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六十一章——大国者下流

 我来答
承吉凌8580
2022-06-20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万
展开全部
一、原文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

大国要善于处下,就像处在江河的下游。处在天下交汇的地方,处在天下最雌柔的地方。雌性常以柔静胜过雄性,是因为柔静又善于处下。所以大国以谦下的态度对待小国,就可以争取到小国的支持;小国以谦下的态度对待大国,就可以得到大国的庇护。

2、南怀瑾《老子他说》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下流”代表谦虚之德,像水一样向下流。“天下之交”,是指大海,因为它能够谦下,所以变成全天下的细流都交汇到那里。“天下之牝”,“牝”是指母性,“牡”是男性。“天下之牝,常以静胜牡”,母性的东西都比较慈祥,比较安静;因为它安静柔弱,就战胜刚强,安静克服了一切的动乱。所以“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静态的东西能克服了一切动态的困难,这是静态的伟大,也就是老子讲的“阴”,属于冷静、暗的、清静的。

“取”是从上面抓取,有的“取”是从下面托起。大国所希望的不过是得到小国的支持,小国所希望的不过是得到大国的庇护。大国小国都达成了各自的愿望,越是大国越要懂得善于处下。

“大国以下小国”是包容了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如同文王的父亲,“则取大国”。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一个大国,总是想兼并人家,是侵略性。小国呢?“欲入事人”,找个牢固的依靠稳当一点,这是小国的目的。

“夫两者各得其所”,小国既然来依靠你,希望你保护他,你就要尽到做长辈大国的责任,真正能够保护他的安全,他国家人民财产生命,都要归入保护之列。这种保护的道德政治,更要有谦虚心、怜悯心,更要有仁慈心。

3、罗大伦《道德经说什么》

(1)学会“下流”“守雌”,您就立于不败之地

老子在本章中谈的是外交,他的意思是领导者应该像水的下游一样,把自己的位置放低,让大家向您汇集。“天下之牝”的“牝”指雌性动物。老子在这里打了两个比方,一个是水的下游,另外一个是雌性。也就是说,在各国的位置里,大国应该坚守雌性的特点,保持雌性的品性。

(2)您的钱并不是都被老板剥削了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是什么意思?大国把位置放低了,就能得到小国的支持,从而会有万国来朝的景象。小国把位置放低以后,就能跟大国更好地相处,这就叫“或下而取”,因为小国需要依附大国。在这里,“以取”和“而取”是不一样的。

“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的意思是,大国不过是想让大家来归附,从而养活更多的人而已。一般人会认为大国兼并小国,是为了搜罗更多财富,但老子认为,大国不过是想养活更多老百姓而已,他的思想很正。

“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的意思是,小国不过是想依附大国,为大家服务而已。“事”是服务的意思。在古时候,“事”和“吏”是一个字,可以通用,讲的都是处理政务。大的政务叫“政”,小的政务叫“事”,但都指处理国家的事,后来就变成了“事”。

“夫皆得其欲”的意思是,如果大国和小国都能把位置放低,就能够达到目的,还有什么愁的呢?

三、我之体悟——继续谈发心

这一章老子在讲外交,这两年的国际政治是在好不过的例证了。记得前些年很多人都抱怨国家太懦弱,网上很多键盘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很多言论不攻自破。那些到处当警察,显示自己权威,输出自己价值观的国家,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昨天我谈到与人交往的发心问题,我想无论是人与人的交往,家庭与家庭的交往,组织与组织的交往,国家与国家的交往,都是适用的。

我们常常听到人抱怨,我对某某多么好,对方竟然毫不领情,真是白眼狼。当您抱怨对方白眼狼的时候真的该先问问自己是真心对方好,还是为了想要得到对方的赞美,表现的很好!

前两天听曾仕强教授讲《易经》,说了一个例子,说他认识的一个企业家请父母吃饭,曾仕强也去了,企业家的父母全程都很不高兴,说话也很难听。曾仕强说:“您看您儿子对您多孝顺!”那位父亲说:“您怎么知道他孝顺?”曾仕强说:“他挣了钱就请您吃饭,难道不孝顺吗?”那位父亲说:“他是为了显摆,根本不是孝顺。”曾仕强问:“您怎么知道他是显摆?”那位父亲说:“你没听到进来的时候,他说这里他经常来,菜做的很好。他经常来,却从来没带我们来过,来了还请这么多人,不是显摆是什么?”

还想起一个例子,就是之前看一个视频,有人问“能不能打孩子,不都说打是亲骂是爱吗?”李玫瑾老师回答“打是亲骂是爱,说的是父母是带着爱的打骂,孩子能感受到,他知道父母虽然在打他,但是心里是爱他的,他不会怨恨。但是很多人打骂孩子只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孩子心里当然会怨恨。”

可见,您的发心对方都能感受到!您带着什么样的心和人交往,必然收到什么样的结果。若想让人家接受自己,首先要真心的对待别人,要让别人有所得,而不是只为了自己的利益行事,还强迫别人去接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