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立意的技巧
展开全部
高考作文立意的实用技巧
作者/ 焦文林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由于考场作文的特殊性,立意必须符合命题人的命意要求。这就要求考生能够把握作文题的实质、作文材料的核心,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文章的主旨。
下面,结合实例谈一些立意的技巧,希望对同学们备考有所帮助。
【实用技巧1】把握关键
试题材料的关键词即揭示材料中心,蕴含命题人设定的立意范围的词句。叙事类材料中的比喻句、议论句,开头句、结尾句,议论类材料的观点句,抒情类材料的收束句,往往是我们要搜索的关键词句。
运用实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2年高考大纲卷)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实例
担心摔倒,担心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自然挑不好秧苗。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少了顾虑,自然脚底稳当,可见,人生也只有放下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收获成功。
(广西考生《放下包袱,收获成功》)
技法鉴赏
叙述性的材料,议论性的语句往往是关键。“议论性的语句”可能是故事中人物针对现象、人物的评价、意见,也可能是命题人对现象、人物的评说、看法等;它出现的位置一般在叙述性材料的结尾处。材料最后一段妈妈的话“甩掉多余的顾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考生就此立意,就能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
考生作文巧妙地引述了材料的关键句,顺势提出“人生也只有放下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收获成功”的观点,把握住了审题立意的关键。
【实用技巧2】提纯人格
故事性的材料,如果以人物活动为核心,那么,就可以透过人物言行,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纯其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人格缺陷。考生作文立意,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运用实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发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他还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 高考作文 )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立意实例
明代贤哲,胡居仁有一联日:“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曰寒。”其中真谛流溢于词间:成事贵在坚持!坚持,是坚强的力量。坚持的力量源于信念与意志,正是对目标的坚持,方有默默迈过足下无尽路途的动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坚持的硕果。(李肖伟《因为坚持,所以收获》)
技法鉴赏
材料是寓言性的,考生可选的角度很多,如果用“提纯人格”的方法立意,则更直接,更符合材料的精神。这位青年,他本来拥有价值连城的沉香,却因为羡慕别人手里的木炭,丢弃了自己的沉香,表现出“没有自信”“不能坚持既定信念…‘处事浮躁”“急功近利”等人格缺陷。李肖伟的文章,正是透过材料,看到青年人“不能坚持既定信念…处事浮躁”,从正面立意,确立“因为坚持,所以收获”这一观点的。
【实用技巧3】破解比喻
比喻性的材料作文,确认比喻义是立意的首要任务。而确认其比喻义,又必须联系材料内容进行。
运用实例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2012年高考上海卷)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立意实例
不经意间的奇思妙想,往往比刻意的思考更具创意、更为新奇。人们对于脑海中的瞬间闪过的微光并不在意,甚至不会理会这种似乎“不劳而获”的产品:人们看中的是那些中规中矩的想法和看法,以为这样才是社会进步的正道,可是,事实如何呢?
(上海考生《守住微光,果敢行动》)
技法鉴赏
材料是论述性的,关键词有“心灵中闪过的微光”“舍弃”等,而材料本身并没有点明“微光”的含义,这样立意的任务就集中在了破解“微光”的意义上了。
根据下文“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说明“微光”是心灵中曾出现过的有价值东西——微不足道、细小的、美好的、独特的灵感、精神、品质、善念、理想等。由此可确定以下立意——捕捉一闪而过的灵感、珍惜独立精神、放大心中的善念等。
考生立意,将“微光”理解为“奇思妙想”,并对人们对这种有价值的“奇思妙想”的忽略提出了批评,首段明确提出了切合题意的看法。
【实用技巧4】辨明关系
题目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中间用“和”“与”等词语连接的题目,要着眼于概念的关系,辩证地思考、分析。
运用实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2012年高考江苏卷)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立意实例
生命的蛛网,由忧与爱这两种紧密缠绕的丝线织成。它将时光的流沙漏去,却不曾沾染一丝灰尘。……当忧与爱结伴而行,那才是世间一道绝美的风景。因为,忧因有爱而深刻,爱因有忧而热烈!
(江苏考生《忧与爱》)
技法鉴赏
写作此题最基本的要求是文章内容必须涉及到“忧”与“爱”两个方面,能讲清二者的关系。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紧扣这两个点,要明白:“忧”因“爱”而生,“爱”因“忧”更浓。
考生起笔便提及“忧”与“爱”的关系,在故事之后,有了更为明确的抒情式的阐述。
此外,单个词构成的作文题,要根据词典的解释或者社会上约定俗成的含义来写作;由修饰、限制词的短语构成的作文题,在注意中心词的同时,不要忽视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作者/ 焦文林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由于考场作文的特殊性,立意必须符合命题人的命意要求。这就要求考生能够把握作文题的实质、作文材料的核心,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文章的主旨。
下面,结合实例谈一些立意的技巧,希望对同学们备考有所帮助。
【实用技巧1】把握关键
试题材料的关键词即揭示材料中心,蕴含命题人设定的立意范围的词句。叙事类材料中的比喻句、议论句,开头句、结尾句,议论类材料的观点句,抒情类材料的收束句,往往是我们要搜索的关键词句。
运用实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2年高考大纲卷)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实例
担心摔倒,担心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自然挑不好秧苗。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少了顾虑,自然脚底稳当,可见,人生也只有放下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收获成功。
(广西考生《放下包袱,收获成功》)
技法鉴赏
叙述性的材料,议论性的语句往往是关键。“议论性的语句”可能是故事中人物针对现象、人物的评价、意见,也可能是命题人对现象、人物的评说、看法等;它出现的位置一般在叙述性材料的结尾处。材料最后一段妈妈的话“甩掉多余的顾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考生就此立意,就能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
考生作文巧妙地引述了材料的关键句,顺势提出“人生也只有放下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才能收获成功”的观点,把握住了审题立意的关键。
【实用技巧2】提纯人格
故事性的材料,如果以人物活动为核心,那么,就可以透过人物言行,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纯其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人格缺陷。考生作文立意,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运用实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发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他还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亲。( 高考作文 )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立意实例
明代贤哲,胡居仁有一联日:“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于一日曝十曰寒。”其中真谛流溢于词间:成事贵在坚持!坚持,是坚强的力量。坚持的力量源于信念与意志,正是对目标的坚持,方有默默迈过足下无尽路途的动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坚持的硕果。(李肖伟《因为坚持,所以收获》)
技法鉴赏
材料是寓言性的,考生可选的角度很多,如果用“提纯人格”的方法立意,则更直接,更符合材料的精神。这位青年,他本来拥有价值连城的沉香,却因为羡慕别人手里的木炭,丢弃了自己的沉香,表现出“没有自信”“不能坚持既定信念…‘处事浮躁”“急功近利”等人格缺陷。李肖伟的文章,正是透过材料,看到青年人“不能坚持既定信念…处事浮躁”,从正面立意,确立“因为坚持,所以收获”这一观点的。
【实用技巧3】破解比喻
比喻性的材料作文,确认比喻义是立意的首要任务。而确认其比喻义,又必须联系材料内容进行。
运用实例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2012年高考上海卷)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立意实例
不经意间的奇思妙想,往往比刻意的思考更具创意、更为新奇。人们对于脑海中的瞬间闪过的微光并不在意,甚至不会理会这种似乎“不劳而获”的产品:人们看中的是那些中规中矩的想法和看法,以为这样才是社会进步的正道,可是,事实如何呢?
(上海考生《守住微光,果敢行动》)
技法鉴赏
材料是论述性的,关键词有“心灵中闪过的微光”“舍弃”等,而材料本身并没有点明“微光”的含义,这样立意的任务就集中在了破解“微光”的意义上了。
根据下文“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说明“微光”是心灵中曾出现过的有价值东西——微不足道、细小的、美好的、独特的灵感、精神、品质、善念、理想等。由此可确定以下立意——捕捉一闪而过的灵感、珍惜独立精神、放大心中的善念等。
考生立意,将“微光”理解为“奇思妙想”,并对人们对这种有价值的“奇思妙想”的忽略提出了批评,首段明确提出了切合题意的看法。
【实用技巧4】辨明关系
题目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中间用“和”“与”等词语连接的题目,要着眼于概念的关系,辩证地思考、分析。
运用实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2012年高考江苏卷)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立意实例
生命的蛛网,由忧与爱这两种紧密缠绕的丝线织成。它将时光的流沙漏去,却不曾沾染一丝灰尘。……当忧与爱结伴而行,那才是世间一道绝美的风景。因为,忧因有爱而深刻,爱因有忧而热烈!
(江苏考生《忧与爱》)
技法鉴赏
写作此题最基本的要求是文章内容必须涉及到“忧”与“爱”两个方面,能讲清二者的关系。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紧扣这两个点,要明白:“忧”因“爱”而生,“爱”因“忧”更浓。
考生起笔便提及“忧”与“爱”的关系,在故事之后,有了更为明确的抒情式的阐述。
此外,单个词构成的作文题,要根据词典的解释或者社会上约定俗成的含义来写作;由修饰、限制词的短语构成的作文题,在注意中心词的同时,不要忽视修饰、限制性的词语。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