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就上寄宿,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影响?
过早住校,特别是幼儿园、一年级就住校,对于还没有完全离开父母怀抱的孩子来说,会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影响孩子的成长。特别是孩子心理认识的健康发育。
心理方面:孩子幼儿园时,年纪尚小处于儿童时期,此刻应需家长都陪同照顾,特别是孩子的心理问题需要重视,这时刻是孩子心理健康发育的萌发时期,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会成为孩子的学习模仿对象,如果在校住宿,一些不良的思想影响孩子,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影响,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身体方面:这个阶段也是孩子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在校住宿孩子的就餐问题,运动锻炼问题,睡眠质量问题等等,都制约孩子的发展。
总之,如果在一定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在孩子成长尚小的阶段尽量让父母陪伴,是最好的办法,这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会对未来的人格塑造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小学是在沿海地区读的,我非常自律,每天放学回家就会做很久作业。我非常开心。那时候我的陪护人是我的姑姑。她给我家的温暖,我的吃穿住行都不愁,我们相处非常愉快,我很安心。
这种家庭背景让我在人群中显得非常地从容自信,那种安全感、踏实感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描述。我相信,那段时光,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风景。
反观我与父母的关系,很是淡薄。虽然爱,但这种爱只是一种责任与亲缘联系。却不是那种我需要与我被需要的价值感。
和父母生活后,我就是住校,虽然每周我爸或妈妈会来接我回家,但那种幸福感是稍纵即逝的。我感到焦虑。
再说寝室的生活。
初中的室友,八个人,上高中以后,这八个人中四个人有心理问题,我是其中一个——中度抑郁症。我这种抑郁症是来自于另一个耍的好的室友的影响,她的抑郁症可比我严重多了。我那个时候就意识到,她的情绪很悲观,但我还是不可避免地被她带偏。其他室友对我的影响也很大。
我的睡眠质量极差,当然,抑郁症就有睡眠障碍。这种障碍的直接原因,就是来自室友的影响、寝室环境的影响。根本原因还是与家庭的联结不足。这使我自卑、无助、孤独。严重的时候,感觉自己就要反噬了自己。所以,我变得极度颓废,不自律,并且焦虑。一回家就焦虑,不想写作业,感觉人生找不到乐趣。
高中的住校经历就是初中的恶化版。还有那些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
我不是一个先天条件优异的孩子,我的家庭也给不了我任何的帮助。我也没有选择环境的权利。最初,意识到这种现实后,我很自卑、很无助,他们什么都帮不了我。高中我经历了很多,也正在经历着。我更加柔韧、更加沉静,我相信,靠我自己的力量,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如果有条件,我还是建议,住在家里。住校的话,因为住宿条件简陋,身体也容易出问题,我也是因为身体出问题,才在外面租房子住的。
最后,如果家庭和睦,那自是极好;
如果不如人意,也希望尽量在自己心里把这种伤害降到最低。做自己的父母!
1、不利于亲子间的情感连接。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亲情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性格品质的形成方面,家长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错过了,也许一生都无法弥补。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渐渐让位给同伴,这个时候,家长再想要了解孩子和引导孩子的“三观”,可能会很困难了。
2、老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寄宿的学校老师的数量和老师的经历都是有限的,大多数情况下对孩子的照料是比不上家长本身的专心培养的。孩子各方面都不成熟,遇到困难、跟同学发生矛盾不能及时解决,在学校不能像在家一样完全的放松,坏情绪得不到释放。这些对于小学生在早教期间的性格成长来说影响都是很大的。得不到家长的关爱,肯出事情,有些事情判断不清,会和一些怀孩子走在一起等
3、最近几年,网上新闻报道出来的那些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他们的各种劣迹,有些父母和孩子甚至都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为在那些父母的眼里,给孩子足够的钱,足够的物质生活,就可以把孩子推到上流社会,他们忽略了家庭给孩子带来的重要东西。年轻的时候谁不忙,谁不是为了赚钱来回奔波,这其实不是理由。现在的通信非常方便,交通非常方便,如果想见见孩子,想陪孩子一起吃顿饭,真的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我有一个亲戚,从孩子小学开始,就送到省寄宿学校。过年的时候见过一次,她不愿意跟家里的这些孩子一起玩,也不怎么说话,做事说话特别的乖,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那种所谓的好孩子,可是在我看来,这个孩子确实有些可怜。
寄宿制学校是民族地方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把学生集中起来,有更多的教学时间,全面培养寄宿制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更有利于巩固“两基”成果。寄宿制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主要表现在新住校的学生文明礼貌差,和同学发生冲突时,不能主动谦让,力争高低动手打架。刚住校学生卫生习惯养成也比较差,与寄宿制学生半军事化管理要求和小学生行为规范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学习习惯方面,学习主动性不够好,学习目的不明确,课堂讨论发表意见不积极,课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差,不能经常阅读课外读物,反映了学习习惯差,学习成绩提高不明显。
很多教育界的学者,也没有认识到寄宿制的坏处
其实孩子越晚离开父母越好,当然了,我指的是十八岁之前。比如初中的孩子就比小学的孩子强一些,而高中的孩子,就比初中的孩子强一些,一岁年纪一岁心。孩子在未成年的时候,是最缺乏安全感的时候,是最需要家庭温暖的时候,而现在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在提倡让孩子独立,让孩子早一些离开父母的庇护。你可以用心的去观察下,那些每天能见到妈妈的孩子,和一个月才能见一次妈妈的孩子,他们的性格有什么不同。训练孩子的自立能力,其实不用太早,孩子到一定的年龄,什么都能学会,并不需要特殊的去对待。
1、孩子越小,对父母之爱的要求越多,对相处时间和频次也就要求越多,这是儿童获取安全感的必需。长期寄宿的孩子,潜意识中既害怕被父母抛弃,又对父母有怨恨,所以经常会表现出委屈、拒绝、过度缠绵和不可理喻。
2、对心理行为发展的影响,小学的学生心理特点决定了这个阶段的孩子不适合远离父母,而正是培养孩子良好情感的关键期,就好像婴儿哺乳期必须用母乳喂养一样重要,在这个关键期孩子缺少了最基础的情感环境培养是非常遗憾的,更是无法弥补的。
3、对感情发展的影响,寄宿生往往在周末才能和家长见面,孩子很少和父母进行亲密接触,特别是身体接触,儿童在寄宿学校待上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形成孤僻、对别人缺乏信任、缺少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在生活中也不容易体会到积极、愉悦等感情。
小孩小学上寄宿学校还是早了点,毕竟小孩小,依赖大,如果孩子心里不愿意去。可能会给小孩心理造成一定压力,走读小孩多,有利于培养小孩活泼的性格。
4、对智力的影响,小学学生的智力特点决定了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仅需要老师的指导,更离不开家长的默契配合。
如果在这个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缺少家庭教育的疏导与扶助,孩子得不到个性的培养和哺育,就会造成智力发展的营养不良,这是无法弥补的。
小学就上寄宿的话,对孩子的成长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方面在于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有弊的方面在于缺乏了父母的关心和疼爱。更多的是彼此没有更好的沟通。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就是从小就开始寄宿。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因为大多数的我们都是生活在农村,出生也是在农村。父母要出外打工,家里年老的奶奶也很少照顾我们。所以就会选择一种方式,就是寄宿,这样就相当于交给学校去管理和教育。每个月给孩子一部分钱,生活费和日常零食之类的。每次过年回来满足孩子的要求,给他买这买那。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和关爱。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在孩子的内心,其实都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关注。他们也是有感情的。
可能孩子在学校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心情落魄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想起自己的父母。多么希望自己的父母可以鼓励自己,陪伴自己,教导自己。每次一想到这个孩子可能就会落泪。需要的环境有利于孩子变得独立起来,但是更多的是让孩子缺乏更多的关爱和关心。崇安市孩子的性格可能并不那么善解人意,乐于助人。更多的是冷漠,孤独,一旦形成这种性格,将伴随孩子一生。以至于以后步入社会可能对他的工作事业有很大的影响。
寄宿如果实在是迫于无奈才应该选择的方式更多的是要从小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长,这样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父母的关心和关爱,让他做一个有温度,有爱的人。这样长大之后,他才会把关心和关爱传递给别人,让别人也感受到温暖。
寄宿不是一件好事,让孩子缺乏了更多的关心和关爱。包括和父母的交流,这可能导致和孩子有很大的代沟。根本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只会要求孩子完成自己想要的目标,比如说考好大学。这样孩子长期以往可能心里就会出现问题,所以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必须小开始抓起。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朋友的陪伴,更多的需要孩子自己独立自主起来,变得勇敢,自信,阳光。
你好朋友,寄宿学校会影响孩子的三个方面发展:
第一,孩子的心理发展
;
第二,孩子的性格发展
;
第三,孩子的自我生存能力发展
。
如果想要这三个方面的发展都得到好的发展,那么我们在孩子去寄宿学校之前,就应该培养孩子的条件,否则不仅不能让孩子得到应有的发展,反而会害了孩子,让孩子在这三个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差。
孩子首先要懂得照顾自己,他才能去寄宿学校,因为在寄宿学校的过程当中,他是需要自己自力更生的,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他,如果他没有办法自力更生,就会遭受到别人的嘲笑,这样的嘲笑就会给他的心灵留下阴影,对孩子来说是不好的。
简单的生存技能,比如说孩子要学会自己穿衣,自己洗脸,自己刷牙,这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孩子去寄宿学校之后,老师是不会再交给他们这些技能的,而是直接让他们去适应这样的生活,孩子在陌生的环境本来就不安,而且还要遭受到这样的对待,会让他们心里更加的抵触,所以一定要孩子学会这些技能之后,再让孩子去寄宿学校。
万事有利则有弊,就算给孩子选择寄宿学校,也要判断孩子是否合适这些条件,如果不合适就不要给孩子选择。
所以我认为小学是不适合上寄宿学校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