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觉醒年代》中李大钊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有多大?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成员和关键人物之一,在20世纪初的中国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政治和文化运动,旨在使中国社会和文化现代化,促进科学、民主和进步的价值观。
李大钊是一位杰出的知识分子和作家,他用自己的写作和公共演讲来宣传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他是民主、科学和理性主义的倡导者,他关于这些主题的著作有助于塑造运动的话语。
此外,李大钊还参与组织和领导各种致力于促进新文化运动理想的政治和文化组织。通过这些组织,他帮助传播了这场运动的思想,并建立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个人网络,他们致力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总的来说,李大钊通过他的写作、演讲和领导为新文化运动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思想和行动主义帮助塑造了这场运动的话语,并使人们注意到中国社会和文化变革的必要性。
他于1913年前往日本,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学。1916年回国,暂住上海,为《家音》、《晨钟》等刊物撰写文章。1917年底,经张士钊推荐,李大钊北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进入新文化运动中心。
1918年1月,《新青年》决定编辑部实行“集体讨论制”,李大钊、胡适、鲁迅、周作人等人参加编辑工作。《新青年》编辑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当时,李大钊29岁,小陈独秀10岁,小鲁迅8岁,小钱玄同2岁,大胡适2岁。如果说陈独秀、鲁迅已到中年,那么李大钊、钱玄同、胡适等人则在30岁左右,正值壮年。
李大钊与《新青年》结缘,开始于1916年9月出版《青年》。27岁时,李大钊后悔在这个国家的现状,号召青年“致之回春”“为之再造”那“白首之民族、白首之国家”,“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乘风破浪,迢迢乎远矣,复何无计留春望尘莫及之忧哉?”这样激情洋溢的话语,符合“新青年”“青年”的风格。从梁启超的《青年中国》、陈独秀的《青年寄语》开始,中国知识分子就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希望这个古老的帝国能够枯萎、春天,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李大钊的《青春》,用诗意的语言,引用了各种来源,强烈呼应了《新青春》总编辑陈独秀的主张“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