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晡是什么意思

 我来答
阳光爱聊教育
高粉答主

2022-09-30 · 专注于教育方面的分享
阳光爱聊教育
采纳数:1542 获赞数:4375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下午三点至五点的意思。

日晡,时间名词,同"日哺"。指申时,即下午三点至五点。

出处: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世间多有精物妖怪百端》:“日晡时到亭,勑前导入。”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宣子讨贼》:“乘日晡放饭少休时,遣亡命卒三十人持短兵以前。”

《明史·丁汝夔传》:“癸未,羣臣昧爽入。至日晡,帝始御奉天殿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某太医》:“延者日积於门,非日晡不到病家。” 《史记·吕太后本纪》:“日哺时,遂击产 ,产走。”

晡(读音bū),形声字,“日”为形旁、“甫”为声旁。本意指申时,即下午3时至5时。

(1)(形声。从日,甫声。本义:申时(等于现在下午三时至五时))

(2)申时,即午后三时至五时

晡时,门坏。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资治通鉴·唐纪》

贺发,晡时至定陶。――汉·班固《汉书》

(3)傍晚[evening]。如:晡食(晚餐)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

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辰把《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通过计时工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时提醒人们科学养生,从而让每个人都懂得用《黄帝内经》养生,让科学养生得以普及,这对改善人们体质,提高人们生存质量,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