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里面的“赶集”是怎样的场景?你知道吗?
对我们小时候来说,除了过年,最期待的就是去镇上赶集。每逢农历四、九这两天,是建昌营镇集会的日子,那时的镇上老远就能看到乌压压一片,人山人海。
过去,村里的人去镇上赶集,几乎都会盛装出席,像是去旅行。自行车铃铛的叮当声、孩子们的喧闹声、大姑娘和小媳妇的笑声不时散落在空中。那时,汽车很少,人们主要步行或骑自行车。他们一路从家里出发,有说有笑。走八里地一点也不费劲。离市场越近,心里就越欣喜。
那时候镇上的街道大多是南北走向,街道两旁摆着大大小小的各种摊位。卖糖果的,土豆、黄瓜、豆类、西红柿、豆腐、洋葱、麻花、油饼、肉饼等应有尽有。孩子们大多是一群天生的吃货,他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食物上。那时候,家长手里的钱太少了。往往是大人带着家里节俭的鸡蛋到市场上卖钱,或者利用农闲时节卖从山里挖出来的中草药,为家人买日常生活用品。集市上,他们会给孩子们买一两个麻花或一串糖葫芦。
但那时候,我们太容易满足了。一个水果糖就可以让我们的心瞬间飞向天空。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打开糖纸,然后轻轻地舔,有时候舍不得吃,包好放回口袋里。过了一会儿,又打开糖纸,轻轻地舔。这样,一颗糖就可以吃上几乎半天。那时候,糖怎么那么好吃?那是一种能让人心甘情愿的甜蜜,是一种能让人产生无限想象的甜蜜。吃一个,所有的烦恼都会立刻消失。
现在,各大超市的糖种类繁多,却永远吃不到童年的味道。那时的麻花也特别脆,一元钱可以买十个。我们最开心的事,就是从集市回来的路上,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前梁上,开心地吃着麻花。“嘎”的一声,金黄酥脆的麻花在我们唇齿间来回翻腾。当时市面上还有一种冷饮,在冷开水中掺入色素和糖芯片。它主要有四种颜色:红、黄、蓝、绿。按顺序放在一张小方桌上,喝一口就感觉整个人都浮了起来。它带给我的清凉和甜蜜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准确形容的。
但不是每次我们都能如愿跟着父母去市场。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被锁在家里,外出集市和购买的大部分任务都是由父母完成的。等待父母从市场回来是一段漫长而悲伤的时间。我们看到太阳在墙上微微移动,直到一连串清脆响亮的自行车铃声响起。哥哥和姐姐会像箭一样冲到门口。
现在,虽然我仍然喜欢集市上的一些糕点,小吃,但我总是觉得它少了一些味道,与童年相比相去甚远。我不知道是因为我的嘴变了,还是因为我变老了。
城里待得久了,就想去农村赶集聚会凑凑热闹,走在集市的人群中,耳边满是各种叫卖声,看着乡亲们开心舒畅地笑。集市上各种买卖的场景,让人觉得亲切,朴实。不知不觉间,就会被这种人间烟火熏染。在某种程度上,乡村大集除了为村民提供生活需要,促进当地物资流通外,也是农忙闲暇时的一种放松。在集市上购物更是一种心情。
乡村的集市有着它鲜明的时代烙印。以前的春联是现写的,现在是批量生产的,百年前用铜钱买东西,后来用钞票,现在用微信支付宝,不变的是那些来自土地的馈赠。
无论我们身在城市还是农村,赶集总是比去一趟超市要悠闲,要有趣,要更有人间烟火味。这是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但对于快节奏生活的城里人,是不是也逐渐变成了不能随时享受的奢侈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和图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内删除
2024-10-17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