我想到去年带3岁不到的宝宝去爬黄山,爸爸你一直抱着他,好不容易放下了一会儿,那就绑倒了,流了不少血,哭了好久。最终,慢慢缓和下来,我询问他为什么会磕倒?
他说“我踩石头了”,
我便接着问“你为什么会踩石头”,
他就说“我没看路”。
噢!然后,以后我们要不要走路的时候要不要注意看路。
他说“要”。
从那以后,宝宝走路非常小心喽,遇到大石头,他还会念到“我在黄山踩石头了”,遇到难走的路,他会更加小心谨慎了。
如果你用启发式问题而不是对孩子说(往往是对孩子提要求或说教),你就能够达到让孩子更多地参与、更好地理解的效果,并且能营造出更具有鼓劤性和尊重性的氛围。
只有当你真正对孩子的回答感兴趣时,启发式问题才会有效—也就是说,不要希望孩子会给出你想要的答案。
家长通过不断问问题,让孩子思考并回答接下来该怎么办。当孩子回答你问题,他们是在积极参与;当你向孩子说时,他们是在被动参与。当孩子回答问题时,你就有了机会去听他们的理解和你的理解是否一样。你就能进一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积极地解决问题。
有时候,给予鼓励的最好方式就是一个简单的拥抱。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孩子。太多的人认为,孩子必须以受责备、羞辱或痛苦的形式为其不良行为付出代价(换句话说就是惩罚)。试试拥抱吧,对孩子说这句话:“我需要一个拥抱。”
有些人会问:“抱过以后怎么办呢?对不良行为怎么办呢?”通常,鼓励已经足以中断孩子的不良行为,因而也就不需要再做什么了。
另外一些时侯,拥抱能营造出一种鼓励的气氛,从而使孩子变得愿意而且能够接受指正了。这可以成为最好的时机,用来训练孩子、问启发式问题、给出有限制的选择、用来娱乐或一起解决问题。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所谓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为自己的样子。
我们都知道孩子内心力量的增长是通过鼓励激发出来的,也知道鼓励是教育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手段。
只是,很多家长常常会把“赞扬”和“鼓励”混为一谈,认为这二者都是激励人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我们首先来看看这两者的区别。
鼓励的长期效果在于它能让孩子自信。赞扬的长期效果是让孩子依赖于他人
成年人对赞扬的另一个错误看法是,他们能“给予”孩子自尊。自尊既不能被给予也不能被接受,自尊是从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由错误中学习的大量机会中获得的自信和能力感中培养出来的。
如如果你对要对孩子说的话是赞扬还是鼓励感到困惑,想想下面的问题可能会有帮助:
最后一个问题尤其有帮助,我们对朋友说的话通常都能符合鼓励的要点。
认为帮助孩子做得更好的最佳办法就是对他们做错的事进行批评,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这并不是说不应该让孩子们知道还有改进的余地,而是意味着不必为了使孩子们做得更好而让他们感觉更糟。
讨论有待改善之处的一个有效方法是问孩子:“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孩子往往不用你告诉就知道,而且当孩子们自己承认需要改进之处时,效果会更好。
你可以问孩子:“你打算怎么改进?你需要做什么来实现你的目标?”然后,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头脑风暴,想出各种可以帮助他们改进的办法来。这种做法能够教给孩子设立目标并做出自我评价的价值。
德雷克斯说:“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鼓励往往是激发一个孩子上进的最好方式,但是,要对一个正在作出不当行为的孩子进行鼓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介绍几种实用的方法,相信孩子更善于接受,作为家长的我们,便通过鼓励“赢得”了孩子。
大人们往往期待孩子们去完成那些未经过适当训练的任务。比如,父母们可能指望孩子收抬好自己的房间,但从来不教孩子怎样收抬。
花时间训练,意味着你的用词和期望要非常明确。当你要求孩子收抬厨房时,一定要让孩子明确知道你的要求。
一旦你认为给孩子的训练已经足够了,就要通过问孩子来检查一下:“要收抬干净厨房,你认为该做哪些事?”
花时间训练孩子还包括,当你要改变做法的时候,要告诉孩子。
能避免晚上就寝争斗以及早上起床争斗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参与制作日常惯例表,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惯例表行事,而不是由你来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制作日常惯例表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可以先让孩子列出他们晚上就寝前应完成的事项清单。这个清单或许包括:收玩具、吃点心、洗澡、换睡衣、刷牙、为第二天早上选好衣服、晚间故事、拥抱。把这些内容抄到一张表上。
第二步:孩子们会很喜欢自己做这些事的时候你替他们逐一拍照,以便他们把照片贴到表上每个项目的后面。
第三步:把这张表挂到孩子能看得到的地方
让日常惯例表说了算,你不需要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而应该问他们:“按你的惯例表,下面该做什么?”通常,你不是必须要问,孩子会自己告诉你
记住,目的是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干,觉得受到鼓励。
即使孩子没有生活在责难、羞辱和痛苦中,他们似乎仍然会从别的地方学到自责。通常,他们会自己认定自己“应该”更完美。我们应反复地教给孩子把犯错误看作学习的好时机。
这让我想到去年带3岁不到的宝宝去爬黄山,爸爸你一直抱着他,好不容易放下了一会儿,那就绑倒了,流了不少血,哭了好久。最终,慢慢缓和下来,我询问他为什么会磕倒?
他说“我踩石头了”,
我便接着问“你为什么会踩石头”,
他就说“我没看路”。
噢!然后,以后我们要不要走路的时候要不要注意看路。
他说“要”。
从那以后,宝宝走路非常小心喽,遇到大石头,他还会念到“我在黄山踩石头了”,遇到难走的路,他会更加小心谨慎了。
如果你用启发式问题而不是对孩子说(往往是对孩子提要求或说教),你就能够达到让孩子更多地参与、更好地理解的效果,并且能营造出更具有鼓劤性和尊重性的氛围。
只有当你真正对孩子的回答感兴趣时,启发式问题才会有效—也就是说,不要希望孩子会给出你想要的答案。
家长通过不断问问题,让孩子思考并回答接下来该怎么办。当孩子回答你问题,他们是在积极参与;当你向孩子说时,他们是在被动参与。当孩子回答问题时,你就有了机会去听他们的理解和你的理解是否一样。你就能进一步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积极地解决问题。
有时候,给予鼓励的最好方式就是一个简单的拥抱。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孩子。太多的人认为,孩子必须以受责备、羞辱或痛苦的形式为其不良行为付出代价(换句话说就是惩罚)。试试拥抱吧,对孩子说这句话:“我需要一个拥抱。”
有些人会问:“抱过以后怎么办呢?对不良行为怎么办呢?”通常,鼓励已经足以中断孩子的不良行为,因而也就不需要再做什么了。
另外一些时侯,拥抱能营造出一种鼓励的气氛,从而使孩子变得愿意而且能够接受指正了。这可以成为最好的时机,用来训练孩子、问启发式问题、给出有限制的选择、用来娱乐或一起解决问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