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概念阅读课外文言文拓展训练答案
1. 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日月之形》
《日月之形》出自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限于科学认知能力,宋代人普遍认为太阳、月亮都在天上,它们到地面的距离是相同的,会有当它们碰到一起时会不会互相阻碍的疑问.这篇文言文以当时的自然科学知识阐述了日、月的构成和形状两个问题.以下可供参考以完成具体题目:原文又问予以“日月之形,如丸①邪?如扇②也?若如丸,则其相遇岂不相碍③?”予对曰:“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以月盈亏④可验也.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⑤之乃光⑥耳.光之初生⑦,日在其傍⑧,故光侧⑨而所见才如钩;日渐远,则斜照,而光稍满⑩.如一弹丸,以粉涂其半,侧视之则粉处如钩,对视之则正圜.此有以知其如丸也.日、月,气也,有形而无质,故相值而无碍.”注释①丸:弹丸,圆球形.②扇:团扇,圆形.③碍:阻碍.限于科学认知能力,宋代人普遍认为太阳、月亮都在天上,它们到地面的距离是相同的,所以才会有当它们碰到一起时会不会互相阻碍的疑问.④盈亏:指月盈、月亏,即月亮的圆缺.⑤耀:照耀,照射.⑥光:文中用作动词,是“发光”的意思.⑦光之初生:月光初现时,这里是指阴历每月初只能看到一道月牙.⑧傍:通“旁”.⑨光侧:指阳光从侧面照射月球.⑩稍满:指随着太阳的移动,人们可以见到月球被阳光照亮的地方逐渐增大、变圆.正圜:正圆.圜:同“圆”.气:气体.古人误认为日、月都是由气体组成的.质:实体.相值:相遇.值:遇到.译文官长又问我以这一问题:“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是像个圆球呢,还是像把扇子呢?如果像个圆球,那么它们相遇,又怎会不互相妨碍呢?”我回答说:“太阳和月亮的形状像个圆球.何以知道它们是这样子?以月亮的盈亏就可以验证.月亮本来不发光,譬如一个银球,太阳照耀它,它才发光.月光初生的时候,是太阳在它旁边照射,所以光在它的侧面,人们能够看到的月光面就仅仅像个弯钩;太阳渐渐远离月亮,则斜照过来,月光就逐渐变得圆满.犹如一颗弹丸,用白粉把它的表面涂抹一半,从旁边看去则涂了粉的地方如同弯钩,对着涂粉的一半正面看去则还是正圆.由此可见太阳和月亮都像个圆球.太阳和月亮都是由气凝结而成的,有形状而无质体,所以相遇也没有妨碍.”。
2.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失亲得学】
【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