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两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约翰·巴丁。
巴丁,1908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市,1923年进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电机工程系学习,1928年取得学士学位,1929年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巴丁留校担任电机工程研究助理。
1930年到1933年期间,巴丁在匹兹堡海湾实验研究所从事地球磁场及重力场勘测方法的研究。1933年巴丁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在E.P.魏格纳的指导下研究固体物理学。
1935年到1938年期间任哈佛大学研究员,并于193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1938年到1941年间,巴丁担任明尼苏达大学助理教授,
1941年到1945年在华盛顿海军军械实验室工作,1945年到1951年在贝尔电话公司实验研究所研究半导体及金属的导电机制、半导体表面性能等问题。
1947年和同事布拉顿发明了半导体三极管,一个月后,肖克利发明了PN结晶体管,三人因发现晶体管效应共同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巴丁,1908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市,1923年进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电机工程系学习,1928年取得学士学位,1929年取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巴丁留校担任电机工程研究助理。
1930年到1933年期间,巴丁在匹兹堡海湾实验研究所从事地球磁场及重力场勘测方法的研究。1933年巴丁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在E.P.魏格纳的指导下研究固体物理学。
1935年到1938年期间任哈佛大学研究员,并于193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1938年到1941年间,巴丁担任明尼苏达大学助理教授,
1941年到1945年在华盛顿海军军械实验室工作,1945年到1951年在贝尔电话公司实验研究所研究半导体及金属的导电机制、半导体表面性能等问题。
1947年和同事布拉顿发明了半导体三极管,一个月后,肖克利发明了PN结晶体管,三人因发现晶体管效应共同获得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迈杰
2024-11-30 广告
2024-11-30 广告
多组学联合分析是我们迈杰转化医学研究(苏州)有限公司的重要研究领域。该技术通过整合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及代谢组等多层次数据,提供对生物系统更全面、深入的理解。我们利用先进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方法,实现多组学数据的整合与挖掘,从而揭示疾病发...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迈杰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