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的意思
巴(拼音:bā),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口部巨大的蛇形。本义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可以吞食大象的蛇。
四川等地自古多虫蛇,故周代有古国以“巴”为名,故地在今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后世称四川东部和重庆一带为“巴”。
后来“巴“字不再表示蛇,而在一些方言中有了贴、贴靠的意思,于是产生了诸如锅巴、巴结等词汇。引申为目光黏滞之状、则又有了巴望之词。又用作某些词语的后缀。
有学者认为图A的甲骨文字形是最早的“巴”字,是象形字,甲骨文的“巴”字像一条巨蛇的形象。上部是一个张着大口的蛇头,下边是蜿蜒的蛇身。
古代传说,有一种巨大的蛇,名为巴蛇。《山海经》里说:“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是说,巴蛇吞食大象,三年才吐出象的骨头。
由此可见,这种蛇是很大的了。古代的巴国,属地在今四川东部和重庆市一带。巴国大约因产蛇多而得名,且巴人崇拜蛇。
然而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能够吞象的蛇,早期巴人也不会以一个虚幻的动物给地域命名,更何况《山海经》的作者还描绘出“食象蛇”的具体模样,“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由此可见,巴蛇应该有一个原型。巴蛇的原型,有学者考证是尖吻蝮(又称五步蛇)。
《说文解字》里说:“巴,虫也。或曰食象蛇。”意思是说,巴是一种虫名。此外,“巴”的本义还有虎、鱼、石等说法,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