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是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彩礼习俗的来源是什么?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的礼仪之邦,“彩礼”最早规定于《周礼》。周朝的仪式婚,要走上六个步骤,即所谓的“六礼”,分别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其中第四步“纳征”指的就是男方要派人送聘礼到女方那里,这婚约就正式成立了,这也就是彩礼最开始的雏形。
彩礼这个事情,可以说在传统的中国人的心中那是根深蒂固的,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可是随着时代的演变,慢慢的这个“彩礼”就变成了买卖。
宋朝之前,彩礼的负担是真的不重,主要是看男方的家境,关键寓意可能还会大一些。比如当时的鹿角能做彩礼,黄金做的首饰也能做彩礼,瓷器、茶叶等等都是可以作为彩礼的,甚至有人说李白曾经拿过一首诗作为彩礼。而那个时候讲究的是一个门当户对的婚姻,所以女方的家里为了不丢人,通常都会准备相应的嫁妆。当时的彩礼以及嫁妆主要看的就是双方的家境以及文化水平,基本上不会存在强买强卖的情况。
但是到了宋朝之后,尤其是明朝的时候,婚姻嫁娶,根据不同的人家都有了相应的标准,甚至变成了“期货买卖”。据说一旦有一户人家生了女儿,第二天得到消息的人们就会上门来下聘礼,一般在五到七百金,然后就等着这家的女儿长到十几岁之后来上门迎亲。
这个里面其实承担着一定的风险的,因为这个孩子还在襁褓之中,究竟能不能长大或者长大之后是什么样子,还是一个问题。但是已经收了彩礼了,那就已经算是男方家里的人了,可想而知,如果要是等到女孩真的长到十几岁再下聘礼,价格只会更高。
到了清朝的时候,结婚真的已经跟爱情彻底无关了。
彩礼是中国旧时婚礼的程序之一,彩礼的习俗来源是大家闺秀要出阁了,要嫁人了,所以相同身份的尊贵君子要出聘礼。
彩礼是权贵家族都很流行的一种交易,就是他们的子女在通婚的时候要有一个彩礼形式,让双方非常满意一种权贵身份的交往,让他们的子女可以光荣着迎娶嫁人。
在封建制度里,权贵家族的儿女也是没有结婚的自由,她们只要被父母许定了缘分,就直接的由男方出聘礼,然后女方直接嫁过去就可以了。
因为这些封建家庭的权贵身份是非常要面子的,所以他们的子女在面临结婚的时候,男方女方都要有一个彩礼的订婚方式,来让所在城市里有一个非常有名誉感的陪伴方式。
有时候,一些权贵家庭的子女要是有选择婚姻的自由了,那么这个女子所选定的这名男子,如果家庭条件不好,就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够得上一种结婚条件,比如他要考取状元,然后要有一个三书六聘。
因为这些权贵家庭的子女是父母引以为傲的资源,所以他们不允许子女给他们的家族丢人,需要他们为家族争光,所以哪怕是在婚姻里都要有一个轰动全城的聘礼。
所以彩礼习俗的来源是封建家庭缔造的一种联系方式,也就是能够配得上他子女的背景,需要有这样一个见证方式,在这人世间形成一个这样的姻缘风气。
彩礼就是对女子家庭的尊重,是向女子家族进行了一种礼仪方式的交往,先让自己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形象,然后可以在这个家族里形成一个良好的关系网。
所以这种彩礼都是经过长辈们分析给家族的,也就是希望他的家族越来越兴旺发达,并且让子女也跟着风光大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