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专业考研考南京工业大学怎么样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南京工业大学是2001年5月由原南京化工大学和原南京建工学院合并而成。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原给水排水工程,2008年开始专业目录更名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源自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建设系,本专业1952年开始招生,是全国最早设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院校之一。当时校名为同济高工,隶属于华东工业部,1953年8月划归建工部校名更改为南京建筑工程学校,1980年升级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1年与原南京化工大学合并为南京工业大学。
本专业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几十年来为江苏省及周边地区输送了千余名建筑人才,为地方经济作出了贡献。2005年获得市政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被评为南京工业大学特色专业,2007年5月通过建设部高等教育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评估,是全国设置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80多所高校中通过评估的14所高校之一。2010年成功获批江苏省“工业节水减排”重点实验室,同年获得市政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紧紧把握当前社会对“节水减排”和“节能环保”的时代需求,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形成了以下鲜明的专业特色:
专业历史悠久。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原给水排水工程)1952年开始招生,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在多年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始终以“三个代表”和“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努力将我校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内先进、省内一流专业。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本专业在本科生培养中,坚持“教育回归工程”的办学理念和“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和教学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优化。依托学校化工、建筑两个学科的强大优势,在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重点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第十届、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本专业学生连续两年夺得大赛一等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强,连续5年获得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设计优秀团队奖。
师资力量强。本专业现有教师2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讲师10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人数的65.5%;35岁以下青年教师100%具有硕士学位,4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有16人,占其总数的72.7%。在职教师中,有省政协委员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人才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国家“863”资源环境领域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1人,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1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1人。“双师型”教师比例高,有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5人,国家注册环评工程师4人,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及注册造价工程师各1人。通过校外引进与校内培养并举等一系列措施,构建了一支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并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养成了老教授传帮带,年轻教师潜心教学实践的教学风气。
注重产学研结合。本专业始终坚持“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服务建设”的专业定位,强调服务社会。教师承担了国家 “863” 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水专项子课题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分别与中国石油和南京化学工业园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了“南京工业大学-中国寰球工程公司环境新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南京市化工污染事故应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江苏省化工污染控制与事故应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本专业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几十年来为江苏省及周边地区输送了千余名建筑人才,为地方经济作出了贡献。2005年获得市政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被评为南京工业大学特色专业,2007年5月通过建设部高等教育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评估,是全国设置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80多所高校中通过评估的14所高校之一。2010年成功获批江苏省“工业节水减排”重点实验室,同年获得市政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紧紧把握当前社会对“节水减排”和“节能环保”的时代需求,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形成了以下鲜明的专业特色:
专业历史悠久。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原给水排水工程)1952年开始招生,已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在多年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始终以“三个代表”和“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努力将我校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国内先进、省内一流专业。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本专业在本科生培养中,坚持“教育回归工程”的办学理念和“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和教学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与优化。依托学校化工、建筑两个学科的强大优势,在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重点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第十届、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本专业学生连续两年夺得大赛一等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强,连续5年获得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设计优秀团队奖。
师资力量强。本专业现有教师2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讲师10人。教授、副教授占教师总人数的65.5%;35岁以下青年教师100%具有硕士学位,4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有16人,占其总数的72.7%。在职教师中,有省政协委员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人才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人。国家“863”资源环境领域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1人,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1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理事1人。“双师型”教师比例高,有国家注册设备工程师5人,国家注册环评工程师4人,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及注册造价工程师各1人。通过校外引进与校内培养并举等一系列措施,构建了一支年龄、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并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养成了老教授传帮带,年轻教师潜心教学实践的教学风气。
注重产学研结合。本专业始终坚持“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服务建设”的专业定位,强调服务社会。教师承担了国家 “863” 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水专项子课题等课题的研究工作,年均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分别与中国石油和南京化学工业园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了“南京工业大学-中国寰球工程公司环境新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南京市化工污染事故应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江苏省化工污染控制与事故应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多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