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岩型铜矿床及其蚀变特征 10
展开全部
1905年发现世界上第一例斑岩型矿床——宾厄姆(Bingham)铜矿。矿工们在开采石英二长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中的细脉浸染状铜矿的过程中,起用了“斑岩铜矿” (porphyry copper deposit)一词,所以斑岩型铜矿又称为细脉浸染型铜矿。斑岩铜矿是世界铜矿最重要的工业类型,储量约占世界铜储量的55%,且多集中在大型-超大型斑岩矿床中。
斑岩型矿床强调与小岩体有关,矿体主要产于其中或毗邻的围岩中,由细网脉浸染状、单脉/细网脉浸染状、角砾状或角砾/网脉状矿石组成矿体。在时间上,斑岩铜矿形成的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斑岩铜矿床目前发现较少。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三个大的成矿带:环太平洋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中亚成矿带(古亚洲)。
其形成条件:1、构造,(1)板块构造:超大型斑岩铜矿是板块俯冲的产物,形成超大型斑岩铜矿最直接、最有利的构造作用是洋壳俯冲。太平洋东岸是超大型斑岩铜矿成矿的最有利部位;(2)大型基底构造交汇控制超大型斑岩铜矿田的形成。如北美西部斑岩铜矿具有两个展布方向:矿带整体展布是沿北美西岸前寒武纪克拉通边缘活动带展布,具体的矿床聚集区均显示出沿北东向线性构造分布。2、围岩,含矿斑岩常常是经过多次侵位的浅成杂岩体,斑岩常具有爆破角砾岩筒和顶部及接触带广泛发育的裂隙。3、含矿斑岩体,(1)岩性,以中酸性为主,主要属钙碱性岩系列。斑岩铜矿的含矿岩石有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石英斑岩等;(2)产状和构造:与超大型斑岩铜矿有关的斑岩主要是浅成斑岩,其形成深度在2~3km左右。岩体呈岩株状,剖面上呈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岩石顶部及围岩均很破碎,并被后期岩脉及石英脉充填,有的形成蜘蛛网状。岩体多呈被动侵位,呈多期、多阶段侵位的杂岩体产出,绝大多数超大型斑岩铜矿均发生过大规模的隐爆作用。(3)高铜背景值:岩浆中富含铜是成矿的必要条件,但成矿与否主要取决于富含挥发份的热流体相能否产生以及流体相的成分。因此斑岩成矿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1)岩浆中富含一定量的水,并且大多数水能在结晶过程中与各类卤化物一起形成独立流体相从熔体中分离出来;2)由此产生的流体相包含足够成矿的金属物质;3)随着温压的降低及与围岩的反应导致金属成分沉淀。
蚀变分带:自中心向外依次出现:1、钾化带(钾质蚀变带):钾长石、黑云母化;2、石英-绢云母化带(似纤枚岩化带):石英、绢云母,少量黄铁矿;3、泥化带(粘土化带):高岭土,绢云母,石英,绿泥石;4、青盘岩化带: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石英,黄铁矿。上述四个带在一个矿床中不一定都存在,但在我国的大部分斑岩型铜矿床都具有以下特点:1、2带最重要,其强度与范围直接控制矿化规模;3带不发育;4带范围广,虽不含矿,但为有效找矿标志。
斑岩型矿床强调与小岩体有关,矿体主要产于其中或毗邻的围岩中,由细网脉浸染状、单脉/细网脉浸染状、角砾状或角砾/网脉状矿石组成矿体。在时间上,斑岩铜矿形成的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斑岩铜矿床目前发现较少。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三个大的成矿带:环太平洋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中亚成矿带(古亚洲)。
其形成条件:1、构造,(1)板块构造:超大型斑岩铜矿是板块俯冲的产物,形成超大型斑岩铜矿最直接、最有利的构造作用是洋壳俯冲。太平洋东岸是超大型斑岩铜矿成矿的最有利部位;(2)大型基底构造交汇控制超大型斑岩铜矿田的形成。如北美西部斑岩铜矿具有两个展布方向:矿带整体展布是沿北美西岸前寒武纪克拉通边缘活动带展布,具体的矿床聚集区均显示出沿北东向线性构造分布。2、围岩,含矿斑岩常常是经过多次侵位的浅成杂岩体,斑岩常具有爆破角砾岩筒和顶部及接触带广泛发育的裂隙。3、含矿斑岩体,(1)岩性,以中酸性为主,主要属钙碱性岩系列。斑岩铜矿的含矿岩石有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石英斑岩等;(2)产状和构造:与超大型斑岩铜矿有关的斑岩主要是浅成斑岩,其形成深度在2~3km左右。岩体呈岩株状,剖面上呈上大下小的蘑菇状。岩石顶部及围岩均很破碎,并被后期岩脉及石英脉充填,有的形成蜘蛛网状。岩体多呈被动侵位,呈多期、多阶段侵位的杂岩体产出,绝大多数超大型斑岩铜矿均发生过大规模的隐爆作用。(3)高铜背景值:岩浆中富含铜是成矿的必要条件,但成矿与否主要取决于富含挥发份的热流体相能否产生以及流体相的成分。因此斑岩成矿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1)岩浆中富含一定量的水,并且大多数水能在结晶过程中与各类卤化物一起形成独立流体相从熔体中分离出来;2)由此产生的流体相包含足够成矿的金属物质;3)随着温压的降低及与围岩的反应导致金属成分沉淀。
蚀变分带:自中心向外依次出现:1、钾化带(钾质蚀变带):钾长石、黑云母化;2、石英-绢云母化带(似纤枚岩化带):石英、绢云母,少量黄铁矿;3、泥化带(粘土化带):高岭土,绢云母,石英,绿泥石;4、青盘岩化带: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石英,黄铁矿。上述四个带在一个矿床中不一定都存在,但在我国的大部分斑岩型铜矿床都具有以下特点:1、2带最重要,其强度与范围直接控制矿化规模;3带不发育;4带范围广,虽不含矿,但为有效找矿标志。
拉瓦锡
2024-11-14 广告
2024-11-14 广告
拉瓦锡(北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Lawaxi (Being)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是一家专业生产纳米材料,高纯金属原材料。高熵合金材料、真空镀膜材料、3D打印球形粉未材料,并致力于研发高熵合金...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拉瓦锡提供
展开全部
斑岩型铜矿床主要与火成岩有关,由于这一类火成岩具有“斑状结构”,因此将与这类火成岩有关的铜矿床称为“斑岩型铜矿床”。斑岩型铜矿床的形成与中深成的火山岩侵入有关,象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岩浆的侵入导致了围岩蚀变,沿侵入岩体的中心,不同的围岩蚀变呈环带分布。铜矿体一般产在侵入岩体的内部或与围岩的接触带上。铜的来源一般是随着岩浆的上侵,从深部被岩浆携带上来。这一类矿床的主要原生矿物是黄铜矿和斑铜矿,规模一般较大,但品位较低,一般为0.5%左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