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可以加什么偏旁?
1、加角子旁变成“缔”,读dì。有结合,创立的意思,如“缔造”。
2、加口字旁变成“啼”,读tí。表示出声地哭如“啼哭”;也表示(某些鸟兽)叫,如“莺啼”。
3、加草字头变成“蒂”,读dì。本意是指花、叶或瓜、果与枝茎连结的部分,如“瓜熟蒂落”;引申为末尾,如“烟蒂”。
4、加足字旁变成“蹄”,读tí。表示马、牛、猪等生在趾端的保护物,亦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如“马蹄”。
5、加言字旁变成”谛“,读dì。表示道理,如“真谛”。
“帝”的基本释义: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
(2)天帝,上帝。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thesupremeBeing]是对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一个境界之后的称谓。
帝者,德合天地曰帝。即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了与天地一样并且和天地贯通且和谐的地步,这个人就称之为帝。而这样的人必然是所有人类中最有智慧和能力的,故而所有人都愿意让他来管理大家的公共生活,引导教化大家,于是所有人推举他为最高管理者。由于后来人们不再重道德,而只重地位,于是“帝”的意义发生变化,由原来代表道德修养境界变为后来的地位象征。这是华夏文化的悲哀。才有了后来的所谓“帝制”说法。
战国以前专指道德修养和功德很大很高的人,也是最高管理者。秦以后为“皇帝”简称。《庄子·庄帝王》有南海之帝,北海之帝等。周天子称王不称帝。公元前288年,齐_王称东帝,秦昭王称西帝。当时列国均已称王,欲寻一更尊于王之称号,乃借上古大帝之名,用为后世人君之号。《史记》以《五帝本纪》为首篇,所载帝号,实系后人所加。秦始皇以皇帝为君主称号,帝遂为皇帝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