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是怎么回事?
9个回答
展开全部
注意力不集中肯定是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应该先培养起孩子对课堂的兴趣感,方法有很多种:举个例子,要让他喜欢上数学课,可以试着和他做一些数学游戏,坚持下来应该可以让孩子发觉数学的美妙。
另外,注意力不集中,不表示孩子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只是对这一类课堂不感兴趣而已,家长不要给孩子压力,要因孩子的情况善于利导,一定会使孩子成长一个有用的人才。天下没有天生的笨蛋,只有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祝您的孩子早日成才!
培养孩子注意力六大金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田。
注意力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和社会性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及其入学后学业成绩的高低。
孩子注意力的形成虽然与先天的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为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孩子出生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与能力。
(一)营造安静、简单的环境
幼儿注意稳定性差,容易因新异刺激而转移,这是学前期幼儿的普遍特点。因此,父母应根据这一特点,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为孩子创造安静、简朴的物质环境。
例如,孩子玩安静游戏或看图书的地方应远离过道,避免他人的来回走动影响孩子的活动;墙面布置不应过于花哨;电视、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也应摆放在较远的位置。
父母还应注意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适时地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
例如,当孩子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时,成人不应随意地去打扰孩子。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正聚精会神地玩着插塑或搭积木,爸爸走过来问一问吃饱了吗,一会儿,奶奶又走过来让孩子去喝果汁,又一会儿,妈妈又叫他帮忙去拿样东西。孩子短短几分钟的活动被大人们打断数次,时间一长,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孩子专心做事时,家长最好也坐下来做些安静的活动,切忌在旁边走来走去,打扰孩子。
(二)有规律的生活
孩子一日生活的节奏以及各种活动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他的注意力。因此,家长应当注意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
让孩子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不同性质活动之间的转换要平和,给孩子一个过渡准备。
例如,孩子在户外跑来跑去,心跳加速,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进到户内后,孩子很难立刻进入到绘画或读书等安静活动中。一些家长却要求孩子立刻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违背孩子的身体器官的运作规律的。
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宜太长。研究表明,大班末期的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因此,家长在安排孩子的活动时,应当注意调整时间,切忌一天到晚强迫孩子坐着一动不动。
(三)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有新异刺激出现时,成人可以约束自己不去关注它,但孩子却很难做到。因此,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成人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持久注意的要求变为游戏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
例如,与孩子一起玩“指挥交通”的游戏,让孩子扮演交通警察,事先约定每班交通警察要站3分钟的岗,时间到后才能换岗。在游戏中,对注意力持续时间的要求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慢慢地将外在的游戏规则内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
有意识地增加干扰因素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比如,家长可以偶尔在孩子做事时,假装无意地把他感兴趣的玩具、图书或糖果等放在他旁边。当孩子表现出要放弃当前的活动去选择新的诱惑时,家长应及时地明确提出要求,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四)培养孩子注意事物的广度
幼儿注意力差的另一表现是不能同时注意多个事物。为此,家长应当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广度。
“猜物游戏”
先在孩子面前摆放上汽车、小球、铅笔等多种物品,让孩子观察几秒种,然后让他闭上眼睛,趁机悄悄拿走几样物品,然后让他说出哪些东西不见了。这个游戏要求孩子在观察时,能快速地注意到几个物品,从而锻炼了孩子的注意广度。
注意事项
家长应当注意幼儿的年龄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呈现的物品的数量多少、拿走的物品的多少以及观察时间的长短等都应当适当。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呈现的物品可以多一些,观察的时间可以短一些。
(五)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与需要
兴趣与需要是孩子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是直接影响孩子注意力的情感系统。为维持孩子对某一活动的持续兴趣,父母应当注意活动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孩子的水平,既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战。
如果活动内容与孩子的先前经验无关,孩子没有充分的经验准备和能力准备,活动任务超出了其驾驭的范围,即使形式再活泼有趣,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如果任务难度过低,对孩子来说没有一点挑战,孩子也不会感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
(六)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要想使孩子的注意持久,成人不能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
因此,在活动之前,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应当及时提醒孩子,使其注意力始终指向某个方向。
例如,家长和孩子种一颗豆放在窗台上。最初几天,孩子可能出于好奇而经常来看一看。但时间久了,兴趣趋于淡化,自然不会来光顾了。
如果家长能在种豆之前对孩子说:“这颗豆不久会长出绿色的长长的叶子,你要是看到它发芽了,就赶紧来告诉妈妈”。这样就交给孩子一个任务,为了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他就必须经常注意它。
小提示
家长向孩子提出活动目的和要求时,应当注意要求一定要具体,要有明确的指向性。笼统模糊的要求对于孩子维持注意并没有太多的积极作用,因为孩子并不明白应当如何去关注,什么时候去关注以及去关注什么。
如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家长仅仅说“你要注意它的变化”,孩子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失去对观察的兴趣,不能持久注意。这时就要求家长能明确地提出具体要求,将孩子的注意指向具体的某物。所以,如果家长能说出“有没有长出绿色的叶子”,或“看一看它的叶子有什么变化”,效果会更好一些。
另外,注意力不集中,不表示孩子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只是对这一类课堂不感兴趣而已,家长不要给孩子压力,要因孩子的情况善于利导,一定会使孩子成长一个有用的人才。天下没有天生的笨蛋,只有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祝您的孩子早日成才!
培养孩子注意力六大金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只有打开注意力的这扇窗户,智慧的阳光才能撒满心田。
注意力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能力,注意力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和社会性情感等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及其入学后学业成绩的高低。
孩子注意力的形成虽然与先天的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更为重要。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为他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从孩子出生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注意品质与能力。
(一)营造安静、简单的环境
幼儿注意稳定性差,容易因新异刺激而转移,这是学前期幼儿的普遍特点。因此,父母应根据这一特点,排除各种可能分散孩子注意的因素,为孩子创造安静、简朴的物质环境。
例如,孩子玩安静游戏或看图书的地方应远离过道,避免他人的来回走动影响孩子的活动;墙面布置不应过于花哨;电视、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也应摆放在较远的位置。
父母还应注意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适时地对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
例如,当孩子全神贯注地做某件事时,成人不应随意地去打扰孩子。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正聚精会神地玩着插塑或搭积木,爸爸走过来问一问吃饱了吗,一会儿,奶奶又走过来让孩子去喝果汁,又一会儿,妈妈又叫他帮忙去拿样东西。孩子短短几分钟的活动被大人们打断数次,时间一长,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孩子专心做事时,家长最好也坐下来做些安静的活动,切忌在旁边走来走去,打扰孩子。
(二)有规律的生活
孩子一日生活的节奏以及各种活动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他的注意力。因此,家长应当注意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
让孩子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不同性质活动之间的转换要平和,给孩子一个过渡准备。
例如,孩子在户外跑来跑去,心跳加速,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进到户内后,孩子很难立刻进入到绘画或读书等安静活动中。一些家长却要求孩子立刻安静下来,集中注意力。这种要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是违背孩子的身体器官的运作规律的。
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宜太长。研究表明,大班末期的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分钟左右。因此,家长在安排孩子的活动时,应当注意调整时间,切忌一天到晚强迫孩子坐着一动不动。
(三)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有新异刺激出现时,成人可以约束自己不去关注它,但孩子却很难做到。因此,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成人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采用游戏的方式,将持久注意的要求变为游戏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
例如,与孩子一起玩“指挥交通”的游戏,让孩子扮演交通警察,事先约定每班交通警察要站3分钟的岗,时间到后才能换岗。在游戏中,对注意力持续时间的要求可以循序渐进地提高。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慢慢地将外在的游戏规则内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
有意识地增加干扰因素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比如,家长可以偶尔在孩子做事时,假装无意地把他感兴趣的玩具、图书或糖果等放在他旁边。当孩子表现出要放弃当前的活动去选择新的诱惑时,家长应及时地明确提出要求,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四)培养孩子注意事物的广度
幼儿注意力差的另一表现是不能同时注意多个事物。为此,家长应当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广度。
“猜物游戏”
先在孩子面前摆放上汽车、小球、铅笔等多种物品,让孩子观察几秒种,然后让他闭上眼睛,趁机悄悄拿走几样物品,然后让他说出哪些东西不见了。这个游戏要求孩子在观察时,能快速地注意到几个物品,从而锻炼了孩子的注意广度。
注意事项
家长应当注意幼儿的年龄和个体之间的差异,呈现的物品的数量多少、拿走的物品的多少以及观察时间的长短等都应当适当。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呈现的物品可以多一些,观察的时间可以短一些。
(五)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与需要
兴趣与需要是孩子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是直接影响孩子注意力的情感系统。为维持孩子对某一活动的持续兴趣,父母应当注意活动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孩子的水平,既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战。
如果活动内容与孩子的先前经验无关,孩子没有充分的经验准备和能力准备,活动任务超出了其驾驭的范围,即使形式再活泼有趣,也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如果任务难度过低,对孩子来说没有一点挑战,孩子也不会感兴趣,不能集中注意力。
(六)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注意是为任务服务的,任务越明确,完成任务的愿望越迫切,注意就越能集中和持久。要想使孩子的注意持久,成人不能强迫他做什么,而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激发他做好这件事的愿望。
因此,在活动之前,家长应当帮助孩子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在活动过程中,家长应当及时提醒孩子,使其注意力始终指向某个方向。
例如,家长和孩子种一颗豆放在窗台上。最初几天,孩子可能出于好奇而经常来看一看。但时间久了,兴趣趋于淡化,自然不会来光顾了。
如果家长能在种豆之前对孩子说:“这颗豆不久会长出绿色的长长的叶子,你要是看到它发芽了,就赶紧来告诉妈妈”。这样就交给孩子一个任务,为了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他就必须经常注意它。
小提示
家长向孩子提出活动目的和要求时,应当注意要求一定要具体,要有明确的指向性。笼统模糊的要求对于孩子维持注意并没有太多的积极作用,因为孩子并不明白应当如何去关注,什么时候去关注以及去关注什么。
如在上述例子中,如果家长仅仅说“你要注意它的变化”,孩子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从而失去对观察的兴趣,不能持久注意。这时就要求家长能明确地提出具体要求,将孩子的注意指向具体的某物。所以,如果家长能说出“有没有长出绿色的叶子”,或“看一看它的叶子有什么变化”,效果会更好一些。
展开全部
为什么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及专注水平,与孩子的气质、当时的身心状态以及外界的环境等很多因素相关。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年龄越大,能够坚持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就会越长,反之,年龄越小越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对于3岁以内的小宝宝而言,是很难长时间做同一件事的;在一件事情上,小宝宝们往往做不了多久就会跑开,或者时不时东张西望。这些在成人看来,可能就觉得宝宝的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如果是年龄较大的宝宝,他们能够坚持做一件事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这种现象,心理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年幼儿童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容易受到干扰,而且,他们很难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思维活动。3岁以前的宝宝,注意是被动的,只有新奇的、令宝宝感兴趣的东西或事情才能吸引宝宝,而且控制注意的能力较弱。
孩子的注意力跟大脑发育有关,一个人的大脑要到20多岁才会完全发育成熟。如果做一件事情超过20分钟,孩子想做点别的事、起来动一动,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越是年幼的儿童,越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因为他们控制注意的能力还比较弱,容易受到干扰,很难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思维活动。所以,当孩子不能安静地坐下来听故事,不能坚持学习和写字的时候,请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
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注意力的表现也都是不同的。不要说宝宝,即使是成人,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很难保持注意力的,因为,人的注意力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的注意力也是不一样的。
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还可能是源于一些外在的因素,比如:学习或游戏的内容不适合孩子,或者室内活动太多,孩子(尤其是男孩)的精力不能得以发泄,就会显得躁动不安;此外,还可能是源于疾病或者情绪上的问题,饿了、困了、病了、心情不好或者压力过大等等,都会造成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显得心不在焉。
但是,有一种情况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如果孩子已经超过3岁,在做任何事(包括他最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都不能超过5分钟的话,家长要考虑孩子是不是属于多动症或注意力缺失方面的问题,需要向专业机构进行咨询和寻求帮助。
解读注意力的形成原因
从心理学上讲,平时常被我们说到的“注意力”,很多情况下不能叫做“注意力”,只能算做是“注意”。注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人的心理活动能够选择性地对特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这种活动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而注意力,是指一个人具备了能够随意实现注意的能力,注意力能够让人把焦点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扰。先弄明白注意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问题。
关于注意的产生一般有三种:
事先无特定的对象和目标 不需要做意志努力,靠外界刺激、情绪等产生的注意。心理学上称做不随意注意。
比如街头有一个卖彩色气球的人,会吸引很多孩子的注意;又比如,如果一个人肚子很饿,就会对身边的食物产生特别的注意。
有一定任务和自觉的目标 靠意志力来产生的注意。心理学上称做随意注意。
这种具有随意注意的能力即是注意力,它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比如,有的人养成了有规律的习惯,在规定的工作或学习时间,就能全神贯注;或者,如果具有顽强坚韧的性格,认识到任务的重要性后,就能够抑制其他诱惑,专注于要完成的事情。
出于兴趣 既可以服从于任务的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努力的注意。心理学上称做随意后注意。
这是出于对任务的理解以及对任务本身的直接兴趣产生的注意力。研究表明,人们在这种注意状态下,最能取得成效。这样的注意力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是非常有帮助的。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核心原则
前面分析的三种注意,是针对人类普遍的心理活动进行分类的,不是专门针对孩子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受到非常大的启发。因为意志力和理解力都与年龄有关,我们不可能要求很小的孩子就能够具备“头悬梁、锥刺骨”的强大意志,而且,即使具有了顽强的意志力,如果没有兴趣做支撑,也难以长期持续。所以,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具备长时间保持注意的能力,从小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首先需要家长做到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出于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兴趣,是最有驱动力的。我们会发现,即使很小的孩子,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会非常专注、不折不挠地持续去做。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无论哪一个孩子,只要到达某一个阶段,就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有兴趣,而且非常想做。这个阶段被称做“儿童的敏感期”。在不同的敏感期里,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感兴趣的事情执著而专注。
比如处在符号敏感期的孩子,对于身边的数字和文字会发生极大的兴趣,主动研究学习和提问。而如果孩子还没有经过对真实世界的充分接触,自然而然地进入这一抽象学习阶段,此时家长提前教孩子,孩子就可能表现出不感兴趣、心不在焉,从而让人感觉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发展的规律,剥夺孩子做本应去做的事情的权利,或者经常打扰孩子,那么,不仅孩子没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他的注意行为也受到干扰和破坏。所以,决定注意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具备不受外界干扰的专注能力,其实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应该加以保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孩子的注意力首先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
女儿好好从小在做她喜欢的事情时,很少被打扰。她在还不到4岁时,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能够全神贯注地做很长时间,在旁边叫她都听不见。有一次在幼儿园做手工,好好特别喜欢,从活动准备、制作到最后的整理归位,自始至终一直坚持下来,前后长达90分钟。当然,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好好也会表现出“不集中注意力”,比如一本不喜欢的书,翻上不到半分钟就扔一边了;不是特别感兴趣的玩具,玩的时候也会心不在焉。
有助于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几点做法
1.有规律的生活。
简单而有规律的家庭生活节奏,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好处。每天起床、吃饭、做游戏、睡觉、讲故事的时间都应该安排得较为固定。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帮助建立规律的生活。
2.营造安静整洁的环境。
安静整洁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少受外界干扰,更好地保持注意。比如,家中物品的摆放不杂乱,孩子的用品和玩具收在固定的位置,每次不给孩子过多的玩具,成人在家里不大声说话和看电视,不做孩子的干扰源等等。
3.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电子游戏。
如果孩子习惯了充满声光影的刺激,就不容易静下心来看书、思考和学习,尤其是对电视和电子游戏上瘾的孩子,即使家长强迫孩子读书学习,也是“身在书本心在电视”。所以,要限制孩子对电视和电子游戏的使用时间,平时尽量让孩子多看书、多接触大自然。
4.多关爱孩子,及时调整孩子的情绪状态。
孩子在身心状态不佳的时候,比如伤心、疲惫、有压力或者生病时,是很难集中注意力的。此时家长要多给予孩子关爱,而不是盲目地严格要求。只有在保持愉快心情时候,孩子才更易于专心致志地做事。
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及专注水平,与孩子的气质、当时的身心状态以及外界的环境等很多因素相关。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年龄越大,能够坚持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就会越长,反之,年龄越小越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对于3岁以内的小宝宝而言,是很难长时间做同一件事的;在一件事情上,小宝宝们往往做不了多久就会跑开,或者时不时东张西望。这些在成人看来,可能就觉得宝宝的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如果是年龄较大的宝宝,他们能够坚持做一件事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这种现象,心理学家是这样解释的:年幼儿童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容易受到干扰,而且,他们很难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思维活动。3岁以前的宝宝,注意是被动的,只有新奇的、令宝宝感兴趣的东西或事情才能吸引宝宝,而且控制注意的能力较弱。
孩子的注意力跟大脑发育有关,一个人的大脑要到20多岁才会完全发育成熟。如果做一件事情超过20分钟,孩子想做点别的事、起来动一动,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越是年幼的儿童,越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因为他们控制注意的能力还比较弱,容易受到干扰,很难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思维活动。所以,当孩子不能安静地坐下来听故事,不能坚持学习和写字的时候,请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
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注意力的表现也都是不同的。不要说宝宝,即使是成人,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很难保持注意力的,因为,人的注意力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的注意力也是不一样的。
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还可能是源于一些外在的因素,比如:学习或游戏的内容不适合孩子,或者室内活动太多,孩子(尤其是男孩)的精力不能得以发泄,就会显得躁动不安;此外,还可能是源于疾病或者情绪上的问题,饿了、困了、病了、心情不好或者压力过大等等,都会造成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显得心不在焉。
但是,有一种情况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如果孩子已经超过3岁,在做任何事(包括他最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都不能超过5分钟的话,家长要考虑孩子是不是属于多动症或注意力缺失方面的问题,需要向专业机构进行咨询和寻求帮助。
解读注意力的形成原因
从心理学上讲,平时常被我们说到的“注意力”,很多情况下不能叫做“注意力”,只能算做是“注意”。注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人的心理活动能够选择性地对特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这种活动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而注意力,是指一个人具备了能够随意实现注意的能力,注意力能够让人把焦点或意志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不被外界刺激所干扰。先弄明白注意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的问题。
关于注意的产生一般有三种:
事先无特定的对象和目标 不需要做意志努力,靠外界刺激、情绪等产生的注意。心理学上称做不随意注意。
比如街头有一个卖彩色气球的人,会吸引很多孩子的注意;又比如,如果一个人肚子很饿,就会对身边的食物产生特别的注意。
有一定任务和自觉的目标 靠意志力来产生的注意。心理学上称做随意注意。
这种具有随意注意的能力即是注意力,它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比如,有的人养成了有规律的习惯,在规定的工作或学习时间,就能全神贯注;或者,如果具有顽强坚韧的性格,认识到任务的重要性后,就能够抑制其他诱惑,专注于要完成的事情。
出于兴趣 既可以服从于任务的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努力的注意。心理学上称做随意后注意。
这是出于对任务的理解以及对任务本身的直接兴趣产生的注意力。研究表明,人们在这种注意状态下,最能取得成效。这样的注意力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是非常有帮助的。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核心原则
前面分析的三种注意,是针对人类普遍的心理活动进行分类的,不是专门针对孩子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受到非常大的启发。因为意志力和理解力都与年龄有关,我们不可能要求很小的孩子就能够具备“头悬梁、锥刺骨”的强大意志,而且,即使具有了顽强的意志力,如果没有兴趣做支撑,也难以长期持续。所以,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具备长时间保持注意的能力,从小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首先需要家长做到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出于自身需要而产生的兴趣,是最有驱动力的。我们会发现,即使很小的孩子,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会非常专注、不折不挠地持续去做。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无论哪一个孩子,只要到达某一个阶段,就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有兴趣,而且非常想做。这个阶段被称做“儿童的敏感期”。在不同的敏感期里,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感兴趣的事情执著而专注。
比如处在符号敏感期的孩子,对于身边的数字和文字会发生极大的兴趣,主动研究学习和提问。而如果孩子还没有经过对真实世界的充分接触,自然而然地进入这一抽象学习阶段,此时家长提前教孩子,孩子就可能表现出不感兴趣、心不在焉,从而让人感觉注意力不集中。
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发展的规律,剥夺孩子做本应去做的事情的权利,或者经常打扰孩子,那么,不仅孩子没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他的注意行为也受到干扰和破坏。所以,决定注意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具备不受外界干扰的专注能力,其实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应该加以保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孩子的注意力首先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保护出来的。
女儿好好从小在做她喜欢的事情时,很少被打扰。她在还不到4岁时,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能够全神贯注地做很长时间,在旁边叫她都听不见。有一次在幼儿园做手工,好好特别喜欢,从活动准备、制作到最后的整理归位,自始至终一直坚持下来,前后长达90分钟。当然,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好好也会表现出“不集中注意力”,比如一本不喜欢的书,翻上不到半分钟就扔一边了;不是特别感兴趣的玩具,玩的时候也会心不在焉。
有助于培养孩子注意力的几点做法
1.有规律的生活。
简单而有规律的家庭生活节奏,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好处。每天起床、吃饭、做游戏、睡觉、讲故事的时间都应该安排得较为固定。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帮助建立规律的生活。
2.营造安静整洁的环境。
安静整洁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少受外界干扰,更好地保持注意。比如,家中物品的摆放不杂乱,孩子的用品和玩具收在固定的位置,每次不给孩子过多的玩具,成人在家里不大声说话和看电视,不做孩子的干扰源等等。
3.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电子游戏。
如果孩子习惯了充满声光影的刺激,就不容易静下心来看书、思考和学习,尤其是对电视和电子游戏上瘾的孩子,即使家长强迫孩子读书学习,也是“身在书本心在电视”。所以,要限制孩子对电视和电子游戏的使用时间,平时尽量让孩子多看书、多接触大自然。
4.多关爱孩子,及时调整孩子的情绪状态。
孩子在身心状态不佳的时候,比如伤心、疲惫、有压力或者生病时,是很难集中注意力的。此时家长要多给予孩子关爱,而不是盲目地严格要求。只有在保持愉快心情时候,孩子才更易于专心致志地做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般是因为外界干扰或者自身缺乏某些营养物质。
为了防止注意力分散,培养有意注意,可以试用以下方法:
1、 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一次让孩子注意的东西不可太多。上英语课时,书包、笔、笔擦等,就不要带进教室(一般幼儿的英语课是不用写的)。
2、 想办法使孩子学习的任务变得十分有趣,儿童对有兴趣的东西注意时间就长得多。
3、 尽量让孩子手脑并用。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能维持注意力。
4、 指导孩子学会一些注意(指有意注意)的方法。比如:在看图时,学会用手指着看的地方、说着在看的故事;在学数数时,用手点着积木块、纽扣,嘴里说着数等。
5、 把要他学习的任务游戏化。儿童在游戏情景中,注意力会提高很多。
6、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帮助他集中注意力。比如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尽量避免让他分心的事,如大人谈话、大人看电视、呼广播等。
7、 不要勉强他集中注意于他不喜欢的任务很长时间。当然,儿童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一下子来到以学习为主的小学校,有不喜欢的学习任务是难免的。这就要求老师安排好各种教学内容,让这些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对有的小朋友不喜欢的内容尽量时间短,分散教。
8、 有时可以想办法逐渐改善他的注意力“长度”。比如:设置短时可以完成的任务,并且帮助完成,再逐渐加长。比如,让他玩拼图,先拼4-6块的,知时间内即可完成,让他有成功感,然后逐渐加多,他的注意时间也会加长。
9、 用一个小小的定时器,调到你认为他可以完成一个任务(如拼搭一座高楼)的时间,当他已完成了,而定时器还还没有响,说明他提前完成了,就大力表扬,这对他集中注意、完成任务有很大的作用。
10、 千万不能用打的办法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也许你打了他,他暂时不做别的事了,但心里并不服气,实际对你要他做的事一点好处也没有,甚至还会伤了亲子关系,形成逆反心理。
11、 给他尽量多的爱。让他感到你是爱他的,愿意帮他的,他会有安全感,能够听你的话去完成任务。不要让他怕你,怕也不会使注意力集中。
为了防止注意力分散,培养有意注意,可以试用以下方法:
1、 防止无关刺激的干扰。一次让孩子注意的东西不可太多。上英语课时,书包、笔、笔擦等,就不要带进教室(一般幼儿的英语课是不用写的)。
2、 想办法使孩子学习的任务变得十分有趣,儿童对有兴趣的东西注意时间就长得多。
3、 尽量让孩子手脑并用。看一看、听一听、做一做,能维持注意力。
4、 指导孩子学会一些注意(指有意注意)的方法。比如:在看图时,学会用手指着看的地方、说着在看的故事;在学数数时,用手点着积木块、纽扣,嘴里说着数等。
5、 把要他学习的任务游戏化。儿童在游戏情景中,注意力会提高很多。
6、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帮助他集中注意力。比如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尽量避免让他分心的事,如大人谈话、大人看电视、呼广播等。
7、 不要勉强他集中注意于他不喜欢的任务很长时间。当然,儿童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一下子来到以学习为主的小学校,有不喜欢的学习任务是难免的。这就要求老师安排好各种教学内容,让这些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对有的小朋友不喜欢的内容尽量时间短,分散教。
8、 有时可以想办法逐渐改善他的注意力“长度”。比如:设置短时可以完成的任务,并且帮助完成,再逐渐加长。比如,让他玩拼图,先拼4-6块的,知时间内即可完成,让他有成功感,然后逐渐加多,他的注意时间也会加长。
9、 用一个小小的定时器,调到你认为他可以完成一个任务(如拼搭一座高楼)的时间,当他已完成了,而定时器还还没有响,说明他提前完成了,就大力表扬,这对他集中注意、完成任务有很大的作用。
10、 千万不能用打的办法来使孩子注意力集中。也许你打了他,他暂时不做别的事了,但心里并不服气,实际对你要他做的事一点好处也没有,甚至还会伤了亲子关系,形成逆反心理。
11、 给他尽量多的爱。让他感到你是爱他的,愿意帮他的,他会有安全感,能够听你的话去完成任务。不要让他怕你,怕也不会使注意力集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1-11-27
展开全部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
家长们讲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没有注意力指的是主动注意力不足,随意注意力的不足。
1. 没有关心需要指向的事物,如听讲、完成功课等,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 注意力时间短,容易受干扰。
3. 注意力转移出现问题,无法根据老师的讲课或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及时转换。
4. 注意力分配不好。无法一边听讲一听记笔记或一边听讲一边抄写板书。
家长们只看到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要求孩子安静守规矩,认真听讲、快速高效完成功课。但是却没有观察到,孩子其实有不同的注意力。如有的孩子背书、听英文很快,但写字、做功课却拖拉;而有的在听课上却存在困难;有的孩子写字、画画能坐很久,但是背书的时候却总是背不出来;有的孩子遇到喜欢的老师上课特别认真,但换一个老师却又是另一个样了。。。。。。而且,注意力不集中多久才算?很多时候,大人们都无法做到注意力的完全集中,却要求孩子认真听讲,不能开一点小差。
所以,要改变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首先要知道,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什么:
1.学业技能和需要学习的内容难度之间有差距。比如同,三年级的学业难度,却只有一年级的学业技能,很多的题目不会做,很多字不会写,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2.从感知觉和注意力通道着手分析。如视觉能力不足,写字、绘画、算术、阅读等需要依靠眼睛能力的时候,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老师写板书或自己做功课的时候就会分心走神或拖拉;听觉记忆不足,听课、背书、背单词的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因感觉太累,背不出来;整体感觉动作能力不足,行为幼稚,像小孩子,好动或坐不住,上课爱坐小动作。视、听、动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不足,造成了孩子学不进,看起来就像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不足,也是造成学业技能不足的核心原因。所以,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不进或学习成绩不佳,先要检查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否跟得上年龄。然后再去提升关键的学业技能。教学形式需丰富多样,针对孩子的兴趣点入手。这样的课程和老师一般会受孩子的喜欢。教育方法,也是影响孩子注意力能否集中的重要因素。从特殊教育的角度而言,老师更需要对每个孩子的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孩子的特质设置不同的课程,从时间、内容、形式、语言、表情,甚至学习用品的摆放,课程转换等,随时随地带动孩子的注意力。
3.生理和环境造成的注意力不集中。生病、过敏、气温、湿度、噪音等,凡是会让孩子感觉不舒服的,都会造成孩子学习上的分心。
4.心理和情绪的原因。如早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过份宠溺,教育的方式不统一,学习压力过大造成焦虑情绪等等。
如果孩子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从学业技能、学习通道、感觉动作等方面来做分析。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注意力的问题,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态度来面对,不能一味地指责孩子。要帮助孩子找到注意力不集中的核心问题,才是真正的解决之法。
家长们讲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没有注意力指的是主动注意力不足,随意注意力的不足。
1. 没有关心需要指向的事物,如听讲、完成功课等,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 注意力时间短,容易受干扰。
3. 注意力转移出现问题,无法根据老师的讲课或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及时转换。
4. 注意力分配不好。无法一边听讲一听记笔记或一边听讲一边抄写板书。
家长们只看到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要求孩子安静守规矩,认真听讲、快速高效完成功课。但是却没有观察到,孩子其实有不同的注意力。如有的孩子背书、听英文很快,但写字、做功课却拖拉;而有的在听课上却存在困难;有的孩子写字、画画能坐很久,但是背书的时候却总是背不出来;有的孩子遇到喜欢的老师上课特别认真,但换一个老师却又是另一个样了。。。。。。而且,注意力不集中多久才算?很多时候,大人们都无法做到注意力的完全集中,却要求孩子认真听讲,不能开一点小差。
所以,要改变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首先要知道,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是什么:
1.学业技能和需要学习的内容难度之间有差距。比如同,三年级的学业难度,却只有一年级的学业技能,很多的题目不会做,很多字不会写,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2.从感知觉和注意力通道着手分析。如视觉能力不足,写字、绘画、算术、阅读等需要依靠眼睛能力的时候,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老师写板书或自己做功课的时候就会分心走神或拖拉;听觉记忆不足,听课、背书、背单词的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因感觉太累,背不出来;整体感觉动作能力不足,行为幼稚,像小孩子,好动或坐不住,上课爱坐小动作。视、听、动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不足,造成了孩子学不进,看起来就像是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不足,也是造成学业技能不足的核心原因。所以,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不进或学习成绩不佳,先要检查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否跟得上年龄。然后再去提升关键的学业技能。教学形式需丰富多样,针对孩子的兴趣点入手。这样的课程和老师一般会受孩子的喜欢。教育方法,也是影响孩子注意力能否集中的重要因素。从特殊教育的角度而言,老师更需要对每个孩子的情况进行了解,根据孩子的特质设置不同的课程,从时间、内容、形式、语言、表情,甚至学习用品的摆放,课程转换等,随时随地带动孩子的注意力。
3.生理和环境造成的注意力不集中。生病、过敏、气温、湿度、噪音等,凡是会让孩子感觉不舒服的,都会造成孩子学习上的分心。
4.心理和情绪的原因。如早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过份宠溺,教育的方式不统一,学习压力过大造成焦虑情绪等等。
如果孩子有注意力方面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从学业技能、学习通道、感觉动作等方面来做分析。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注意力的问题,我们应该用正确的态度来面对,不能一味地指责孩子。要帮助孩子找到注意力不集中的核心问题,才是真正的解决之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到底是什么事情,让我们无法专心呢?难以保持专注,意味着你受到了很多干扰。这种干扰一般有三种来源:外部环境、内心杂念、目标不明确。
第一,是外部干扰。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噪音、光线、空气质量和视觉环境等,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常见的外部干扰有:椅子不舒服、桌子太高或太矮、街道上的噪音、嘈杂的音乐、光线不佳(太暗或太亮)、温度不适(太热或太冷)、一些会提醒你做其他事情的东西(杂志、玩具、食物)、电视、在你周围谈话的人、朋友……等等。
第二,是内在干扰。这种干扰源于你的内心,后果更严重。即使在宁静、舒适、光线合宜的地方学习,你也会受到干扰,比如:缺少睡眠、饮食不良、缺乏锻炼、疾病、身体伤残……等。更多的内在干扰是来自精神压力,如:朋友之间的矛盾、家庭成员之间的争吵、对金钱的担心、对未完成任务的担心……等等。
第三,是没有目标。有时很难集中精力,是因为对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你会边做事边想,我为什么非要做这件事,而不干其他事,比如:上网、看电视、和朋友聊天、看杂志、甚至干脆就发呆?这样的心理状态,你当然无法集中精力。
第一,是外部干扰。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噪音、光线、空气质量和视觉环境等,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常见的外部干扰有:椅子不舒服、桌子太高或太矮、街道上的噪音、嘈杂的音乐、光线不佳(太暗或太亮)、温度不适(太热或太冷)、一些会提醒你做其他事情的东西(杂志、玩具、食物)、电视、在你周围谈话的人、朋友……等等。
第二,是内在干扰。这种干扰源于你的内心,后果更严重。即使在宁静、舒适、光线合宜的地方学习,你也会受到干扰,比如:缺少睡眠、饮食不良、缺乏锻炼、疾病、身体伤残……等。更多的内在干扰是来自精神压力,如:朋友之间的矛盾、家庭成员之间的争吵、对金钱的担心、对未完成任务的担心……等等。
第三,是没有目标。有时很难集中精力,是因为对这个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你会边做事边想,我为什么非要做这件事,而不干其他事,比如:上网、看电视、和朋友聊天、看杂志、甚至干脆就发呆?这样的心理状态,你当然无法集中精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