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成语故事--乐不思蜀

 我来答
一袭可爱风1718
2022-11-20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591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7.4万
展开全部
「乐不思蜀」是起源于我国三国时代的故事。刘备去世后,由儿子刘禅继位,刘禅的小名叫阿斗,是个愚笨无能的人。一开始,由于有诸葛亮等有才能的人辅佐,所以还没有什么大问题。后来,这些贤人先后去世,蜀国也就很快的被魏国灭了,刘禅因此投降被俘。   他投降后,被安排到魏国的京城许昌居住,并且封为安乐公。有一次,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他喝酒,当筵席进行得酒酣耳热时。司马昭说:「安乐公,您离开蜀地已经很久了,因此我今天特别安排了一场富有蜀国地方色彩的舞蹈,让你回味回味啊!」   这场舞蹈跳得刘禅身旁的部属们非常难过,更加想念他们的家乡。然而唯独安乐公刘禅依然谈笑自若,丝毫没有难过的表情。司马昭问道:「你还想不想回西蜀的家乡呢?」刘禅答道:「这里有歌有舞,又有美酒好喝,我怎么舍得回西蜀国呢!」 「乐不思蜀」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忘记他原来的国家,只懂得享受。现在普遍把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在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的情形里。 人物生平事迹: 刘备 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祖父刘雄ˋ父亲刘弘曾举孝廉为吏,不幸早丧。刘备从小就跟其母过著贫穷的生活,已卖草履织席为生。为人宽厚仁义,不善阿谀奉承;但做事精明果断,常以眼泪作为武器,达到其目的。身长七尺五吋(大约175公分吧!),眼能顾其耳,双手过膝,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东汉末年起兵,参与黄巾起义。在诸侯混战中先后投靠公孙瓒ˋ陶谦ˋ曹操ˋ袁绍ˋ刘表,一共五个!天啊!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孙权抗曹操,大败曹操于赤壁。先后占领荆州ˋ益州即汉中。西元221年称帝,建都成都。为报义弟关羽的仇,及讨回荆州,出兵伐吴,大败而归,隔年病故。 生平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嘱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禅继位初期也确实听从父亲的遗命,放权给丞相诸葛亮处理军政大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随着刘禅对军国治理的深入了解,开始对诸葛亮穷兵黩武的进行独力北伐导致国力衰退的政策看法有分歧,可是基于刘备订立的北伐统一中国恢复汉朝的既定政策和诸葛亮在国内的崇高威望,刘禅在诸葛亮主政期间,以团结为重,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 诸葛亮死后,据《三国志》记载,刘禅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事务分开。后来「乃自摄国事」,提出「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由蒋琬、费祎、董允等人主政,修养生息,积蓄力量后从长计议再北伐的政策,亲自处理除了对外战争领域之外的国内军政事务。诸葛亮死后蜀 *** 持了近三十年的统治。 刘禅对于继承了诸葛亮职务的姜维也诸多制衡,严重地拖慢了北伐的进度。可是由于刘禅对军队没有可靠的控制权,不敢对主张急于北伐的军方将领太过压迫,导致施政方针混乱。而且刘禅对于宦官黄皓也颇为宠信,姜维畏惧黄皓,只得拥兵屯垦汉中的沓中(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 最后蜀汉在于263年向曹魏将领邓艾投降。蜀亡后,刘禅移居魏国都城洛阳,封为安乐县公。在司马昭为他设的宴会上,留下了「此间乐,不思蜀」的名句。给司马昭留下了:「我无忧矣!」的好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晋諡刘禅为安乐县思公,刘渊諡刘禅为孝怀皇帝。
参考: .geocities/lstchinese/story8
1.「乐不思蜀」是起源于我国三国时代的故事。刘备去世后,由儿子刘禅继位,刘禅的小名叫阿斗,是个愚笨无能的人。一开始,由于有诸葛亮等有才能的人辅佐,所以还没有什么大问题。后来,这些贤人先后去世,蜀国也就很快的被魏国灭了,刘禅因此投降被俘。 他投降后,被安排到魏国的京城许昌居住,并且封为安乐公。有一次,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他喝酒,当筵席进行得酒酣耳热时。司马昭说:「安乐公,您离开蜀地已经很久了,因此我今天特别安排了一场富有蜀国地方色彩的舞蹈,让你回味回味啊!」 这场舞蹈跳得刘禅身旁的部属们非常难过,更加想念他们的家乡。然而唯独安乐公刘禅依然谈笑自若,丝毫没有难过的表情。司马昭问道:「你还想不想回西蜀的家乡呢?」刘禅答道:「这里有歌有舞,又有美酒好喝,我怎么舍得回西蜀国呢!」 「乐不思蜀」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忘记他原来的国家,只懂得享受。现在普遍把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在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的情形里。 2.三国时,蜀国被魏国灭掉。蜀后主刘禅﹝刘备的儿子,小名叫阿斗﹞投降魏国后,被带到了洛阳,在那里过著软禁生活。有一天,司马昭设宴请刘禅,席间他让人表演蜀地歌舞。蜀汉旧臣看了,触景生情,无不难过得掉下眼泪;惟有刘禅看得津津有味,乐不可支,毫无亡国之恨。过了几天,司马昭问他思不思念蜀地,他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 3.乐不思蜀 习凿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刘备死后,其子刘禅继位,是为蜀后主,可惜他并非做君主的人才。随着诸葛亮等元老去世,蜀国朝政日渐腐败,最后更向魏投降。魏王封他为安乐公,并迫使他迁到洛阳。有一天,魏王宴请刘禅,并找来四川的人作表演。身边的人都为刘禅而感伤,刘禅却喜笑自若。其后,魏王问他是否思念蜀国,刘禅答道:“我在这里很快乐,不会想念蜀国。” 选我做最佳答案啦!!!!!!!^.^
参考: 1..geocities/lstchinese/story8 2.stmargaret.edu/~chistory/three01 3.chiculture/06100610story/0610story_c?category_flag=story&content_flag=11
「乐不思蜀」是起源于我国三国时代的故事。刘备去世后,由儿子刘禅继位,刘禅的小名叫阿斗,是个愚笨无能的人。一开始,由于有诸葛亮等有才能的人辅佐,所以还没有什么大问题。后来,这些贤人先后去世,蜀国也就很快的被魏国灭了,刘禅因此投降被俘。他投降后,被安排到魏国的京城许昌居住,并且封为安乐公。有一次,魏国的大将军司马昭请他喝酒,当筵席进行得酒酣耳热时。司马昭说:「安乐公,您离开蜀地已经很久了,因此我今天特别安排了一场富有蜀国地方色彩的舞蹈,让你回味回味啊!」这场舞蹈跳得刘禅身旁的部属们非常难过,更加想念他们的家乡。然而唯独安乐公刘禅依然谈笑自若,丝毫没有难过的表情。司马昭问道:「你还想不想回西蜀的家乡呢?」刘禅答道:「这里有歌有舞,又有美酒好喝,我怎么舍得回西蜀国呢!」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 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刘禅(207-271),字公嗣,小字阿斗 刘备子。为人懦弱,不理政事。初嗣位,诸葛亮辅政。亮死,宠信宦官黄皓。费祎、董允秉国时,皓尚不敢为非作歹。允、祎相继去世后,皓遂用事,朝政日非。炎兴元年(263年)降魏,封安乐公,徙洛阳。晋王司马昭与禅宴饮,为他表演蜀地歌舞,随降的蜀汉官员都很感伤,而禅仍喜笑。司马昭对贾充说:「人之无情,乃至于此。虽使诸葛亮在,也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这就是俗谚「扶不起的阿斗」的来历。一天,司马昭问禅:「颇思蜀否?」他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对蜀国灭亡没有丝毫伤感。后人将「乐不思蜀」作为成语,泛指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司马昭(211-265),字子上 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懿子、司马师弟。师死后,继其兄专国政,永安二年(260年),魏主曹髦率宿卫欲诛之,反为昭所杀,立曹奂,是为元帝。魏景元三年(262年)命钟会、邓艾等伐蜀,次年亡蜀,封晋王。咸熙二年(265年)卒,子司马炎嗣爵。
参考: cherriyuen/Idioms?idiom=181&language=zh_HK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