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心里疾病有那些
抑郁症是我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但是多数的人对于这一疾病的病症类型不是很了解。那么常见的心里疾病类型有哪些呢?下面我马上就告诉大家吧。
常见的心里疾病
一:抑郁症(Depression)
又称抑郁性神经症(Depressive Neurosis),或恶劣心境障碍。
核心症状:
情绪低落 兴趣缺失 精力缺乏 疲惫不堪
同时可伴有自卑、 罪恶感、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委屈、生活失去信心、思考能力下降、注意力降低、激越症状、有时想到死、无法解释的躯体症状;时间在2周以上
我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死亡(相当于一个县级市),其中75%是抑郁症导致的
抑郁症不受职业,财富,种族,性别,年龄的限制,抑郁症患者也不乏名人。如:梵高,海明威,丘吉尔,玛丽莲。梦露,戴安娜王妃,川端康成,三毛,陈宝莲,张国荣,及2004年11月9日刚自杀的,写《南京大屠杀》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
儿童抑郁症:极易被忽视。症状不典型。
女性抑郁症:极易被误诊。更年期症状易与抑郁混淆。
二:焦虑症
1.广泛性焦虑
提心吊胆、紧张不安,但无明确对象及具体内容,心烦意乱、过分担心,预感祸事降临的恐慌,运动性不安、撮手顿足、来回走动;常伴有各种植物神经症状,如眩晕、多汗、震颤、口干、呼吸急促等
2.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发作
在没有客观危险的环境下发作或发作无明显固定的诱因,以致发作不可预测。两次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外无明显症状。发作时突感强烈恐惧、频死感、失控感,常伴植物神经症状,10分钟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小时,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经过,因担心发作而有预期性焦虑,常采取回避行为,如不敢外出等。
三:恐惧症
1. 社交恐惧 (社交焦虑障碍)
害怕被人注视或评价,担心会有尴尬的事情发生,认为别人能看出他的不自然的表情,预计别人的评价是否定的或蔑视的,对社交场合采取回避行为,因社交而感到焦虑或痛苦。不少学者建议用“社交焦虑障碍”取代“社交恐惧”。
2. 场所恐惧
恐惧对象为特定环境,如高处、广场或比较拥挤的场所,常因恐惧而采出回避行为。老百姓说的“恐高症”就是指场所恐惧。病人知道这种恐惧是不合理的,过分的,不应该的,但是这种认识仍然不能防止恐惧的发生。
3. 特定的恐惧症
恐惧对象是特定的物体或情境,如动物、雷电、黑暗、流血、飞行、封闭的空间等等。诱发的情景比较单一、具体。一般出现在童年或成年早期,如果未治疗,可以持续数十年。未成年人不要看恐怖片也是为了减少这种恐惧。
四:强迫症
以强迫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两者的尖锐冲突使病人焦虑、痛苦。病人意识到这种观念或冲突来源于自我,但违背自己的意愿,遂极力抵抗,但无力摆脱。常用仪式化的动作来减轻痛苦,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涤等,社会功能受到损害。强迫症可包括:强迫观念、强迫思维、强迫情绪、强迫意向、强迫动作、强迫行为等,往往一种为主,几种情况并存。
五:疑病症
患者担心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并反复就医,述说躯体疾病。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消除疑虑,进行不必要的就医,毫无意义的诊断检查。表现出持久的先占观念,常伴有各种躯体症状。 因疑病而焦虑、抑郁,痛苦不堪。
六:躯体形式障碍
持续时间较久,多种多样、反复出现并时常变化的躯体症状。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部位。患者已多次就诊,有许多阴性检查结果,甚至一无所获的手术探察。
预防抑郁症的方法
抑郁症患者往往多思多虑,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大脑老是想问题,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保健。
1、不要总一个人呆在家里
不要老呆在不变的环境中。人是需要接受新的东西,新的刺激,新的变化,才不至于会得抑郁,痴呆,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的美好。所以,终身学习的习惯,乐于助人的习惯,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爱思考,爱写作,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接受新事物;关心他人,懂得做人。都是避免抑郁,让生活多姿多彩,有意义,积极向上,有价值的做法。
2、进行散步
每天早晨,或者是下午,进行较长距离的散步,慢跑等促进心脏和血液循环的活动。以身体稍微感到疲惫为准。尽量不要乱想问题,专心的散步或者是慢跑,享受运动的乐趣与滋味。身体的运动,往往可以缓解脑力过度的思考,压抑,导致的大脑功能降低,抑郁,嗜睡的症状,舒缓神经。缓解大脑疲惫。老话说的好:脑力与体力相结合。就是说,脑力上压力太大了,通过体力上的运动,可以缓解。而且对于肥胖,和其他疾病都有预防功能。
3、生活上,要有高蛋白,好的营养补充
随便唱歌,哼哼小曲,精神舒畅愉快,乐观,也能缓解抑郁。
4、多练习大脑
大脑的按摩,读书,写毛笔字,练字,都是有益身心的活动。
5、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