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上的“1+1”说是超级难题.它是什么啊?

 我来答
北慕1718
2022-07-04 · TA获得超过86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1.6万
展开全部
先说几个概念:
质数(素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而不能被别的数整除的数.如2,3,5,7,11,13,…….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能被别的数整除的数.如4,6,8,9,10,12,…….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质因数(素因子):如果一个整数能被一个质数整除,这个质数就叫做这个整数的质因数.如6,就有2和3两个质因数.如30,就有2,3和5三个质因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因数的积,如782=2×17×23.
  一七四二年,哥德巴赫写信给欧拉时,提出了: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质数之和.例如,6=3+3.又如,24=11+13等等.有人对一个一个的偶数都进行了这样的验算,一直验算到了三亿三千万之数,都表明这是对的.但是更大的数目,更大更大的数目呢?猜想起来也该是对的.猜想应当证明.要证明它却很难很难.
  整个十八世纪没有人能证明它.
  整个十九世纪也没有人能证明它.
  到了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问题才开始有了点儿进展.
  很早以前,人们就想证明,每一个大偶数是两个“素因子不太多”的数之和.他们想这样子来设置包围圈,想由此来逐步证明哥德巴赫这个命题一个素数加一个素数(1+1)是正确的.
  一九二○年,挪威数学家布朗,用一种古老的筛法(这是研究数论的一种方法)证明了:每一个大偶数是两个“素因子都不超九个”的数之和.布朗证明了:九个素因子之积加九个素因子之积,(9+9),是正确的.这是用了筛法取得的成果.但这样的包围圈还很大,要逐步缩小之.果然,包围圈逐步地缩小了.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证明了"7+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证明了"6+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先后证明了"5+7"、"4+9"、"3+15"和"2+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证明了"5+5",1940年他又证明了"4+4";
  1948年,匈牙利的兰恩尼证明了"1+C",其中C很大;
  1956年,中国的王元(1930~)证明了"3+4";1957年,他又先后证明了"3+3"和"2+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1934~)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明了"1+5";
  1962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4";1963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证也证明了"1+4";
  1965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和小维诺格拉夫及意大利的波波里证明了"1+3";
  一九六六年五月,一颗璀璨的讯号弹升上了数学的天空,陈景润在中国科学院的刊物《科学通报》第十七期上宣布他已经证明了(1+2).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