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智越成熟的人,越少晒生活?
1,成年人的世界,冷暖自知
根据心理学原理,人人都渴望被人关注和尊重,所以发布朋友圈,引起他人注意,满足虚荣心,也是无可非议的事情。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成年人的世界,压根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更多的是冷暖自知。
我们发朋友圈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渴望关注,看有多少人关心、支持我们吗?
但是,我们发不发朋友圈,根本就没有人在乎我们过得好不好,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的观众。其实,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在别人世界里面,始终都是配角。
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的父母,很少有人真正希望我们过得好,特别是比他们好。所以,当我们混得好的时候,尽量少发朋友圈炫耀,容易拉仇恨,引起他人嫉妒。
这番话看似有些极端,但说得也现实,更是道出了一条人性的规律——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不能原谅一个身边人的上升。
再者,朋友圈有真正的朋友吗?估计很多人只是把朋友圈当作是经营人脉的场所罢了——可以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
当你落魄的时候,你发一条朋友圈,大家会选择集体性失声,对你避之不及,因为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不愿意被你的负面情绪影响。
当你发达的时候,发一条朋友圈,瞬间便会吸引来无数个点赞;即便是好久没有联系的老同学、老同事,他们见你混好了,见你有利用价值,也会主动与你嘘寒问暖、称兄道弟。
朋友圈就像一个小江湖,把亲戚、朋友、同事、客户、同学等熟人聚集在一起,也充满着人情世故、炫耀攀比、嫌贫爱富、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等。
所以,很多成年人在看清朋友圈的真相后,选择不再发声了。一个人,“冷暖自知”地生活着,少点期望,少点失望,不是更好吗?
当我们在编辑文字,选择图片的时候已经在想象发出去之后的效果了,如果我们想象出的效果越让我们愉悦,我们就越有可能发出去。
如果发朋友圈的效果很好,我们就越会形成一种朋友圈思维:拍照的时候已经在想象发表在朋友圈会引起什么样的效果,如何选择景色,选择什么样的事件,如何表述,都是我们不断思考的内容。
所以,晒不晒自己的生活,并不是由心智是否成熟的决定的。影响因素是:发出去之后的效果是不是我想要的。
心智越成熟的人,发出来的东西越不让人反感,因为一个人心智越成熟,他想象出来的效果与现实的效果越接近。
人终究是社会性动物,社会认可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并不认同一个人的成熟代表着他只看着自己的目标,而不管其他任何杂事。
我最初接触“晒生活”是QQ空间,我偶尔会发一下,自我感觉还是蛮良好的,因为我的文字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多情的诗人,直到一位朋友告诉我,你的qq空间像精神病院。
这个朋友对我蛮重要,所以我再也不发了,后来有了微信朋友圈,我也曾想过发一两篇,但是发了之后不断修改,我不断的思考怎么使得自己像个有思想的人却不让别人觉得我矫情,最终无法和谐,所以决定不发。
时间久了,我就不会在微信朋友圈里面有任何非官方动态,导致很多朋友都觉得我防范心重,给他们的微信都是工作号,其实那就是我私人的。当别人问起我为什么朋友圈没有任何自己的东西的时候,我的回答是没时间,或者没兴趣,但我知道不是。
如果真的是没时间,我就不会为了抓疯狂动物园里面的黄色的牛花费两小时。如果真的是没兴趣,我就不会在睡前打开朋友圈看看别人的动态。原因只有一个:我的自恋需求希望别人夸我,而我知道我发出去之后别人不会夸我,所以我就不发
越懂得体谅别人的不易
清末名臣李鸿章虽位高权重,但为人谦恭有礼,从待人接物中常常能体察他人之不易。
有一次,他被紧急派往南京处理公务,经过家乡合肥时,决定抽空去拜望恩师徐子苓。
李鸿章和随从到徐府大门口时,门人看清他的花翎顶戴和官服后,吓得赶紧跑着去禀报,看到门人着急忙慌的样子,李鸿章随即叫停门人,对他说道:
“你不要急于通报,能否先借我一套衣服?”
一头雾水的门人连忙去找衣服,随从不解其意问其原因。李鸿章答道:
“倘若穿着这身官服去见恩师,则显示了我当官的身份,恩师一定会很有压力,即使我想一叙旧情,他也定会有所顾忌。若是我脱去官帽,换上了便装,恩师肯定会更加放松,亦不致于产生隔阂。”
若是常人能如李鸿章一般位极人臣,至少也会荣归故里衣锦还乡。
但是能够做到如李鸿章一般不显官衔不报名号,真正做到体察他人之不如己处,这才是常人所不能比拟之处。
打开新浪新闻
作家牛皮明明曾经在文章中说起一则关于他朋友的故事。
这位朋友是上海著名投资人,因为从事的是投资市场,所以每次他都会穿着一身高定西装,领带和袖扣都是精心配套的,而每次和同学聚会,他都会换上普通的T恤,把好车放在车库里,每次都选择打车去参加聚会。
看上去他像上海普通的经理人。
虽然毕业了二十几年,可同学关系依然像读书时一样自然。
许多人问这位朋友为什么每次参加同学会都这样穿戴,而他却说:
“大部分老同学物质条件没有自己好,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运气差,而是因为自己出生在上海,父母是上海第一批成功的商人,自己的起点就比许多同学起点高。
选择换下昂贵西装,打车去跟同学聚会,是为了照顾更多同学的感受,让他们不会有距离感,心理也不会有落差,不妄自菲薄,轻易否定自己的人生。”
比起那些动不动就在朋友圈里炫富的同学来说,明明说他这个朋友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
村上春树曾经在《没有女人的男人》一书中写道:
所谓的绅士,就是从不谈起交纳多少税金,和谈过的女性。
一个真正心智成熟的人,不会刻意炫耀自己拥有的成就、头衔、家产,因为他们深知这个世界还有不如他们的人。也正是这份体谅与理解,才使得他们很少将自己的生活晒出来。
心智越成熟的人,越懂得体谅别人的不易,这份体谅之中也包含着一个人的气度和涵养。
打开新浪新闻
因为见过了世面
才明白眼前的可贵
清末民初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邀请早已退位的清末皇帝溥仪到家中做客。
当他热情地给这位末代皇帝展示自己珍藏了半生的古董字画、金石玉器时,溥仪并没有太大兴趣,反而随手指了几件,告诉王国维这些都是赝品。
王国维当下心生不服,这些古迹珍玩都是他凭借自己美学、史学造诣挑选出来的,怎么可能是赝品?
王国维心里想,可能是小皇帝没仔细看。
溥仪走后,王国维就迫不及待地找来了道行更深的好友来帮忙鉴别,又去古玩店找行家,结果却是一致的:这几件“珍品”,确实是赝品。
这件事后,“金石大师”王国维对这位年纪轻轻却见识如此之广的溥仪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他再次虚心地向溥仪请教鉴别方法时,溥仪说:
“我也不懂你们说的那些个鉴别方法、技术,我就是看你那几样玩意和我家里的那些有些差别罢了。”
很多人常常自鸣得意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其实真正拥有的人却并不以拥有为傲。
正所谓,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凡夫不可语道。
若一个人没有真正的见过世界,很容易囿于自己所认知的天地,常常误以为自己目前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从而忘记了世界之大。
打开新浪新闻
前段时间,演员韩雪再一次以她的择偶观出现在各大网络平台的头版头条,在一次综艺节目中,韩雪和其他几位女明星一起聊天,聊到了彼此的择偶标准,既不是高大威猛的壮汉爷们,也不是甜糯可爱的小鲜肉,她只是说:
“我喜欢看过世界的男生,不喜欢对世界还蠢蠢欲动的男生。”
韩雪接着慢条斯理地解释道:
“因为只有读懂过生活,看过世界,你才会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东西。”
见世面本身就是一种拥有和体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明白何为真伪、何为美丑、何为高低、何位贵贱。
李嘉诚一生身价千亿,一套西装却会穿十年八年,10双鞋子至少5双是旧的,戴的手表也只是市价1000港元的西铁城。
金融巨鳄沃伦巴菲特常年雄踞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前列,每天中午吃的不过也只是10美元上下麦当劳套餐。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开的是不到两万美元的车,穿的也只是最普通的T恤牛仔裤。
越是真正见过世面的人,越会明白什么才是自己的上限,什么又是自己的底限。
当你见过的世面越多,对世界的感知越深刻,对自己的认知越清醒,越明白自己的浅薄与渺小,越知道自己真正该拥有的是什么。
一个真正心智成熟的人,不会刻意炫耀自己拥有的成就、头衔、家产,因为他们深知这个世界还有不如他们的人。也正是这份体谅与理解,才使得他们很少将自己的生活晒出来。
心智越成熟的人,越懂得体谅别人的不易,这份体谅之中也包含着一个人的气度和涵养。
而真正成熟的人明白一个真理:在同一个平面上既有人走在前面又有人走在后面。
虽然彼此的行进距离或速度各不相同,但大家都平等地走在一个平面上。所谓“追求优越性”是指自己不断朝前迈进,而不是比别人高出一等的意思。
当我们能够从竞争的怪圈中解放出来,便再没有必要战胜任何人了,我们不会再把他人当作我们成功路上的“阻碍”。
不再晒生活
有人说,心智越成熟的人越不会晒生活。
当个体爱慕虚荣、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时,你会在社交网络上晒出你精心设计过的图片,然后把你的缺点全部隐藏起来,以此打造自己的理想形象,誓要把最美丽的自己展示给别人看。
我们没有资格去评价他人社交方式的好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私人需求。但是从心智成熟角度来看,这却是一种不够成熟的表现。
真正成熟的心智,能够驾驭起自身的欲望,而不够成熟的心,只能被欲望控制。真正成熟的人不需要从别人的赞美中获取自我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