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与越南的七次战役
中国历史上与越南的七次战役
决定了越南到底是属国还是藩属国
中国与越南自古以来关系密切,越南古称交趾、安南等,宋朝以前设郡府管辖。元末战乱时,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离。公元1407年,大明再次出兵攻破越南,并在越南设置大量的府县机构,越南又重新纳入中国统治。“越南”一名是嘉庆册封,一直沿用至现代。而越南与中国的关系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北属时期(属于中国一部分),一个是内皇外王时期(属于中国藩属国),在不同朝代是相互交替的。
1.秦攻百越之战
简介:秦统一六国后,集七国力量发兵五十万,开始南征百越。秦始皇发动对百越的战争共有三次,称为“秦始皇三征岭南”。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方向包含今两广、云南、越南北部等地。战斗之后设立南海,桂林,象三郡,其中象郡包括广西西部和越南北部,从此越南北部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在越南被称之为北属时期。
影响:岭南和越南纳入中国版图。
2.汉平南越之战
简介:秦朝灭亡后,南征百越的赵佗在岭南自立了南越国,原本赵佗是向西汉称臣,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南越当地土著不同意继续称臣,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进攻南越国,灭了南越国,重新在越南北部设立了交趾等三郡进行管理。
影响:岭南地区首次完整的进入了大一统朝代的版图内,其中越南部分进入漫长的北属时期,中间虽然有多次起义及地方割据,但是直到公元970年,丁部领称帝,越南才正式重新脱离中国统治。
3.五代十国的白藤江之战
简介:五代十国的白藤江之战是指公元938年南汉政权与静海地区(今越南北部)军阀吴权之间的战争。当时南越发生叛乱,向南汉求救。南汉国主刘龑早已有吞并交趾的野心,趁机任命儿子刘弘操为静海节度使,封交王,率水军出兵交趾。但是由于季节多雨且道路难行,再加上叛乱将领吴权早已做好准备,并设伏兵。结果南汉军大败,损失过半。
影响:吴权击败南汉军后,在939年称王,建立吴朝,南汉也不再南下攻打交趾,越南(交趾)开始走向自主独立发展道路。
4.宋越的白藤江之战
简介:又被称为宋越之战。公元979年,越南丁朝宫廷发生内讧,废太子杀了太子,然后又被宦官杀死。宋朝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宝上奏宋太宗,趁着内乱赶紧去讨伐,宋太宗应允,并发兵南下。丁朝太后杨云娥得知宋朝将要南下,令大将黎桓整备兵马,结果没想到黎桓阵前自立为帝,建立了前黎朝。黎桓设计诈降,结果大败宋军。黎桓在宋军退兵之后,试图与宋朝重新修好外交关系,并遣使向宋朝朝贡,遣还俘虏,上表谢罪,同时要求宋朝承认其在越南的统治地位。
影响:经此一役,北宋彻底丧失了染指交趾的机会,最终在公元987年承认了黎桓的统治地位。
5.元越的白藤江之战
简介:指的是元朝军队与越南陈朝之间的战役。蒙古两次讨伐越南陈朝均遭失败,到了忽必烈时期,决定第三次南下。忽必烈先是拉拢了一些越南宗室,做好内应,同时发兵五十万。战役之初,元军一路势如破竹,进入越南北部,但是粮草被劫,只能撤回琼州。后来再次进军到越南红河三角洲附近,又被止步于此。水军也是互有胜负,但谁也无法攻灭谁。此后,元、越双方都宣称自己在战争中取得大量胜仗。但是《元史》中没有关于白藤江战役的记载,《新元史》则有记载元朝水军在撤退时遭到陈军的伏击,全军覆没,但也没有提到战场的位置。
影响:越南再一次从中原王朝跳脱,为日后中越关系埋下了伏笔。
6.明征安南之战
简介:又称明越战争,越南称为明与大虞战争,指朱棣派军征服越南胡朝(大虞国)的战争。越南再一次发生内讧,宰相黎季犛杀越南帝并自称太上皇,立自己的儿子为帝,朱棣误以为安南陈氏没有后代,只能封黎季犛为王。结果陈氏还有一个小孙子偷跑出来,投靠了朱棣。黎季犛又设计迎请陈氏,结果伏杀明朝五千护送大军,朱棣大怒,命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沐晟为副将军,率兵号称80万征讨安南。这次明军攻无不克,连下越南东西两都,俘虏黎季犛父子。明朝后下令改安南为交阯,设交阯布政使司。
影响:是越南最后一次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也叫明属安南时期。
7.清安南之役
简介:又称清平安南之战、清越战争,是指乾隆末年,清朝与安南西山朝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这次战争起因还是越南发生了内讧,阮氏想取黎氏代之。乾隆认为,黎氏传国日久,且臣服天朝最为恭顺,今突然被强臣篡夺,不能置之不理。结果一路平推,顺利帮助黎氏复国,正当黎氏庆祝时,又被阮氏偷袭,连带清军也被打败。乾隆大怒,派福康安再次率大军前往安南,最终逼迫阮氏投降。后来乾隆认为黎氏屡次丢国,已经失去人心,没有恢复的希望,便正式承认了阮氏地位。
影响:清朝与阮氏安南的宗藩关系正式确立。两国关系步重新入正常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