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庞统之死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10-16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6万
展开全部
问题一:三国演义中庞统是哪一集死的!? 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憨颜
新版三国第66集 凤雏落坡
动画版第33集 刘备入川
连环画第35集 取西川

问题二:三国演义中庞统为什么会在落凤坡死了呢? 凤雏先生庞统死于征西川路上,据说那个地方的名字叫做落凤坡。也就是说,他的死是上天早就规划好的。案发的时候,庞先生骑着刘备的坐骑。这马可是大大的有名,唤作“的卢”。有人对刘备说,你没有听说过“的卢的卢,骑必妨主”吗?刘备不信,估计也是舍不得名驹。英雄一般都有这毛病。
庞统的性格:
首先庞统敢于冒险,与诸葛亮的谨慎成为鲜明对比。从西川之战就可以看出,庞统为刘备献的都是险计,即有风险的计策。如刘璋下令要杨怀、高沛二人监住刘备时,庞统献“上中下”三计,他把“选精兵偷袭成都”称为上计,而把逃跑称为下计,这与“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所提倡的理念恰恰相反,可见庞统善走“险棋”。多不累述,搂主可以自己查找原文。
其次庞统有些自负、倔强,但是又相当自信、沉着。搂主可以看看张飞质问庞统一回:庞统由鲁肃和诸葛亮介绍投奔刘备,见了刘备却不肯拿出介绍信,刘备因庞统相貌丑陋小看了他,打发他到耒阳县去当县令。庞统担任后“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刘备得知此事大怒:“竖儒焉敢乱吾法度!”便派张飞孙干前去质问。张飞等到了地方却听说庞统宿醉未醒,张飞是什么人,气得要马上把庞统捉拿归案。等到庞统醒来,面对张飞的质问丝毫不以为然,还说:“量百里小县,些小公事,何难决断?将军少坐,待我发落。”结果不到半日,便将百余日之事,全部处理完毕。张飞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庞统不屑旁人推荐,非要自己证明给刘备看自己的实力,可见他是一个倔脾气。刘备派人前来质问,我想他也是早就料到的。不过他能那么自信,也不得不令人佩服。
还有一点,我觉得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到,但是我认为非常重要。我先把三国演义的原文摘抄一些:第一二十三回“庞统献策取西川”写到这么一段话:刘备大军刀不血刃得了涪城。刘备次日设宴于涪城公厅。玄德带酒,顾庞统曰:“今日之会,可为乐乎?”庞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玄德大怒曰:“吾闻昔日武王伐纣,前歌后舞,此亦非仁者之欤?吾视汝言,不合道理,可速退!”庞统闻之,全无惧色,大笑而起。左右亦扶玄德入堂。睡至四更酒醒,左右以逐庞统之言告于玄德。玄德懊悔无及,急穿衣升堂,请庞统曰:“昨因酒醉,有触于公,幸勿挂怀。”庞统谈笑自若。玄德曰:“昨日之言,惟吾有失!”庞统曰:“君臣皆失,何独主公乎?”玄德大笑,共乐如初。
搂主请看这段话,刘备当初假惺惺地说什么他和刘璋是兄弟不忍相害,但是这段话中所写刘备刚刚拿下刘璋的涪城,第二天就大摆宴席庆功,你说刘备是什么人?你再看庞统什么态度,明明是他一直劝刘备杀刘璋打西川,攻打涪城也是庞统给刘备出的计策,但是酒席之间却顶撞刘备说他“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
刘备的作假是掩饰自己的野心,但是庞统酒席间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呢?我想应该是真话,他没有必要说这样的假话来故意得罪刘备。那既然庞统不赞成刘备行“非仁者之兵”,先前为什么要帮刘备出谋划策打刘璋呢?这不是很奇怪吗?我说一点也不奇怪,我想由此看出庞统是这样的人:他是一个有着传统忠义情节的儒士,他受正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不能接受背信弃义兄弟相残的事情,但是他又不得不为自己能够在刘备政治集团里谋得一席之地,而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帮助刘备行“非仁者之兵”。他却只能在酒醉之时骂上几句。由此可见庞统对待“信仰和现实”所产生的矛盾心理。
还有这段话最后说:“玄德大笑,共乐如初”。是否真的“共乐如初”了?我看未必,刘备和庞统只是互相利用,谁也离不开谁罢了。

问题三:<三国演义>中庞统死在何处 落凤坡 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节选: 却说庞统迤逦前进,抬头见两山逼窄,树木丛杂;又值夏末秋初,枝叶茂盛。庞统心下甚疑,勒住马问:“此处是何地?”数内有新降军士,指道:“此处地名落凤坡。”庞统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令后军疾退。只听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可怜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时年止三十六岁。
希望采纳

问题四:凤雏之死是意外吗?(我只看过三国演义) 看过《三国演义》人的对“卧龙”“凤雏”这两大奇材应该都不陌生。最经典的评价莫过于那句脍炙人口的“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应该是当时有识之士对他们的最高评价。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出山相助。至此扶摇直上,从军师中郎将一直升为丞相,直至武侯。其辉煌事迹例如:初出茅庐时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促联合、草船借箭、设七星坛借东风,定奇谋闪电夺荆州、入蜀川、智激黄忠完胜定军山、占汉中逐步实现《隆中对》的战略蓝图、巧设八阵图退陆逊、七擒孟获平南蛮、安车平五路、五出祁山到最后的五丈原陨落、鞠躬尽瘁、流传至今,而庞统却出师未捷身先死,在帮助刘备攻取蜀中的时候中了张任的埋伏,战死落凤坡。留给后人的单单只有献连环计和后来的大材小用担任耒阳县令。既然当时庞统能与三分天下的神智军师齐名,那想必也是非常有本事的,诸葛亮也曾经说过:“凤雏之才十倍于我!”虽然是诸葛亮谦虚、夸张的说法,但我们也完全可以从这句话中可见一斑:庞统是个非常有能力的天才军师。但为什么结局会于诸葛亮有天壤之别?有人说是命运如此,但是我不禁要问一句:在整个三国时期,那些被誉为顶级谋士的智者(像西蜀的法正,东吴的周瑜、陆逊,北魏的荀、荀攸、程昱、贾诩、郭嘉、司马懿有几个是死于战场中伏的?其中寿命比较短的几个比如说: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郭嘉是水土不服病死的、荀是反对曹操称帝而被逼死的。但是真正的像庞统这样死于战场的还真的是没有!所以我觉得庞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局,完全是由他自己造成的。总结起来有三点原因: 第一、轻率、少虑。 1、俗话说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庞统投刘备之后被封为副军师中郎将,随刘备进兵西川。庞统身为此次战役的主军师,他的安全何其重要,按理讲应该在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之后就留在中军大帐,不应该随军进兵攻城,就算随军攻城也应该处于整个队伍最安全的位置,偏偏以身犯险,紧随先锋――魏延部队之后。所以说他轻率。 2、在进攻雒城时,张任事先从雒城东南方的一条小路抄近埋伏于落凤坡。而当时在进兵之前,庞统手中有张松献的《西蜀地形图》,图上对西蜀各地地形应该都有详细的记述,就算图上对这条小路没有记载,庞统身边也有一位在西蜀生活多年的法正,难道法正对西蜀各城、各州县的地形还不够熟悉吗?但是庞统事先没有详细的比对《西蜀地形图》,也没有向法正请教,只是再三催促刘备进兵。完全没有考虑到蜀道难行,易中伏兵。事先也没有派出充足的斥候对进兵路线进行沿途侦查。导致后来在落凤坡中伏兵,所以说他欠考虑。 第二、记性不好(或者锋芒太露)说到这点大家可能觉得我有点胡诌,但是我这样说是完全有根据的。 三国时期的四大名马大家也应该都知道:曹操的绝影、夏侯渊的爪黄飞电、吕布的赤兔还有就是刘备的的卢。的卢马最先是由刘表的下属张武所骑,后来张武叛乱,被赵云一枪刺死之后,赵云将的卢马献给刘备,刘备转献刘表。当时蒯越说:“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曰的卢,骑则妨主!”刘表听了就将的卢马退还给了刘备。后来刘备初见徐庶的时候,徐庶也曾劝刘备说:“的卢虽千里马,但必终妨一主!”建议刘备先将的卢马转赠他人,等的卢马害死主人之后再要回。刘备没有听从徐庶的建议,说自己骑着它一直没事。但话虽如此,刘备骑着没事并不代表别人骑着的卢马没事,刘备命中贵为天子,可能命硬吧!呵呵。到后来,进军雒城的时候,刘备见庞统的马太差了,出于体贴便将的卢让给庞统骑,庞统只感激不已,刘备虽是一片好心,但是庞统记性却太差了,忘记了的卢马妨主!他应该想想关羽、张飞、赵云跟随刘备那么久,几经沙场,他们为什么从不骑的卢马、诸葛亮文弱儒士、每次出征为什么......>>

问题五:三国演义中庞统死于哪回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满意敬请尽快采纳。

问题六:庞统是怎么死的? 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墓地只有简单的维护,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
满意请采纳

问题七:三国演义中庞统是哪一集死的!? 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老版50集 (待考证)
新版66集 凤雏落坡

问题八:三国中,凤雏庞统之死,尼玛是怎么认为的? 庞统比孔明有才 看透刘备之后“自杀”

诸葛亮和庞统同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顶尖谋士,并称为一“龙”一“凤”。大隐士司马徽曾夸赞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那么他俩的才志究竟有何差别呢?刘备一度龙凤兼得,为何还是没安天下呢?

一、谋士才志存在时间、空间和阴阳差

《三国演义》中有四位关系非同一般的谋士:程昱、徐庶、诸葛亮、庞统。他们不但与水镜先生司马徽都有过交往,还依次以才识相差“十倍”自谦。其实,他们就像刘备的异姓兄弟、诸葛的同姓兄弟、曹操的同/异姓混合兄弟(夏侯)、孙氏父兄、司马家族一样,属于同门校友类型的集团。只是合作较为松散、隐形,仅限于推动哲学从新法家到新儒家,再到儒法混的精神层面。

他们所谓的“十倍”差异主要体现在:一、时间差。高人往往眼界远,能沉得住气,出道更晚。他们四人的出场顺序也正是昱、庶、亮、统。二、空间差。高人往往控制能力强,管理范围大,所以有十里之才、百里之才、千里之才等说法。他们的初始战功也确乎如此,程昱取东阿县,徐庶取樊城,诸葛亮取荆州,庞统取西川。

但我们很快会发现,程昱、诸葛亮的终生成就要远大于徐庶、庞统。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原来他们还存在第三方面的差异――阴阳差。前面“十倍”说的都是表面的毕业考试成绩,我们可以称之为智谋或阳谋。但在实战中还会有人违背忠孝、信义,用到权谋或者说阴谋。四人中,统、庶仅善阳谋,亮、昱则兼善阴谋,其中亮又较昱为高。专注阳谋者往往忠顺,精于阴谋者往往逆反。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篡逆”对于统治者来说是洪水猛兽,但对于“民族”这一生命体而言,却是必不可少的阴阳顺逆,即新陈代谢。只分合理不合理。再者,兵不厌诈,孙子甚至说自己的阳谋也皆为诡计,所以阴阳与忠逆一样,本身也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均衡掌握,合理运用。准确地说阴谋属于攻心术的范畴。不过,在阳尊阴卑的封建社会,阴谋是从老师和书本上学不到的,只能靠自我参悟、自主研发。可一旦拥有就能出奇制胜,改变自己的命运。程昱、诸葛亮就是因为谋略全面而从排行榜中脱颖而出了。

庞统起初是完全忠于刘备的,他先去东吴寄寓就是为了与诸葛亮、徐庶形成三方策应,决胜赤壁,曲线救刘。所以赤壁大战一结束,庞统就直接来投刘备了。为了不让刘备为难,他是情愿从最底层做起,并不急于出示鲁肃和孔明的推荐信。果然,他在耒阳以真才实学征服了刘备,孔明也不得不承认庞统高自己十倍。

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庞统若真想进入谁的班子,是总能想出办法的。连进门的本事都没有,还敢号称“凤雏”吗?想当初曹操的水寨都能任意出入呢。他在东吴“面试”时冲撞孙权,只不过是要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开溜。

对于诸葛亮,笔者已在《破解之“三国五方”结构》等文章中详细论述了他在出山之前就已有反刘备、夺天下的雄心,此亦“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的隐意。但他们四兄弟的叛逆完全合理,这里就不赘述了。

二、诸葛亮先请庞统,后又想废庞统

诸葛亮能帮刘备拿下荆州,面对“民强地险”的西川却无计可施。既不知如何劝说假装仁义的刘备篡夺刘璋,也不敢为西川再打一场赤壁大战了。于是他就借吊孝周瑜之机去东吴请比自己高一筹的庞统。(这里孔明还有一层用意就是在刘家宗亲面前继续恪守疏不间亲,以掩饰异志,保持愚忠形象。)此后,两人就一个守荆州,一个攻西川,同时成为了刘备的左膀右臂。

庞统的确是比孔明有才,他意识到刘备在取荆州时必须装仁义,因为还要图将来刘璋的好感,但到刘璋这里就可以彻底撕破脸“逼宫”了。理论上,他只用“逆取顺守”四个字就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