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反感长辈的教育?
这一代很多人可能都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常听到父母讲这些话:
“你不听我的话,以后就得吃亏”
“我都是为你好”
“你要是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得去要饭扫大街”
有时候,我们明知道父母说的话是有道理的,也的确是为我着想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还会反感呢?这是因为父母有时候没有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而给到孩子的确是一种强迫和压迫感。
也就是说,最大的问题不在于这些话的出发点,而是在于教育的观念与方式。
观念
时代的变化导致父母和孩子两代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而这也造成是造成观点不一的重要因素。
有些长辈认为我是为了我的孩子好,可是孩子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呢?
1)还记得有位学生A的父母逼迫她停学去参军,他们认为参加完后可以获得许多社会福利比如找到政府的工作。这位学生的父亲也曾是一名军人,所以他深刻的明白参军对他的影响之大。可是学生A对此并不感兴趣。
她明白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她当下想做的是完成学业,她认为这个时代不需要通过参军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人生。为此,她也和父母有了不少的冲突。
2)作为一名不想结婚并且从事着新兴行业的同学B说他最害怕的就是过年串门的时期,因为亲戚们总会和他说,你这个年纪怎么还不结婚呢,我孩子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有二胎了。
随后,亲戚们还会对他的未来发展指指点点,让他换份更体面的工作。因为在他们那一代,在什么年纪就必须做什么事,比如该结婚的时候结婚,结婚后必须生孩子,一男一女是最好。
总结:他们的观念可能的确适用于他们所生活的年代,他们的建议也是通过自己宝贵的经验所总结出来的。可这些并不适于当下的观念强加在孩子身上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压力,把他们压的喘不过气。
方式
1. 控制
“直升机式父母”就像直升机一样每天盘旋在孩子头上,无时无刻的监督控制着自己的孩子:该去学习了,该去练琴了,该去背单词了,你要听我的因为我是过来人我说的是对的等等。
他们认为必须要严格管控,让孩子每件事情都遵循自己的意愿,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但是关心和控制还是不一样的。真正的关心是什么?
是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建议,但同时也会尊重孩子,表示会把最终选择的权利给孩子。当他们受挫的时候,做他们的避风港。
这两种方式的对比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前者是对孩子的一种控制:你要按照我的想法成长。
孩子之所以反感这种教育是因为没有感受到尊重与肯定,这会促使他们产生沮丧的心情,因为自己的想法得不到最亲的亲人的支持。
2. 转移焦虑
许多父母是焦虑的,但是造成焦虑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可能是因为家庭琐事,职场失意导致的内心不安。
这时候他们会想没关系我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但是我的孩子一定不能像我这样,他一定要成为优秀人才。
因为以上的原因,孩子可能经常听到:
“你一定要有出息,爸爸妈妈付出这么多,都是为了你,要不是因为你,我们也不会…”
当孩子们频繁的听到这些话时,的确会被激励要好好学习不让父母失望。可是更多的是心理压力,他们会觉得要是自己哪里没有做好的话那么就是对不起父母。
这种焦虑往往是父母把对自己的期盼间接的压到孩子身上,让他们承受这份重量。这种变味了的期盼往往会把孩子压的透不过气。
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成长,而不是一味地把自己的人生目标转移到孩子身上。
3. 负向鼓励
相信很多孩子都经历过这样一种父母:
“要是我中考发挥不好,没考好怎么办”
“不想考就别读书了,或者你去读中专”
这种父母从未鼓励或者认可孩子,而每次都是通过一种嘲讽的方式来试图激励孩子去做得更好。可是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得到肯定是至关重要的。长时间的缺失认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产生自卑的心理。
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在奇葩说中,陈铭对于“要不要一键制定孩子的完美人生”这个话题说到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从前父母把孩子当作一个园林,用心把他们雕刻成自己理想的样子。
而现在,家长需要做的是为孩子制造一个好的环境,让他们在这片丛林中自由生长。
其实孩子不是反感教育,而是希望有些长辈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可以与时俱进,因为这样教育才不会失去它本身的意义。
最后,希望所有孩子可以健康成长!
如果是来自特别有指导意义的长辈的教育,我们是不会反感的,甚至还会感激涕零。但是大部分的长辈的教育只是指点和说教。特别是长辈们还坚持地认为他们是对的,不会轻易的去质疑自己大半辈子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教训,但是我们的成长经历跟他们大不相同,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他们以过来人的身份对我们进行指导教育时,他们秉持的道理我们不会认同,甚至嗤之以鼻。在这种情况下,来自长辈的教育自然不会受欢迎,产生反感的心理很正常。
类似出现这种对长辈教育有反感的人,也不一定是对的,有些事需要实施尝试过后方能见证谁对错,老年所担心也不一定是错,年轻有这股奋进心也没错,况且长辈初衷出于对孩子的顾及而着想,况且清官难断家务事,理不清,谁对谁错在以后。难免产生误解偏见事,但毕竟是长辈反感只是短暂意识,很快就忘却了事,谁叫我们是十指连心是至亲,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骂是爱,教育是关怀,反感只耍点小情绪,事后就诠释。
因为时代所限,社会的断层,我们的“长辈”自身大多数没有受过良好的通识教育。
即便是教育水平较高,一般也没有持续学习的资源和意识,离开学校后,知识体系已不再更新,而被各种电视节目和公众号粗制滥造的内容逐渐填塞。
所以他们对“后辈”的教育,在理念上,更多是一种个人经验主义的灌输,在方法上,机械重复,简单粗暴。
我想大家都或多或少听到过这样的两个段子吧:
我们不需要知道电子游戏是什么,它会不会造成近视,它会不会上瘾。
我们只需要一个背锅侠,一个可以掩盖家庭教育失败,学校教育失败,社会教育失败的东西。
现在它叫游戏,十五年前他是早恋,三十年前他是偶像,三十五年前它是香港电影,四十年前它是武侠小说。
三十年前,人们惊呼流行音乐会毁掉下一代;
二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视节目会毁掉下一代;
十年前,人们惊呼电脑及互联网会毁掉下一代;
现在,人们开始惊呼手机会毁掉下一代……
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没有任何力量能毁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这些段子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因为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说这些话的长辈,
我这都是为你好,
我这辈子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你现在不听我的话,以后就等着吃亏吧。
这些被说烂了的话,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我是你的长辈,你必须听我的,为什么呢,因为我说的都是对的。
那你为什么会反感,甚至讨厌呢?是因为他们在雕刻你,他们没有给你自由成长的空间和权力。而你感受到的也不是为你好的善意,而是改变你、控制你的压迫感。
说白了错的不是话,错的是观念与方式。
我们不会反对长辈有用的说教,我们大多数人反对的,端着长辈的架子,说教内容毫无指导意义,这才是根本原因。
数学是人脑对现实世界的反映,而现实世界的本质在于其物质统一性。作为对物质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数学必定是统一的。随着数学的发展,认识的深入,对现实世界本质的认识会越来越显示出这种统一性。
近代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和科学理论向纵深发展的大分化,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也促进了数学的分化,几何学、代数学、分析学、概率论、三角学等开始成为独立的学科,又都各自向纵深发展。但随着分化,综合的倾向也必然发生作用,例如在几何和代数的充分分化的基础上产生解析几何学,可以看作是统一数学的一个尝试,这次代数、几何的统一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为微积分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微积分的方法在数学及其应用上都取得巨大的成就,数学家把分析方法用于各个数学领域,使得分化又给统一带来新的可能。分析理论的严格化又使之与实数理论及自然数算术联系起来,公理法逐渐成为数学中普遍应用的表述方法,数学各分支表述方法的一致也反映出它们本质上的统一性。
代数学和几何学在早期有着较大差异,无论是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还是问题处理方面都是如此,现代代数学和几何学理论却迅速地"融合”起来,如同调代数和拓扑学的同调群理论就有一些同样的概念和方法;另外,新的代数几何理论,已无法判定其究竟是属于代数学的一个分支还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其他分支,如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数学和研究确定性现象的代数、几何、分析等数学分支日益结合起来,产生了一系列综合学科和边缘学科。在现代数学中,各分支的方法的综合运用更为常见。
中国式家长内心很爱孩子,但没有用对方式,以至于孩子很难理解和接受这样粗暴的爱。
他们下意识地沿袭传统思想,将孩子与自己的关系视为上下级关系,一味盲目地却捍卫自己的尊严,不管对错地抄袭模仿老一辈"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肆无忌惮地像孩子传输焦虑,最终得到了物极必反的结果。
他们想和你说话,却从不给你平等的身份。
他们想和你沟通,
却一
被质疑便是劈头盖脸的语言暴力。
他们想让你变得强大且自信,却上你在家里对他们唯命是从、唯唯诺诺,在人前对你加以数落、批评甚至谩骂。
你做错了,他们要指责你及你的所有行为,却不帮你想办法。你做对了,他们欣喜若狂,逢人便炫
耀自己教育的卓越与成功,即使他们只是给了你一一口饭吃。
他们太浮躁了以至于做不到良好的沟通和耐心的陪伴,偏偏这俩是家庭教育的两条基本要义。
揭开浮躁焦虑的表面,我们只能看见他们的教育又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用自己的观念来控制自己的孩子。
在心理学上控制型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也是难以治愈的。

控制型的母亲一般有以下特征:
高度神经质,易焦虑,容易被一些小事引发焦虑,焦虑产生之后需要向外界投注以缓解焦虑,缺少朋友,缺少自己的兴趣爱好。
夫妻关系不和,觉得丈夫无能,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对孩子会成倍伤害。
一方面严格管教孩子,另一一方面又特别爱自己的孩子,不愿自己的孩子独立出去,一般通过指责、贬低、不信任等方式干扰与控制孩子。
被控制的孩子特征:
儿童期比较巧懂事,成绩不会太差。愿意为他人付出。
初中时期成绩下滑(相对小学),如果下滑的严重,一般伴随被孤立与被欺负。如果成绩上游。一般较为孤傲。理想强烈。
高中期成绩下滑严重,人际关系敏感,一方面渴望社交,另一方面又过分关注自我导致交友状况糟糕。开始反抗母亲,但是又依赖母亲。
教育是为孩子铸剑的过程,而这些家长似乎更愿意在遇到猛兽前控制这个执剑人。
手里没有剑的孩子,任何东西都会成为他们的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