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有什么别称?
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八九十岁的别称分别如下:
1、20岁有三个别称,分别是“加冠”、“弱冠”和“结发”。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所以叫用“加冠”代表20岁,但是20岁虽然已经成年,但是身体还未达到最健壮的状态,所以20岁也叫做“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表示成年,所以“结发”也是20岁的一种称谓。
2、30岁的别称有两个,一个是“而立”,也可叫作“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其中“立”是“立身、立志”之意)。
另一个别称是“始室”,出自《礼记·内则》的“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意思是男子三十岁成立了家室,应该开始建业了。
3、40岁的别称是“不惑”,也叫做“不惑之年”,出自于孔子《论语·为政》中的“四十而不惑”,其中“不惑”是“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4、50岁也有四个别称,分别是“艾”“半百”“知命”和“知命之年”。
艾:古称50岁的人为“艾”。出自《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所以用“艾”来称年老的;百岁的一半是50岁,所以用“半百”来称呼50岁,“知命”是“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5、60岁的别称是“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出自孔子《论语·为政》的“六十而耳顺”,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6、70岁的称谓有“从心之年”、“古稀”、“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从心之年”出自于孔子《论语·为政》的“七十而从心所欲”,“古稀”出自于杜甫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7、八九十岁的别称是“朝枚之年”、“耄[mao]耋[die]之年”,《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扩展资料:
其他年龄的别称如下:
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
教数:9岁。
外傅:10岁,出外就学。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
舞勺:13岁。
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年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