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的作者是谁
李迎兵
作家李迎兵的中篇小说《花神》,讲述了一个并不复杂的刑事案件。
那里面既有杀人犯,又有妙龄的女受害者;既有镇静运筹的警官,又有民工的另类 *** ,帮助警察破案。
小说不卖情节悬念的关子,而是一上来就简略介绍了案件,揭示了几个主要人物的生活背景和最终结局。
开头就是结尾。
于是,读者的好奇心完全被集中在这个案件的发生过程上了。
同时,作者该怎么来讲这个故事,想要把故事讲成什么样子,对于我这样身处国外的读者来说,更是兴趣浓厚,迫不急待地想要知道这会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在另外的意义上看,这似乎使一个简单的故事复杂化了。
其复杂不是在于故事本身,而是杀人犯经过一系列小诈骗案的堆积,到最后铤而走险酿成了一桩意外的血案。
其中,小说还牵涉到一起贩毒大案。
其复杂更在于在这个故事中牵扯到的形形 *** 的不同人物。
每个人物无论出场时间长短,也不论他或她在故事中的重要性如何,却都有其各自完整的生活历史。
现实生活中,我们以自我为中心和立脚点,每时每刻都在与不同的人接触,都在对不同的人做各样的品评。
在我们眼里,每个人只是展露出他或她生活及性格的一小小部分,可是当我们站高一步时,当我们离开自我的中心的时候,不得不承认,被我们所限定视角评价的某种平面型的人物,其实也正像我们自己一样是有着丰富层次和复杂生活历史的活生生的完整的人。
小说的视角转换自然,舒张有序地讲述了案件所涉及到的一个个人物的生活故事(背景),由此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作者更感兴趣的不是要讲一个耸人听闻的案件,而是要表现案件背后人性的普遍性和稳定性所包含的变幻无常与不可控制,更要讲述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似有还无的偶然联系,这种看似随意做出选择的关系纠缠中,又含有一种似乎是冥冥中早已命定了的必然性。
比如秦有志几次对受害者的选择,在当时当地看来似乎是很聪明很有头脑的分析结果,也果然如他预料中的得了手。
但等读到小说的最后,再回头来看,却正像是他在一步步自掘着坟墓。
他的受害者也正是让他最终落网的人。
这里面似乎有一种不可逆转的力量在推动着,不只是推动着他,也在推动着牵连进去的每个人,大家都在被一个巨浪赶着往终点走去,无论是好是坏,谁也无法中途退出。
秦有志本人的性格决定,一旦走入歧途,贪心越大需要越多,胆子也就更大了,直到后来不择手段制造了命案。
看似与案件没有直接关系的尹美娇,正是秦有志最终做出生活选择的反作用力。
尹美娇坚信靠真诚的劳动才是生活的来源,正对应了秦有志的步步堕落。
他们夫妻俩就像相反作用着的两个力,在感情上越是疏远直至反目,在生活的道路上也就越是各自推向了两极。
曾丽丽是另外一种力,她对秦有志的依赖和憧憬,迫使秦有志彻底堕落以能维持自己在情人眼里的形象。
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管用什么理论来解释,心理学也罢,人性论也罢,人是有一种矛盾性,倾向于一手作恶一手为善的“行为”。
好像人人都有向善向好之心,可是因为种种原因,会通过作恶来维持美好的那面,所谓善意的谎言在这个层面上就是很好的一例。
类似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在很多的文学创作中也是经常出现。
总体看来,李迎兵的《花神》里的每个人物,共同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缜密的关系网络,互相制约而又互相影响,直到将事件的发展推到极致。
没有一个人不是在这个网络内,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这个网络。
这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力量所在。
我们所谓的主动在更大的局面下其实不过是可悲的被动,我们每一个所谓自主的决定有意无意都在受着他人的影响。
这就好像一场命运的宗教仪式,而仪式的祭品不仅仅是沈佳佳。
美丽的花神,代表生命的“青春、幸福和永恒”。
在秦有志杀死沈佳佳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杀死了他自己的“花神”,彻底摧毁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希望,他也就不再拥有鲜活健康的生命了。
秦有志的案件是个极端个例,但是同样的命运仪式是不是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演示着?平凡生活中数不尽的欲望和无奈,使我们在精神上步步堕落,直到最后成为空虚而苍白的行尸走肉,丧失了所有的青春活力和美好憧憬,真是越想越是恐惧,可悲而又可怜。
李迎兵在《花神》里讲的故事看似平常,却很特别,不是简单的案件讲述,而是一场人性和命运的演变。
读过之后,再细细回想,真是越嚼越有味道。
附:
李迎兵,作家,评论家。
出生于山西吕梁。
曾就读于北师大作家班。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已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相关创作情况曾在《太原日报》、《吕梁高专学报》、《经济消息报》和《北京青年报》等报刊有过评论。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抱得美人归》,小说集《温柔地带》(作家社),长篇小说《校园情报快递》(中国戏剧出版社)、《雨中的奔跑》(由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9年4月出版后,在一些读者中引起了反响),长篇评论《浅谈小说创作》(《中国少年作家》连载)以及两部点评集(央视“读书时间”有过介绍)等。
在《文艺报》、《社会科学论坛》、《文学故事报》、《北京晚报》、《吕梁日报》、《山西作家通讯》和《三晋都市报》等报刊发表杂文、书评100多篇,主要有《你爱北京需要理由吗》、《中国文学何以不说真话》等。
曾在北师大、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作过多次文学讲座,反应强烈。
历任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辅导教师、《微型小说》编辑部主任、《中国少年作家》编辑、《长篇小说》副主编等。
2024-11-2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