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的含义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问题一:成语典故是什么? 1、成语典故就是一个成语的来历。
如:爱屋及乌
à i w ū j í w ū 乌:乌鸦。《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意思是说,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后用“爱屋及乌”比喻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和他有关系的人或事物。
如:殃及池鱼
yāng jí chí yú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除了那条鱼儿之外,其它鱼都没有逃走。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救火。过一会,火补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水――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发生联系的。比喻无端受祸。
2、指有典故来源的成语,不包括没有典故来愈的成语。
如:东施效颦
来源于:《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 美之,归亦捧心而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3、 至死不悟zhì sǐ bù wù
成语典故: 至:到;悟:醒悟。到死也不醒悟。
成语出处: 唐・柳完元《临江之麋》:“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安步当车ān bù dàng chē
成语典故: 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不二法门bù èr fǎ mén
成语典故: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成语出处: 《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成语例句: 历观战史,水战用火攻,是颠扑不破的不二法门。(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暗室不欺àn shì bù qī
成语典故: 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成语出处: 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成语例句: 知县生平暗室不欺,既读孔、孟之书,怎敢行盗跖之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
匕鬯不惊bǐ chàng bù jīng
成语典故: 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成语出处: 《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成语例句: 赣、宁之乱,坐镇上游,匕鬯不惊,指挥若定。(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六回)
笔大如椽bǐ dà rú chuán
成语典故: 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成语出处: 《晋书・王传》:“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成语例句: 词清若玉,笔大如椽。(清・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
笔下生花bǐ xià shēng huā
成语典故: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成语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成语例句: 晚唐诗人杜牧才气过人,笔下生花,创作了许多诗文佳品,尤以......>>
问题二: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典故?写写名称及大概意思 中国人不可不知的12个成语典故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
问题三:带有典故的历史成语故事要有寓意,和道理.越多越好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如:爱屋及乌
à i w ū j í w ū 乌:乌鸦。《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意思是说,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后用“爱屋及乌”比喻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和他有关系的人或事物。
如:殃及池鱼
yāng jí chí yú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在里边快乐地游着。突然,城门着了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叫说:“不好了,城门失火了,快跑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除了那条鱼儿之外,其它鱼都没有逃走。这时,人们拿着装水的东西来池塘取水救火。过一会,火补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火――水――鱼是有联系的,池塘的水能灭城门的火,这是直接联系,鱼儿与城门失火则是间接联系,它是通过池水这个中间环节而发生联系的。比喻无端受祸。
2、指有典故来源的成语,不包括没有典故来愈的成语。
如:东施效颦
来源于:《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 美之,归亦捧心而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3、 至死不悟zhì sǐ bù wù
成语典故: 至:到;悟:醒悟。到死也不醒悟。
成语出处: 唐・柳完元《临江之麋》:“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安步当车ān bù dàng chē
成语典故: 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不二法门bù èr fǎ mén
成语典故: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成语出处: 《维摩诘经・入不二法门品》:“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成语例句: 历观战史,水战用火攻,是颠扑不破的不二法门。(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暗室不欺àn shì bù qī
成语典故: 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成语出处: 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成语例句: 知县生平暗室不欺,既读孔、孟之书,怎敢行盗跖之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
匕鬯不惊bǐ chàng bù jīng
成语典故: 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成语出处: 《周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成语例句: 赣、宁之乱,坐镇上游,匕鬯不惊,指挥若定。(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六回)
笔大如椽bǐ dà rú chuán
成语典故: 形容著名的文章。也指有名的作家。
成语出处: 《晋书・王传》:“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
成语例句: 词清若玉,笔大如椽。(清・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
笔下生花bǐ xià shēng huā
成语典故: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成语出处: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成语例句: 晚唐诗人杜牧才气过人,笔下生花,创作了许多诗文佳品,尤以......>>
问题二: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典故?写写名称及大概意思 中国人不可不知的12个成语典故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
问题三:带有典故的历史成语故事要有寓意,和道理.越多越好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4-10-16 广告
2024-10-16 广告
上海辞书出版社致力于出版高质量的辞书,满足广大读者的学习与文化需求。对于成语词典的在线查询需求,我们虽不直接提供即时的在线查询服务,但您可通过访问我们官方合作的数字平台或各大权威在线辞书网站,轻松获取详尽准确的成语释义、出处、用法及例句。这...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