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47都生产不了
AK47都生产不了
东欧局势不明,而乌克兰方面则开始公开放出一些民众参与军事训练的图片。可见部分民众甚至是妇女们手持木片临时做成的“枪支”,进行基本的单兵战术初级训练。于是有人评价这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也有人说:这是乌方故意的对全球“卖CAN”,目的是获得更多的关注或者援助;最好是能直接而快速的加入欧M或者北约。也有人说了,既然是临阵军事训练,干嘛不人手一把真正的AK47突击步枪,这样训练岂不是更加事半功倍?而用一把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木头枪训练,最终的体验毕竟与操作真枪实弹相差十万八千里,这种所谓的临战训练完全就是作秀。说到这里也有人反驳:上来就给从来没碰过枪的普通民众发放真枪实弹,恐怕还没等战争开始,自己人之间就因为枪支走火或者其他原因相互扫倒一片了,属于典型的敌未至而自先乱。因此初级训练使用木头枪也是可以理解的。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当今的乌克兰,居然连AK47都生产不了
既然乌方上层急于想加入欧M或者北约,而且通过这种方式积极寻求西方的紧急武器援助,那么除了现在陆续到位的标枪反坦克导弹等相对比较高档的西方武器系统外,如果有发生大规模冲突的苗头,防御方必然全民动员,那么美欧也应该援助一些基本的轻武器,比如M16或者M4卡宾枪。毕竟西方大部分轻武器和俄式轻武器从二战以后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而乌方基层民众的临时军事训练,手里拿的木头枪,明眼人一看就是根据AK47突击步枪的外形加工的。如果到时候西方援助的M4等枪支运到,并且再大批量下发到这种“经过初级训练”的乌方民兵手里,岂不是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毕竟M4对比AK47,不论从内部构造还是使用习惯,都相差很大。这样一来,现在用木头AK47的临时教学或者叫初级训练的模式,岂不是都白费功夫?等于临阵磨枪的“枪”,基本样式都没有搞对!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当今的乌克兰,居然连AK47都生产不了
出现这种情况,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是有深层次原因的。虽然从六七年前开始,俄乌之间就进入了对抗状态,而且东部的个别州还枪炮声一直持续不断。但是双方缠斗使用的主要武器系统,仍然基本都是前苏联的制式。从坦克、大炮、导弹一直到轻武器,大致都是如此。2015年冲突之后,英美才开始往乌方逐步输入标枪等较为先进的西式武器,不过到目前绝大部分还没有在战场上实际使用过。而除去极少数的西方雇佣单兵,大部分乌方的一线参战人员,实战使用的步枪也是苏式的AK47或者AK74为主。也就是说M16或者M4,包括西欧各国制造的自动步枪,出现在实战战场的情况仍然不多。不过不能确保北约将来不会向乌方大规模输出西式突击步枪等轻武器。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外界很少知道的、隐蔽的关键因素。这就是截止目前,乌克兰方面居然无法自行生产任何一把AK47或者AK74,甚至连为这两种突击步枪配套的子弹的生产能力都没有。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当今的乌克兰,居然连AK47都生产不了
一个曾经生产过重型洲际导弹和6万吨级中大型航母的地方,还有哈尔科夫机械厂这种可批量下线T80坦克的“重工业核心区”,到现在居然到了生产不了最基本的突击步枪和配套子弹的程度,着实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不过如果了解前苏联轻武器的生产历史,再加上对乌克兰最近30年军工体系快速没落的了解,就知道出现这种情况纯属咎由自取。AK47差不多是一种最有代表性的苏式轻武器,被认为在全球生产了1亿支以上,配套的子弹更是上百亿计。这种突击步枪,曾经出现在二战以后到当今的所有战争和冲突之中,AK47系列造成的人员伤亡也以百万计,因此被看做是轻武器世界的“氢弹”。很多人都知道AK47之所以得名,是因为AK两个字母,A代表全自动武器,K是设计者卡拉什尼科夫的姓氏;而47则代表这种突击步枪最早定型是在1947年。但是如果再问,AK47系列突击步枪的原版,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当今的乌克兰,居然连AK47都生产不了
是在哪里加工生产的?恐怕90%的人都回答不上来。AK47并不算突击步枪的鼻祖,最早大规模实战装备的突击步枪,应该是德国的STG44。AK47在外观上有点像“整容后”的STG44。但两者的内部构造和自动原理有很大的不同。AK47仅仅在外观上部分借鉴了STG44;但整体设计有其原创意义。AK47最大的优势就是使用可靠性高。不论风云雨雪,还是潮湿泥泞,AK47拿起来都可以打。而同代的西式突击步枪,在恶劣环境下多多少少都会出故障。AK47还有结构简单、维护较少的优点,因此就算文化层次很低的文盲和儿童都可以快速掌握使用方法,这也是AK47突击步枪出现在全球各种冲突中的重要原因。AK47的皮实耐用,根本原因在于采用了活塞导气模式,可以封闭导气管防止杂物进入;另外枪机主要零部件公差大,因此容易确保随时打响。AK47作为一种成功设计,曾经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或地区进行仿制和许可生产。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当今的乌克兰,居然连AK47都生产不了
甚至一些西南亚有经验的造私枪的小作坊,都可以自造AK47。那么为何乌克兰作为当年全苏联军事重工业排名第一的地区,到今天反倒造不出来了呢?这就在于AK47的苏联原版,从来就没有在乌克兰地区生产过。前苏联制造的原版AK47,基本都是在伊热夫斯克军工厂生产的。极少有人听说过伊热夫斯克这个地方,这其实是乌拉尔山中部的一个历史有名的军工小城,位于喀山东北部数百公里。伊热夫斯克军工厂专门造枪支和轻型机关炮,其实从沙俄后期就开始了。1900年左右,沙俄花费巨资从欧洲大量引进造枪炮的专用机床等设备,然后选择了外界很难到达的,乌拉尔山区的小城专门来造枪。这也算是接受了拿破仑入侵的历史教训。而二战期间,德国入侵最深入的陆地推进线,距离这个造枪小城也有1500公里以上。这也证明了沙俄时代选择在这里造枪的先见之明。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当今的乌克兰,居然连AK47都生产不了
整个苏德战争期间,伊热夫斯克军工厂一共制造了1130万支步枪、机枪、反坦克枪和战斗机上的专用机枪,比二战期间德国所有兵工厂同期制造的枪支总数,还多100万支。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不小的贡献。而二战结束后,卡拉什尼科夫等现代造枪大师,也基本在伊热夫斯克军工厂和配套的枪支研究所工作。1974年又推出了5.45毫米口径的AK74系列,到目前仍然是俄方和少数进口这种枪械国家的基础性武器。不过AK74不单纯是在伊热夫斯克军工厂生产,还有部分批次,是在莫斯科以南的图拉兵工厂生产的;但是原版AK47基本上只在伊热夫斯克军工厂一个生产单位。在苏联时代,乌克兰作为重工业和各种研究所的聚集之地,主要用于生产洲际导弹、大型舰艇和主战坦克等更高端复杂的装备。完全没有想过要自己单独研发和制造突击步枪。而分家另过后,却突然发现自家连基本的造枪能力都没有了,毕竟伊热夫斯克和图拉2大专门造枪的军工厂都不在乌克兰。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当今的乌克兰,居然连AK47都生产不了
一开始乌克兰方面似乎并不着急。首先可能是没想到二三十年后,会与曾经的一家人大大打出手;更主要的是,苏联解体后,留在乌克兰境内的各种军火曾经堆积如山,完全没想到有一天会到连突击步枪和配套的子弹都缺乏的地步。而随着最近七八年的实战消耗和各种神奇的“军火库连环大爆炸”,乌方手里的突击步枪和子弹已经不多了。而想自己组织生产?却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乌境内的大部分军事工业已经全面没落,造航母的船厂已破产清算,哈尔科夫机械厂5年下来,只生产了1辆新坦克。虽然落后国家的小作坊也可以仿制AK47,但那都是样子货。真正射击上万发子弹都不会出故障的实战突击步枪,还必须由正规军工厂出品。再说制造高品质轻武器,需要花费巨额外汇进口精密机床,培养本国的高级技工;这些方面当今的乌克兰要什么没什么,拿头去造新AK?一个曾经可以独立造航母和洲际导弹的地方,最终到了全民摆弄木头枪的程度,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