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性耳漏
由于外耳道耵聍腺分泌过多的关系,多呈黄褐色或淡黄色黏胶性油状,一般无臭味,俗称油耳。
脓性耳漏
是化脓性炎症的表现,常见于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疖等。此外,少见的化脓性腮腺炎、化脓性颈淋巴结炎等,破溃入外耳道时也可出现脓性耳漏。若脓液不多而具恶臭者,应考虑胆脂瘤的可能。
血性耳漏
该情况大多数是因为外伤所引起的,不过也可能是因为耳外伤以及中耳炎所以引起的,同时血管瘤以及中耳癌也是会出现这种症状。
2、耳朵流水怎么治
炎症以抗炎为主,如3%双氧水洗耳,2.5%氯素滴耳液或0.3%氧氟沙星滴耳液作耳溶治疗,急性者尚需全身应用抗菌素
外伤引起的,外耳裂伤应予缝合,伴有颞骨骨折颅脑操损伤作者宜请神经外科协同处理,脑脊液漏者不作耳道填塞
肉牙型,胆脂瘤型中耳炎,中耳癌以手术治疗为主
湿疹感染除用抗菌药物外,同时应用抗过敏药物治疗,如口服抗组织胺药物
呈团块盯阻塞耳道者,可剔除或先用3%小苏打溶液滴耳软化,3天后作耳道冲洗排出。
3、耳朵流水的性状
按流出液体的性状可有:油脂状的:油脂性盯,俗称油耳朵。水样的:耳道湿疹溢液呈现黄色,大疱性鼓膜炎破裂呈血性水,单纯性中耳炎多为腥味的粘脓,胆脂瘤性中耳炎为臭脓。脓血性的:有中耳癌肿的臭脓血,肉牙性中耳炎的血脓,外伤引鲜血流出。
耳朵流水用什么药
一般情况下,耳朵流水,也就是耳朵里有分泌物的话,首先需要用双氧水把外耳道冲洗几次,然后再用生理盐水把双氧水冲干净。接下来,用棉签把生理盐水擦干净,然后滴两滴氧氟沙星滴耳液到耳朵里面。另外就是,通过配合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等进行外用内服联合用药治疗,一般需要连续冲洗三天左右情况便有好转。
不过,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说,耳朵流水或流脓的根本原因其实出在人的体内,而不是这个表象,想要根治,需要中药调理。而由于“肾开窍于耳”,也就是人体器官耳朵的问题,主要在于肾脏的病变。所以,按照中医的治疗理论,可以通过调理肾功能来改善耳朵流水的情况。
不过,不管是通过西医的外用洗液与内服抗生素联合治疗,还是中医上的调肾治疗法,都应该注意做好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工作。如忌吃辛辣海鲜鸡蛋等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等清淡下火的食物,避免耳内沾水等。
耳朵流水的危害
普通型中耳炎的危害:耳朵内容易流出粘性的脓液,但没有太多异味,虽然对听力的伤害较轻,但容易复发。
溃疡型中耳炎:其实这类中耳炎被称为骨疡型中耳炎,往往会引起组织的坏死,疾病的深度甚至会伤害骨头,如出现听小骨受损、鼓膜穿孔以及鼓膜边缘组织发生感染,听力会严重受损。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危害:这种类型的中耳炎除了会引起鼓膜穿孔、耳朵骨质受损之外,还可能发生耳朵周围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并发症多,容易在耳内形成胆脂瘤。
除了这三种典型中耳炎的危害之外,中耳炎还给生活和身体造成很多的不适。
耳内分泌物增多,中耳炎常常伴随着持续性或间歇性的耳内流脓,长期不清洗,会有异味,给社交和生活造成影响。
耳鸣,中耳炎会使耳内受损、耳穿孔,常常便有耳鸣现象。
2021-12-03
知妹的闺蜜从小就是“油耳朵”,几天不掏,就有油油的耳屎,甚至有时耳朵摸起来也油油的。因为这样,她和别人说话总是会刻意保持角度,害怕别人看到她的“脏”耳朵。
为此她很是烦恼,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病。
你应该也发现了,有的人耳垢是“油”的,有的人耳垢是“干”的。
干的耳垢含有的油脂偏少,通常呈白色或蛋黄色,较酥脆,形状为片状,像面包屑。
“油”的耳垢又叫“湿性耵聍”,因为含油脂较多,呈深黄色、黏糊状,像咸蛋黄。
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是“油耳朵”呢?
这就要从基因说起了,其实在很久很久以前,当亚洲人的祖先还在非洲时,“油耳朵”在人群中非常常见。
只是后来,在人类迁徙到亚洲的过程中,一些人的16号染色体上的ABCC11基因发生了突变[1],成为了全新的“去油版”基因,导致生产耳屎的耵聍腺减少了油脂分泌,耳屎就变“干”了。
(图片来源:Steven M. Carr, Genetix)
科学家们推测ABCC11基因突变可能是为了适应更为寒冷的气候[2,3]。
也就是说,“干耳朵”的大多数人,其实是“变种人”。
(来源:网络)
随着人类不断地迁徙、混血,这个突变的基因在东北亚传播得越来越广,最终,干性耳垢独步武林,目前,80%-95%的东亚人都是干性耳垢[5]。在我国,越往南,除了能遇上艳阳,还能遇到越来越壮大的“油耳朵”一族。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欧美等地就不同咯!欧洲人、非洲人中“油耳朵”的比例最多,干性耳垢仅为0-3%[5]。
南亚、中亚、太平洋岛屿等地,两种耳垢则分布较为平均[5]。
为什么要把油耳朵和狐臭放在一起说呢?
这是因为原来的ABCC11基因也被称为 “狐臭基因”,它的表达使得“异味产生的源头”大汗腺过度分泌汗液。
但汗液本来并不臭,只是里面含有的蛋白质、油脂等,都是定植在皮肤表面的细菌喜欢的食物,汗液越多,细菌分解的产物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浓烈的汗臭味。
(图片来源:《宠物小精灵》)
ABCC11基因发生突变后,大汗腺的分泌减少,狐臭就不那么容易被诱发了。
不过正如前面所说,这种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东亚,而大多数白人和黑人地区中,“狐臭基因”依然是顶流。
因此在欧美和非洲等地区,大多数人都有体味和油耳朵,而东亚则刚好相反。
ABCC11(rs17822931位点)的两种等位基因分布比例图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6)
但这并不代表有“油耳朵”,就一定是狐臭,因为狐臭的发病还受其他基因的调控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有油耳朵没狐臭的人,比比皆是。
2.外耳道湿疹或特殊感染引起的,会出现耳周局部皮肤的瘙痒、皮肤增厚、脱屑等表现。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或者局部涂抹抗湿疹药膏进行治疗。
3.外耳道真菌感染引起的,通常会长时间耳道流水病情伴有瘙痒。需要及时就医进行局部抗真菌或口服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由于外耳道耵聍腺分泌过多的关系,多呈黄褐色或淡黄色黏胶性油状,一般无臭味,俗称油耳。
2、脓性耳漏
是化脓性炎症的表现,常见于急性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疖等。此外,少见的化脓性腮腺炎、化脓性颈淋巴结炎等,破溃入外耳道时也可出现脓性耳漏。若脓液不多而具恶臭者,应考虑胆脂瘤的可能。
3、血性耳漏
大多与外伤有关,还可考虑大疱性鼓膜炎、耳外伤、部分中耳炎,但要警惕血管瘤或中耳癌。特别是中耳癌,脓中带血,其脓有恶臭,或有严重耳痛、头痛,则为不祥之兆。应取外耳道或中耳内可疑的组织做病理检查,以确定诊断和治疗措施。
4、水性耳漏
多发生在颅脑外伤颅底骨折,鼓膜破裂,有清水样液体从外耳道缓慢流出来,多混有血液。这是脑脊液耳漏的特征,因为会引起脑膜炎,需特别注意。
5、血清样耳漏
淡黄色、透明、稀薄的液体,多为中耳粘膜浆液腺分泌物或从血管中漏出的血清,可见于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的抽吸液及鼓膜置管后的溢液,或中耳炎好转期;若此种性质的液体量较多,且持续不断地溢出,多为变应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