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及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展开全部
综合与实践是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拓展的特色领域。它反映了数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笔者感到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没有得到广大数学教师的重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就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索,试图探寻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现状
“综合与实践”在数学课程建设和学生能力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意识的差异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笔者就本校(农村小学)38位数学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在“深入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9人中,能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展有效评价的仅有4人,只占调查人数的10.5%。由此可见,“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大部分教师只是应付了事,有的干脆不上。
调查显示,由于教师意识和教学条件等因素,致使“综合与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策略探寻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课程的全新领域,它需要教师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整体的教学观。笔者以为,要切实推进“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教师要从教材内涵、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角度开展研究,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
1.研究教材体系,挖掘活动内涵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内容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的目标又不仅限于这三个数学本体知识。笔者整理了现行人教版教材小学阶段“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后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
(1)以数学本体知识为依托
纵观现行人教版教材小学阶段的24个“综合与实践”内容,都是在学生学习相关数学本体知识后安排的实践活动。第一学段以单一知识点的实践操作活动为主,第二学段以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为主,原则上均以学生就近知识点安排活动。
(2)以生活问题为背景
综合与实践内容的设置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在学生的生活场景中挖掘教学素材。
(3)以参与实践活动为载体
从内容安排上来看,这一领域的教学都必须依赖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活动为研究基础,如实物操作、实地勘查、数据测量、信息整理等。
(4)目标追求多元化
教学目标除了关注数学本体知识的巩固,更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同时,还关注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如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数学美的体验、环保意识、投资意识等。
基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要有效开展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教师必须挖掘每一次实践活动的内涵,恰当地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实践活动,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2.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活动效能
“综合与实践”一般包括:一是进入问题情境阶段;二是实践体验阶段;三是解决问题阶段;四是表达交流阶段。根据内容特点和目标要求,教师在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上要有所转变,教学时间、空间等要素均要体现灵活性和开放性。
(1)在现实情境中开展教学
综合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从学习方式上来说,它是以学生实践体验为主体的,而最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就是现实性的情境,也就是学生身边的问题情境。所以教师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情境。
(2)课内外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
综合与实践涉及实地勘查、数据测量、信息综合等活动,单纯地依靠课内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必须把教学延伸至课外。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内容,明确活动目标与要求,安排合理的活动流程,要具有可操作性,确保学生在课外也能完成活动任务。
(3)自主与合作相结合开展教学
综合与实践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但相对于一般的解决问题而言,其更具有综合性。教学中要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研究的关系,恰当地运用个体研究与小组研究。针对不同的问题层次和情境需求,组建实践活动小组,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3.转移评价重心,关注活动过程
对学生“综合与实践”不以纸笔测试为手段,不追求量化指标,要强调过程性评价,要以“质”的评估为主。
(1)评价时要特别关注: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对结果有无反思的习惯;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与表达。
(2)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监测,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程度、活动经验积累等,运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形式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三、结 语
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拓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大创举,为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打开了一扇门,也为学生开辟了应用数学的新天地,更是提升学生数学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阵地。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内涵,改善教学组织形式,转移教学评价重心,聚焦基本活动经验,有效提升实践能力。
一、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现状
“综合与实践”在数学课程建设和学生能力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意识的差异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笔者就本校(农村小学)38位数学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在“深入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9人中,能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开展有效评价的仅有4人,只占调查人数的10.5%。由此可见,“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大部分教师只是应付了事,有的干脆不上。
调查显示,由于教师意识和教学条件等因素,致使“综合与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策略探寻
“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课程的全新领域,它需要教师具有开阔的视野和整体的教学观。笔者以为,要切实推进“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教师要从教材内涵、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角度开展研究,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
1.研究教材体系,挖掘活动内涵
“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内容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的目标又不仅限于这三个数学本体知识。笔者整理了现行人教版教材小学阶段“综合与实践”领域的内容后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
(1)以数学本体知识为依托
纵观现行人教版教材小学阶段的24个“综合与实践”内容,都是在学生学习相关数学本体知识后安排的实践活动。第一学段以单一知识点的实践操作活动为主,第二学段以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为主,原则上均以学生就近知识点安排活动。
(2)以生活问题为背景
综合与实践内容的设置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点,在学生的生活场景中挖掘教学素材。
(3)以参与实践活动为载体
从内容安排上来看,这一领域的教学都必须依赖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活动为研究基础,如实物操作、实地勘查、数据测量、信息整理等。
(4)目标追求多元化
教学目标除了关注数学本体知识的巩固,更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同时,还关注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如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数学美的体验、环保意识、投资意识等。
基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要有效开展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教师必须挖掘每一次实践活动的内涵,恰当地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实践活动,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2.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活动效能
“综合与实践”一般包括:一是进入问题情境阶段;二是实践体验阶段;三是解决问题阶段;四是表达交流阶段。根据内容特点和目标要求,教师在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上要有所转变,教学时间、空间等要素均要体现灵活性和开放性。
(1)在现实情境中开展教学
综合与实践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从学习方式上来说,它是以学生实践体验为主体的,而最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就是现实性的情境,也就是学生身边的问题情境。所以教师的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挖掘问题情境。
(2)课内外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
综合与实践涉及实地勘查、数据测量、信息综合等活动,单纯地依靠课内教学是无法完成的,必须把教学延伸至课外。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活动内容,明确活动目标与要求,安排合理的活动流程,要具有可操作性,确保学生在课外也能完成活动任务。
(3)自主与合作相结合开展教学
综合与实践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但相对于一般的解决问题而言,其更具有综合性。教学中要处理好自主探索与合作研究的关系,恰当地运用个体研究与小组研究。针对不同的问题层次和情境需求,组建实践活动小组,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3.转移评价重心,关注活动过程
对学生“综合与实践”不以纸笔测试为手段,不追求量化指标,要强调过程性评价,要以“质”的评估为主。
(1)评价时要特别关注:能否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对结果有无反思的习惯;是否积极参与讨论与表达。
(2)加强学生实践活动的过程监测,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程度、活动经验积累等,运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形式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
三、结 语
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拓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大创举,为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打开了一扇门,也为学生开辟了应用数学的新天地,更是提升学生数学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阵地。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教师要准确把握教材内涵,改善教学组织形式,转移教学评价重心,聚焦基本活动经验,有效提升实践能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