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无机化学这门课包括哪些内容?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
1.1 热力学基本概念: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力学第一定律.
1.2 热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恒容反应热Qρ和恒压反应热Qν;焓与反应焓变ΔH;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几种反应焓的计算方法:盖斯定律,由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应焓,由燃烧热计算反应焓,由键能估算反应焓.
1.3 化学反应的方向:反应的自发性;熵的初步概念;Gibbs自由能与ΔG;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ΔG=ΔH-TΔS应用
第二章 化学平衡
2.1 化学平衡常数: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定律;经验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平衡常数;转化率.
2.2 化学平衡常数和自由能变:等温方程;化学平衡常数和标准自由能变
2.3 化学平衡移动:压力、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3学时)
3.1 反应速率定义及表示法:平均速度;瞬时速率.
3.2 反应速度理论简介: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
.3 影响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零级、一级反应、二级反应);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章 酸碱电离平衡(5学时)
4.1 酸碱理论简介: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
4.2 强电解质溶液:离子氛;活度.
4.3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与pH值求算;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与pH值求算;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盐类水解.
4.4 缓冲溶液:定义;pH值求算;应用
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2学时)
5.1 溶度积常数:溶度积原理;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5.2 沉淀与溶解的相互转化:多重平衡常数;沉淀-溶解计算
第六章 核化学(2学时)
6.1 核衰变
6.2 核裂变
6.2 核聚变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7学时)
7.1 基本知识与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
7.2 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原电池和电极电位;电极类型与原电池的简易表示法;标准氢电极与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位表的应用.
7.3 电池电动势(E池)与反应的自由能变(ΔG):E池与ΔG的关系;平衡常数K与的关系.
7.4 电池电动势与浓度的关系:能斯特方程式;能斯特方程式的应用.
7.5 化学电源与电解
第八章 原子结构(7学时)
7.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氢光谱和玻尔理论;微观体系波函数ψ及∣ψ∣2的物理意义;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氢原子波函数的图象表示.
7.2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
7.3 原子性质变化的周期性: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第九章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9学时)
9.1离子键与离子晶体:离子键的形成和晶格能;离子半径;典型离子晶体结构;离子极化.
9.2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现代价键理论;离域π键(大π键)的形成;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简介;键参数、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性质.
9.3 金属键:自由电子理论;金属能带理论.
9.4 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9.5 晶体结构简介
1.1 热力学基本概念: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力学第一定律.
1.2 热化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恒容反应热Qρ和恒压反应热Qν;焓与反应焓变ΔH;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几种反应焓的计算方法:盖斯定律,由标准生成焓计算反应焓,由燃烧热计算反应焓,由键能估算反应焓.
1.3 化学反应的方向:反应的自发性;熵的初步概念;Gibbs自由能与ΔG;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ΔG=ΔH-TΔS应用
第二章 化学平衡
2.1 化学平衡常数: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定律;经验平衡常数与热力学平衡常数;转化率.
2.2 化学平衡常数和自由能变:等温方程;化学平衡常数和标准自由能变
2.3 化学平衡移动:压力、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3学时)
3.1 反应速率定义及表示法:平均速度;瞬时速率.
3.2 反应速度理论简介: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
.3 影响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基元反应与非基元反应;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零级、一级反应、二级反应);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章 酸碱电离平衡(5学时)
4.1 酸碱理论简介: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电子理论.
4.2 强电解质溶液:离子氛;活度.
4.3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与pH值求算;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与pH值求算;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盐类水解.
4.4 缓冲溶液:定义;pH值求算;应用
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2学时)
5.1 溶度积常数:溶度积原理;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5.2 沉淀与溶解的相互转化:多重平衡常数;沉淀-溶解计算
第六章 核化学(2学时)
6.1 核衰变
6.2 核裂变
6.2 核聚变
第七章 氧化还原反应(7学时)
7.1 基本知识与氧化还原反应式的配平
7.2 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原电池和电极电位;电极类型与原电池的简易表示法;标准氢电极与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极电位表的应用.
7.3 电池电动势(E池)与反应的自由能变(ΔG):E池与ΔG的关系;平衡常数K与的关系.
7.4 电池电动势与浓度的关系:能斯特方程式;能斯特方程式的应用.
7.5 化学电源与电解
第八章 原子结构(7学时)
7.1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氢光谱和玻尔理论;微观体系波函数ψ及∣ψ∣2的物理意义;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氢原子波函数的图象表示.
7.2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
7.3 原子性质变化的周期性:有效核电荷;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
第九章 化学键与物质结构(9学时)
9.1离子键与离子晶体:离子键的形成和晶格能;离子半径;典型离子晶体结构;离子极化.
9.2 共价键与分子结构:现代价键理论;离域π键(大π键)的形成;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简介;键参数、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性质.
9.3 金属键:自由电子理论;金属能带理论.
9.4 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9.5 晶体结构简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