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好“宝塔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何谓宝塔诗?
我们先来看初唐时僧人义净、无行的唱和之作:
游
愁
赤县远
丹思抽
鹫岭寒风驶
龙河激水流
既喜朝闻日复日
不觉颓年秋更秋
已毕耆山本愿城难遇
终望持经振锡往神州
可以看到这首诗,是由一三五七九言句逐句而成,从上至下每句增加两个字,形状如同一座宝塔,故名宝塔诗。这首诗一般被认为是宝塔诗之祖,此后文人在此基础上又有不断的改造创新。
一、三五七言体
一部分诗人省去了一字联和九字联,将其改为三五七言的形式来创作宝塔诗,即三五七言体。如李白的《三五七言》:
秋风清
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
寒乌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写秋夜之思,哀音促节,凄若繁弦。
再如刘长卿的《新安送陆澧归江阴》:
新安路
人来去
早潮复晚潮
明日知何处
潮水无情亦解归
自怜长在新安住
写送别之情,忧伤无奈。
这两首诗的共同点就是组成的句子为三言、五言、七言,各为双句,短小精悍。
二、一字至七字诗
有一部分诗人省去了九字联,改一三五七九言为一二三四五六七言,于是就有了一字至七字诗。严格意义上的宝塔诗,就是一字至七字诗,也称为一七体诗。其形式是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由一字句到七字句,由上至下,层层叠叠,形如宝塔,不愧其宝塔之名。
《唐诗纪事》中记载,白居易曾与友人一起唱和:
乐天分司东洛,朝贤悉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请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
当时在座的文人,都是文坛名流:王起、李绅、令狐楚、元稹、魏扶、韦式、张籍、范尧佐。当时白居易作了这样一首宝塔诗:
诗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惟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
当时的要求是以诗题为韵,限定诗题只能是一个字,如白居易题目为诗,元稹为茶,韦式为竹等等。这样立题的同时立韵,再加上宝塔的形状,极其别致。在文人聚会之中用宝塔诗唱和,由此可见当时宝塔诗在当时已经是广泛流行的了。
可以看到,白居易他们写的宝塔诗,还是一字句为单句、二字句至七字句为双句,后来连一字句也变成了双句。如张南史的《竹》:
竹
竹
披山
连谷
出东南
殊草木
叶细枝动
霜停露宿
成林处处云
抽笋年年玉
天风乍起争韵
池水相涵更绿
却寻庾信小园中
闲对数竿心自足
三、 其他
在以上宝塔诗的基本模式上字数有所增加,就有了一言至九言诗,如严维的《一字至九字诗联句》,有了一言至十五言诗,如杜光庭的`《怀古今》,等等。
《儒林外史》中,也有一首宝塔诗:
呆
秀才
吃长斋
胡须满腮
经书不揭开
纸笔自己安排
明年不请我自来
这首诗在形式上的变化在于,他在保存了宝塔诗的外形的同时,将一字至七字诗中的双句模式改为了单句模式,因此更为宝塔状、更为短小精悍,充满谐趣。
虽然宝塔诗带有了文字游戏的成分,但它也的确富有审美的功能。应该注意到,宝塔诗与文人的创作天性、文体的更新潜能有关,它不仅具备了诗歌艺术的游戏功能,还体现出了形式方面的创新与诗蕴的别致呈现,是中国诗歌中极富建筑美的代表诗作。而这种建筑美,也带来了文本视觉上的新意和快感,为古典诗歌增加了亮色。
我们先来看初唐时僧人义净、无行的唱和之作:
游
愁
赤县远
丹思抽
鹫岭寒风驶
龙河激水流
既喜朝闻日复日
不觉颓年秋更秋
已毕耆山本愿城难遇
终望持经振锡往神州
可以看到这首诗,是由一三五七九言句逐句而成,从上至下每句增加两个字,形状如同一座宝塔,故名宝塔诗。这首诗一般被认为是宝塔诗之祖,此后文人在此基础上又有不断的改造创新。
一、三五七言体
一部分诗人省去了一字联和九字联,将其改为三五七言的形式来创作宝塔诗,即三五七言体。如李白的《三五七言》:
秋风清
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
寒乌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写秋夜之思,哀音促节,凄若繁弦。
再如刘长卿的《新安送陆澧归江阴》:
新安路
人来去
早潮复晚潮
明日知何处
潮水无情亦解归
自怜长在新安住
写送别之情,忧伤无奈。
这两首诗的共同点就是组成的句子为三言、五言、七言,各为双句,短小精悍。
二、一字至七字诗
有一部分诗人省去了九字联,改一三五七九言为一二三四五六七言,于是就有了一字至七字诗。严格意义上的宝塔诗,就是一字至七字诗,也称为一七体诗。其形式是从一言起句,依次增加字数,由一字句到七字句,由上至下,层层叠叠,形如宝塔,不愧其宝塔之名。
《唐诗纪事》中记载,白居易曾与友人一起唱和:
乐天分司东洛,朝贤悉会兴化亭送别,酒酣,各请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
当时在座的文人,都是文坛名流:王起、李绅、令狐楚、元稹、魏扶、韦式、张籍、范尧佐。当时白居易作了这样一首宝塔诗:
诗
绮美
瑰奇
明月夜
落花时
能助欢笑
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
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
世间惟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
便到司空送白辞
当时的要求是以诗题为韵,限定诗题只能是一个字,如白居易题目为诗,元稹为茶,韦式为竹等等。这样立题的同时立韵,再加上宝塔的形状,极其别致。在文人聚会之中用宝塔诗唱和,由此可见当时宝塔诗在当时已经是广泛流行的了。
可以看到,白居易他们写的宝塔诗,还是一字句为单句、二字句至七字句为双句,后来连一字句也变成了双句。如张南史的《竹》:
竹
竹
披山
连谷
出东南
殊草木
叶细枝动
霜停露宿
成林处处云
抽笋年年玉
天风乍起争韵
池水相涵更绿
却寻庾信小园中
闲对数竿心自足
三、 其他
在以上宝塔诗的基本模式上字数有所增加,就有了一言至九言诗,如严维的《一字至九字诗联句》,有了一言至十五言诗,如杜光庭的`《怀古今》,等等。
《儒林外史》中,也有一首宝塔诗:
呆
秀才
吃长斋
胡须满腮
经书不揭开
纸笔自己安排
明年不请我自来
这首诗在形式上的变化在于,他在保存了宝塔诗的外形的同时,将一字至七字诗中的双句模式改为了单句模式,因此更为宝塔状、更为短小精悍,充满谐趣。
虽然宝塔诗带有了文字游戏的成分,但它也的确富有审美的功能。应该注意到,宝塔诗与文人的创作天性、文体的更新潜能有关,它不仅具备了诗歌艺术的游戏功能,还体现出了形式方面的创新与诗蕴的别致呈现,是中国诗歌中极富建筑美的代表诗作。而这种建筑美,也带来了文本视觉上的新意和快感,为古典诗歌增加了亮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