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就上寄宿,对孩子成长有哪些影响?
240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从小就上寄宿学校,对孩子的影响总体来说弊大于利,具体如下:
1.缺乏父母教育关爱的孩子,容易形成偏激叛逆的性格。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的道理,孩子最初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这种教育与关爱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
2.孩子容易早熟
早熟并不单指过早的成熟,虽然小学就上寄宿,很多事情需要孩子亲力亲为,虽然锻炼了孩子的一些生活能力,但是也过早让孩子体会到人生的心酸之处,这对孩子未来的价值观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早熟的孩子更加缺乏安全感,为人处世有可能会过于极端,要么待人冷漠,要么两面三刀。
3.孩子更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影响
小学生不具备完善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对是非曲直也缺乏基础判断能力,缺少父母在身边管教,孩子受委屈社会不良反应的几率会增大。
4.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从小缺乏父母关爱,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样的孩子罹患各种精神心理疾病的概率会增加,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这些心理疾病往往与原生家庭息息相关。
1.缺乏父母教育关爱的孩子,容易形成偏激叛逆的性格。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的道理,孩子最初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这种教育与关爱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
2.孩子容易早熟
早熟并不单指过早的成熟,虽然小学就上寄宿,很多事情需要孩子亲力亲为,虽然锻炼了孩子的一些生活能力,但是也过早让孩子体会到人生的心酸之处,这对孩子未来的价值观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早熟的孩子更加缺乏安全感,为人处世有可能会过于极端,要么待人冷漠,要么两面三刀。
3.孩子更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影响
小学生不具备完善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对是非曲直也缺乏基础判断能力,缺少父母在身边管教,孩子受委屈社会不良反应的几率会增大。
4.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从小缺乏父母关爱,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这样的孩子罹患各种精神心理疾病的概率会增加,例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这些心理疾病往往与原生家庭息息相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孩子上小学,父母总想着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让孩子在好的环境、师资力量中得到更到的发展。
人本身就是环境塑造的,环境能影响孩子的成长轨迹,但是把6岁,甚至更小的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恐怕是不妥的。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老师曾经反对过寄宿制,她认为“早年情感滋润对生命十分重要!孩子过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会对其心理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创伤。这创伤程度,等同于成年人失去亲人时所经历的哀痛。”
孩子过早的独立生活,当他还没有独立的能力的时候,就失去了可以依靠、依赖的对象,被强迫进入“靠自己”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缺乏安全感。
有人总结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后有什么特点:
1、容易被感动,自己抑郁又自己治愈自己;
2、不麻烦别人,自己一个人死撑;
3、别人稍稍对你好一点,就恨不得把自己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对方;
4、玻璃心和自卑,生怕做错事说错话,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
5、被人告白觉得都是玩笑,被人喜爱觉得爱不持久;
6、不善言辞,畏惧爱和被爱。
相信父母都曾经从其他地方了解过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有怎样的心理路程,怎样的表现。
相对于让孩子在小学时候得到更好的教育,不如让孩子在父母身边,父母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更好的家庭教育。
青少年犯罪心理教授李玫瑾曾经说过,“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多在12岁至18岁前后。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并且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而且人性的教育比治理教育更重要!
在孩子12岁之前,父母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而且,李玫瑾教师还提出一个观点:“有恩于他(孩子)才能立威于他”,只有父母亲自抚养孩子长大,孩子才会在青春期、长大成年之后能“听进父母劝告的话”。
在“丧偶式育儿”的家庭中也是这样:孩子更愿意听妈妈的话,而对爸爸是有距离、有抵触的。
所以,在孩子幼儿园、小学的时候,父母在孩子身边,一是可以给孩子安全感;二是可以“立威”于孩子,孩子更愿意听从父母的话。
不是所有孩子在小学上了寄宿式的学校后,童年会产生创伤,那是因为父母给的爱、安全感和关注很足。
所以在父母送小学生去寄宿学校的时候,要考虑到这几点,避免孩子产生负面的感受:
1、孩子是否能够感受到父母给的安全感和爱
孩子上寄宿学校,父母是否能让孩子感到充足的安全感和爱呢?
这个安全感和爱,不光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
是否能让孩子知道,父母可以依靠,是孩子永远的后盾?
是否能让孩子知道,父母在意的不是分数,而是孩子本身和他的未来?
是否能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不想要他,不是讨厌他才把他送到寄宿学校?
让孩子感觉到爱和安全感,并不是父母以为的一味的给钱和关注成绩,而是要做到这几件事情:
①信任孩子大于信任老师;
②认同孩子害怕、孤独的情绪,并且给予安慰;
③时常跟孩子联系,在孩子放假,跟孩子相处的时候,要有高质量的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就是跟孩子有互动,有交谈,跟孩子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一件事情上面,比如说跟孩子一起玩游戏、读故事书等。
2、学校对孩子的照顾程度和孩子的心理动向
有些寄宿学校并没有他们本身宣传的那样优秀,有的学校的老师是照顾不到那么多人的。
一群孩子在一起难免有磕磕碰碰,也会有校园霸凌的事件发生,有的孩子被欺负了,家长不知道,老师也不了解。
才6岁多的孩子,没有父母做依靠,再没有老师可以寻求帮助,万一遇到被欺负、被霸凌的事件,对孩子来说就是灾难。
人本身就是环境塑造的,环境能影响孩子的成长轨迹,但是把6岁,甚至更小的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恐怕是不妥的。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老师曾经反对过寄宿制,她认为“早年情感滋润对生命十分重要!孩子过早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会对其心理造成一生难以弥补的创伤。这创伤程度,等同于成年人失去亲人时所经历的哀痛。”
孩子过早的独立生活,当他还没有独立的能力的时候,就失去了可以依靠、依赖的对象,被强迫进入“靠自己”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很容易缺乏安全感。
有人总结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长大后有什么特点:
1、容易被感动,自己抑郁又自己治愈自己;
2、不麻烦别人,自己一个人死撑;
3、别人稍稍对你好一点,就恨不得把自己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对方;
4、玻璃心和自卑,生怕做错事说错话,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
5、被人告白觉得都是玩笑,被人喜爱觉得爱不持久;
6、不善言辞,畏惧爱和被爱。
相信父母都曾经从其他地方了解过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有怎样的心理路程,怎样的表现。
相对于让孩子在小学时候得到更好的教育,不如让孩子在父母身边,父母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更好的家庭教育。
青少年犯罪心理教授李玫瑾曾经说过,“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多在12岁至18岁前后。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并且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而且人性的教育比治理教育更重要!
在孩子12岁之前,父母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而且,李玫瑾教师还提出一个观点:“有恩于他(孩子)才能立威于他”,只有父母亲自抚养孩子长大,孩子才会在青春期、长大成年之后能“听进父母劝告的话”。
在“丧偶式育儿”的家庭中也是这样:孩子更愿意听妈妈的话,而对爸爸是有距离、有抵触的。
所以,在孩子幼儿园、小学的时候,父母在孩子身边,一是可以给孩子安全感;二是可以“立威”于孩子,孩子更愿意听从父母的话。
不是所有孩子在小学上了寄宿式的学校后,童年会产生创伤,那是因为父母给的爱、安全感和关注很足。
所以在父母送小学生去寄宿学校的时候,要考虑到这几点,避免孩子产生负面的感受:
1、孩子是否能够感受到父母给的安全感和爱
孩子上寄宿学校,父母是否能让孩子感到充足的安全感和爱呢?
这个安全感和爱,不光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
是否能让孩子知道,父母可以依靠,是孩子永远的后盾?
是否能让孩子知道,父母在意的不是分数,而是孩子本身和他的未来?
是否能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不想要他,不是讨厌他才把他送到寄宿学校?
让孩子感觉到爱和安全感,并不是父母以为的一味的给钱和关注成绩,而是要做到这几件事情:
①信任孩子大于信任老师;
②认同孩子害怕、孤独的情绪,并且给予安慰;
③时常跟孩子联系,在孩子放假,跟孩子相处的时候,要有高质量的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就是跟孩子有互动,有交谈,跟孩子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一件事情上面,比如说跟孩子一起玩游戏、读故事书等。
2、学校对孩子的照顾程度和孩子的心理动向
有些寄宿学校并没有他们本身宣传的那样优秀,有的学校的老师是照顾不到那么多人的。
一群孩子在一起难免有磕磕碰碰,也会有校园霸凌的事件发生,有的孩子被欺负了,家长不知道,老师也不了解。
才6岁多的孩子,没有父母做依靠,再没有老师可以寻求帮助,万一遇到被欺负、被霸凌的事件,对孩子来说就是灾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有人认为从小让孩子上寄宿学校,父母太过狠心,亲子关系会受到影响,实际上是一些家长是对寄宿学校的误解。如果孩子从小上寄宿制的学校,对孩子能力培养有很多好处:
01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很多不寄宿的孩子在家里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包办代劳,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干。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懒惰、娇气的不良习惯。
相反,在寄宿学校,生活老师会教育孩子整理床铺,规定时间熄灯、睡觉、起床,有的还统一安排早锻炼。长此以往,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了独立生活能力。
02
培养更加阳光的个性
许多孩子放学回家以后,面对的就是父母和家人,没有和同龄人交际交往的机会。为了排解孤独和寂寞,孩子很容易迷恋上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父母如果管教不当,还容易造成亲子矛盾。
如果在学校住宿,学校统一安排体育、文艺活动,促进同学们之间交流、互动,增进彼此的感情,培养了更加阳光和开朗的个性,为今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0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在学校住宿,几个人一个宿舍,这些同学一起写作业、一起吃饭、一起做游戏、同时上床睡觉。大家在相处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配合,培养了团队协作、互帮互助的能力。
例如有的同学数学薄弱,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自己优势的科目,也可以帮助他人。相反,如果在家里住,就没有这个条件得到全面锻炼。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有的同学性格内向,在住宿的时候可能感觉比较压抑和孤独,可以多向老师寻求帮助。
建议家长可以尝试一半住学校一半住家里的方式,比如四天住学校,三天住家里,这样一来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又锻炼了孩子集体生活能力。
实践证明,寄宿生与走读生相比,自理生活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强,这些素质不正是孩子长大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吗?
01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很多不寄宿的孩子在家里对父母有很大的依赖性。什么事情都是父母包办代劳,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干。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懒惰、娇气的不良习惯。
相反,在寄宿学校,生活老师会教育孩子整理床铺,规定时间熄灯、睡觉、起床,有的还统一安排早锻炼。长此以往,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了独立生活能力。
02
培养更加阳光的个性
许多孩子放学回家以后,面对的就是父母和家人,没有和同龄人交际交往的机会。为了排解孤独和寂寞,孩子很容易迷恋上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父母如果管教不当,还容易造成亲子矛盾。
如果在学校住宿,学校统一安排体育、文艺活动,促进同学们之间交流、互动,增进彼此的感情,培养了更加阳光和开朗的个性,为今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0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在学校住宿,几个人一个宿舍,这些同学一起写作业、一起吃饭、一起做游戏、同时上床睡觉。大家在相处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互相配合,培养了团队协作、互帮互助的能力。
例如有的同学数学薄弱,可以向其他同学请教,自己优势的科目,也可以帮助他人。相反,如果在家里住,就没有这个条件得到全面锻炼。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有的同学性格内向,在住宿的时候可能感觉比较压抑和孤独,可以多向老师寻求帮助。
建议家长可以尝试一半住学校一半住家里的方式,比如四天住学校,三天住家里,这样一来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又锻炼了孩子集体生活能力。
实践证明,寄宿生与走读生相比,自理生活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强,这些素质不正是孩子长大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容易被感动,自己抑郁又自己治愈自己;
2、不麻烦别人,自己一个人死撑;
3、别人稍稍对你好一点,就恨不得把自己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对方;
4、玻璃心和自卑,生怕做错事说错话,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
5、被人告白觉得都是玩笑,被人喜爱觉得爱不持久;
6、不善言辞,畏惧爱和被爱。
相信父母都曾经从其他地方了解过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有怎样的心理路程,怎样的表现。
相对于让孩子在小学时候得到更好的教育,不如让孩子在父母身边,父母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更好的家庭教育。
青少年犯罪心理教授李玫瑾曾经说过,“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多在12岁至18岁前后。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并且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而且人性的教育比治理教育更重要!
在孩子12岁之前,父母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而且,李玫瑾教师还提出一个观点:“有恩于他(孩子)才能立威于他”,只有父母亲自抚养孩子长大,孩子才会在青春期、长大成年之后能“听进父母劝告的话”。
在“丧偶式育儿”的家庭中也是这样:孩子更愿意听妈妈的话,而对爸爸是有距离、有抵触的。
所以,在孩子幼儿园、小学的时候,父母在孩子身边,一是可以给孩子安全感;二是可以“立威”于孩子,孩子更愿意听从父母的话。
不是所有孩子在小学上了寄宿式的学校后,童年会产生创伤,那是因为父母给的爱、安全感和关注很足。
所以在父母送小学生去寄宿学校的时候,要考虑到这几点,避免孩子产生负面的感受:
1、孩子是否能够感受到父母给的安全感和爱
孩子上寄宿学校,父母是否能让孩子感到充足的安全感和爱呢?
这个安全感和爱,不光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
是否能让孩子知道,父母可以依靠,是孩子永远的后盾?
是否能让孩子知道,父母在意的不是分数,而是孩子本身和他的未来?
是否能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不想要他,不是讨厌他才把他送到寄宿学校?
让孩子感觉到爱和安全感,并不是父母以为的一味的给钱和关注成绩,而是要做到这几件事情:
①信任孩子大于信任老师;
②认同孩子害怕、孤独的情绪,并且给予安慰;
③时常跟孩子联系,在孩子放假,跟孩子相处的时候,要有高质量的陪伴。
2、不麻烦别人,自己一个人死撑;
3、别人稍稍对你好一点,就恨不得把自己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对方;
4、玻璃心和自卑,生怕做错事说错话,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
5、被人告白觉得都是玩笑,被人喜爱觉得爱不持久;
6、不善言辞,畏惧爱和被爱。
相信父母都曾经从其他地方了解过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有怎样的心理路程,怎样的表现。
相对于让孩子在小学时候得到更好的教育,不如让孩子在父母身边,父母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和更好的家庭教育。
青少年犯罪心理教授李玫瑾曾经说过,“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多在12岁至18岁前后。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并且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而且人性的教育比治理教育更重要!
在孩子12岁之前,父母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给孩子立规矩,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而且,李玫瑾教师还提出一个观点:“有恩于他(孩子)才能立威于他”,只有父母亲自抚养孩子长大,孩子才会在青春期、长大成年之后能“听进父母劝告的话”。
在“丧偶式育儿”的家庭中也是这样:孩子更愿意听妈妈的话,而对爸爸是有距离、有抵触的。
所以,在孩子幼儿园、小学的时候,父母在孩子身边,一是可以给孩子安全感;二是可以“立威”于孩子,孩子更愿意听从父母的话。
不是所有孩子在小学上了寄宿式的学校后,童年会产生创伤,那是因为父母给的爱、安全感和关注很足。
所以在父母送小学生去寄宿学校的时候,要考虑到这几点,避免孩子产生负面的感受:
1、孩子是否能够感受到父母给的安全感和爱
孩子上寄宿学校,父母是否能让孩子感到充足的安全感和爱呢?
这个安全感和爱,不光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
是否能让孩子知道,父母可以依靠,是孩子永远的后盾?
是否能让孩子知道,父母在意的不是分数,而是孩子本身和他的未来?
是否能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不想要他,不是讨厌他才把他送到寄宿学校?
让孩子感觉到爱和安全感,并不是父母以为的一味的给钱和关注成绩,而是要做到这几件事情:
①信任孩子大于信任老师;
②认同孩子害怕、孤独的情绪,并且给予安慰;
③时常跟孩子联系,在孩子放假,跟孩子相处的时候,要有高质量的陪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小学就上寄宿,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影响,比如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所以,我认为在这方面的影响就很大。
说说我姐家的小孩:
我姐姐和姐夫两人工作很忙,俩人性格也不是很好,而且做事缺少耐心。然后两口子商量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让老师帮忙管理。一开始的时候,孩子在学习方面还是可以的,能够自觉完成。但是在上小学三年级,姐姐就发现他的变化很大。不但写作业敷衍,而且总是白白的浪费大把时间。
那通过这一点就说明,在学校里生活,有的孩子能够自觉做到养成良好的习惯,认真学习,把握每一分每一秒。但是有的孩子却不能,他认为老师看不到自己,所以也就顺其自然。我姐姐家的孩子就是这种的情况,结果在三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就明显下降。
后来姐姐和老师沟通了这个问题,老师也利用了几天加以关注,发现孩子的确是在应付,而没有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规定去做。最后和姐姐商量,建议孩子回家学习,家长一对一指 导,把孩子不好的习惯纠正过来。
是的,大家都知道,良好的习惯是需要从点滴中慢慢的养成,是需要付出耐心付出努力才可以做到。如果一开始孩子没有去寄宿,家长多抽出一些时间 监 督,可能就不会有现在的情况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