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快哉此风赋》全文是什么?
1.苏轼《快哉此风赋(并引)》
时与吴彦律、舒尧文、郑彦能各赋两韵,子瞻作第一第五韵,占“风”字为韵。余皆不录。
贤者之乐,快哉此风。虽庶民之不共,眷佳客以攸同。穆如其来,既偃小人之德;飒然而至,岂独大王之雄。若夫鹢退宋都之上,云飞泗水之湄。寥寥南郭,怒号于万窍;飒飒东海,鼓舞于四维。固以陋晋人一吷之小,笑玉川两腋之卑。野马相吹,搏羽毛于汗漫;应龙作处,作鳞甲以参差。
2.译文:其时,我与吴彦律、舒尧文、郑彦能等人各用两种韵脚写赋。我用的是第一、第五两韵。
有德之人的乐趣,在于那风带来的快乐。即使普通百姓享受不到,在座佳宾眷恋好风的心意都是相同的。她来得庄严而轻缓,却压倒了世上的邪气。飒飒作响,难道她只给大王带来好处吗?
至于说历史上所提到的风有形形色色:春秋时代,令鸟儿退着飞过宋都的不祥之风;汉王饮酒泗水河边,引他高歌的狂风;南郭上空吹晌万千孔窍的吓人的风,东海之上没有准则的东西南北风;当然还有那被当作嘲笑对象的剑口的小风,和玉川子饮茶后腋下生出的卑下风,以及将灰尘、羽毛搅得满天飘舞的肮脏风,把振起鳞甲的飞龙送上天去的多事的风。
【注释】
1、“引”中三人之一的舒尧文,曾与苏轼有信件往来。现《苏轼文集》收有《答舒尧文二首》。一首是在湖州所写,信中有“虽未相识"之语,可见此赋不能作于此时。另一首在黄州,答覆他求教拜师之事。可见此赋有可能写于此时或稍后,即元丰三年(1 080)至元丰七年(1084)之间。又,元丰六年(1083)六月,黄州张偓佺曾为苏轼建有“快哉”一亭,苏轼曾作《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有“千里快哉风"之句。说不定苏轼与友人也曾在此亭为韵作赋。
2、即“序"。为避祖父苏序的名讳,苏轼常以“叙”或“引”替代。
3、赋两韵:用两种韵脚写赋。例如本赋即用二韵。
4、庶民:百姓。此句用宋玉《风赋》典:“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凤耳,庶人安得而共之?”此句用其意。
5、眷佳客以攸同:佳客留恋这好凤的心情却是共同的。佳客:指限前的三位笔友。攸同:所相同的。
6、穆如:清和,指风初起微而缓。
7、偃:压倒。小人之德:指邪行之人的品德。此旬反衬来风很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