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主要内容是什么?
《资治通鉴》主要内容是什么?
内容:
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章节:
1.《周纪》,五卷。
2.《秦纪》,三卷:《周纪》与《秦纪》原为《通志》卷。
3.《汉纪》,六十卷。
4.《魏纪》,十卷。
5.《晋纪》,四十卷。
6.《宋纪》,十六卷。
7.《齐纪》,十卷。
8.《梁纪》,二十二卷。
9.《陈纪》,十卷。
10.《隋纪》,八卷。
11.《唐纪》,最多,凡八十一卷。
12.《后梁纪》,六卷。
13.《后唐纪》,八卷。
14.《后晋纪》,六卷。
15.《后汉纪》,四卷。
16.《后周纪》,五卷。
延伸: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 资治通鉴 》的主要内容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白话资治通鉴主要内容
:joyo./detail/product.asp?prodid=zjbk366030&ref=DT_TS&uid=
节选:
第一辑:秦风汉雨
(一).战国时代 吞并六国
战国时代(前403-前291年)
《资治通鉴》起于纪元前五世纪九○年代的前四○三年,止于纪元后十世纪五○年代的九五九年,共记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迹。
在本(前五)世纪中,只有三年篇幅,但却发生晋国被赵、魏、韩三大家族瓜分的大事。司马光先生认为那是一个钜变,《资治通鉴》即从该年开始。
吞并六国(前290-前211年)
这里包括80年,战国时代在本册结束,秦王朝也在本册结束时统一了当时的世界。六国自相残杀,宁死也不团结的史迹,使人震动。
(二).楚汉相争 匈奴崛起
楚汉相争(前210-前201年)
本册恰恰包括公元前三世纪九○年代的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战火烧到全国每个角落。有史以来,中国人还从没有遭受过这么大的灾难。一个接一个使人目瞪口呆的大事接连发生。
中国历史上最短的一次改朝换代式的战乱,十年之间,即行结束。以后,中国人就再没有这种好运,每次改朝换代,杀戮惨剧,都会超过十年。
匈奴崛起 (前200-前161年)
似乎是上帝注定的,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会有一个同样强大的敌人。中国也不能例外,西汉时中国的敌人是匈奴,唐朝时是突厥跟吐蕃,宋朝时是辽国和金国,明朝时是女真,清朝时中国的敌人犹如倾盆大雨,更不得了:英法美德俄日,以及小如绿豆的比利时、荷兰。
然而,比“匈奴崛起”更重要的一件事,也同时发生,那就是儒家思想定于一尊。无论什么思想,只要定于一尊,不准批判,灾难就无穷无尽。留意以后史迹发展,就可看出这种毒素,在中国人身上,逐渐发作。
(三).黄老之治 开疆拓土
........
以下略,上面的给连结可以看到全部主要内容
《资治通鉴》主要内容及张数
主要内容
1.《周纪》,五卷.
2.《秦纪》,三卷.《周纪》与《秦纪》原为《通志》卷.
3.《汉纪》,六十卷.
4.《魏纪》,十卷.蜀汉及东吴无纪.
5.《晋纪》,四十卷.
6.《宋纪》,十六卷.
7.《齐纪》,十卷.
8.《梁纪》,二十二卷.
9.《陈纪》,十卷.北朝的北魏、北齐、北周无纪.
10.《隋纪》,八卷.
11.《唐纪》,最多,凡八十一卷.
12.《后梁纪》,六卷.
13.《后唐纪》,八卷.
14.《后晋纪》,六卷.
15.《后汉纪》,四卷.
16.《后周纪》,五卷.五代有纪,而十国无纪.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为止.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钜著,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在横跨中国16个朝代,一共1362年的历史中,详近略远,隋唐五代371年,占全书40%,史料价值最高.很明显的他多次着墨在其中的贤明政治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
史事评论
《资治通鉴》于叙事之后,皆有附论,共186篇.其中“臣光曰”有102篇,其余84篇是各家评论,其中裴子野的论占了10篇,司马迁的论只有1篇.以篇数看来,〈唐纪〉所占篇幅最多(81卷)、其次为〈汉纪〉(60卷).
陈垣《胡注通鉴表微》曰:“《通鉴》书法,不尽关褒贬,故不如《春秋》之严.温公谦不敢法《春秋》,而志在续《左氏传》,有所感触,亦仿左氏设辞‘君子曰’而称‘臣光曰’以发之.余则据事直书,使人随其实地之异而评其得失,以为鉴戒,非有一定不易之书法也.”
从今日来看,“臣光曰”充满封建色彩,黄盛雄将其归纳“诚”与“礼”,“礼之纲纪”这个概念,可谓贯穿《通鉴》之核心.张须在《通鉴学》云:“《春秋》之意,最重名分,名分所在,一字不能相假,封建之世,以此为纲维.名分既坏,则纲维以绝,政权崩溃,恒必由之.温公以此事兆东周之衰,与七国之分立,而又系论以见托始之意.”司马光本人的思想并没有跨越时代,故其论述没有太大价值.例如:司马炎因守三年之丧被司马光称赞是“不世之贤君”.事实上,司马炎在中国历史上并不能与唐太宗,清圣祖等相提并论.
资治通鉴主要内容五十字
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藉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资治通鉴中的燕昭王求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昭王于破燕之后,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势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古之仁君有以千金使涓人求千里马者。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而返。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之,况生者乎!马今至矣。”不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必欲至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于是士争趣燕:乐毅自魏往------昭王以乐毅为亚卿,任以国政。
资治通鉴的概括主要内容20个字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
《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的内容主要讲什么?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编年体通史,就是按年份来,比如:汉武帝1年什么事,2年什么事。而司马迁是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史记是纪传体,就像我们小说一样:写张无忌,碰到了朱元璋,以一件事或人为主线。
古代都有史官的,现在应该也有,司马光是写的是宋朝以前的东西。
比如汉朝:楚汉争霸,韩信、张良这些他都写的,三国等等。
以前的史书没有这么系统,都是写一个人,一个王朝,一个时代,或是一个君王。他很系统的像我们现在日历,今天中国怎么样,美国怎么样,明天怎么样。
资治通鉴的内容是什么大概五十字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钜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
《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版《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