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实用类文本的解答思路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22-06-05 · TA获得超过103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万
采纳率:77%
帮助的人:479万
展开全部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昂立教育
2019-12-13 · 源于交大,专注中高考
昂立教育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我国古代的论说文源远流长,先秦诸子的书都可以看成是论文集。《战国策》等书中保存的纵横家的说辞,有很多也是论文。在现存的文献中,单篇的论文以贾谊的《过秦论》为最早:全书系统地阐述了贾谊的思想和主张,《过秦论》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因此还不是纯粹的单篇论文。
论说文的写作特点,和今天的论说文差不多,做到说理深刻、逻辑严密、条理清楚才是好文章。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家刘勰把心、理、辞看成是写论说文所必需的三个条件:心里想得正确清楚,才能说得明白深刻、没有漏洞破绽;而遣词造句精审严密,又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条件。我们欣赏分析论说文时,就应该从这三方面着眼。
一、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论说文,风格不同。
自汉代以至南北朝,或有意铺排,或着意对偶,而其论述的展开往往是层层推理,沿着一条线索直贯而下,层次比较简单。
唐代自韩、柳起,就很讲究文章的波澜起伏、回转曲折,其变化奇诡多端,使人莫测;而作者的结论,就在这中间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到了宋代,以苏轼为代表,除了继承前代遗风之外,又有了通畅明快、气势浩然的特色。试以贾谊《过秦论》和韩愈《杂说一》作一简单比较,看一看这种区别。
《过秦论》一般被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依次叙述:秦从孝公起日益强大;其他诸侯网罗人材、合纵缔交以攻秦,反为秦所败;延至始皇帝,灭山东六国统一天下;此后秦行愚民弱民政策,想传业万世;但陈涉揭竿而起,很快就推翻了秦;结论:秦之速亡,是由于在靠暴力取得天下后却不能施仁义以守业。
中篇承上篇继续论述秦不能安民的过失:首言处于战国动乱之后人民思安;次言秦始皇帝“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再言秦二世更为暴虐,以致国事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得出结论:“故先王见终始(事情的开头与结尾)之变,知存亡之机(关键),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
可以说:上篇以述代论,从事实中引出作者所要论述的命题;中篇才做了系统的推论,历史事实的叙述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其论述如千丈瀑布一泻而下,较少纡徐曲折。
再看《杂说一》。这是一篇不过一百一十几字的短论: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云从之矣。
(灵于龙:比龙还“灵”。茫洋:即汪洋,浩瀚无际的样子。玄:玄冥,指广大空间。薄:迫,接近。伏:等于说遮蔽。景:同“影”。震:指雷。神:动词,指其变化很神奇。水:动词,流水,降水)
文章的主题是论云、龙关系,借以喻指君、臣应该互相依赖和帮助。文章虽短,却富于变化。先说云“弗灵于龙”;“然龙乘是气”句一转,得出“云亦灵怪”的结论;说到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处又是一个波折;“然龙弗得”句却又把意思扭转回去。然后发出“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的感叹,最末从《周易》引出“云从之矣”以作结,言已尽而意未穷。全文如沿路盘山,时进时退,而每次的退也都是在进,步步深入,循环上升,极尽奇宕变幻之能事。在韩愈的那些长篇论文如《原道》、《原毁》等篇中,这种手法的运用更为典型。
三、以《师说》为例,从内容上赏析论说文章的角度
要注意找出论说文中对事物和事件做判断的语句,互相联系起来,对文章主旨进行把握。
《师说》旨在透过一系列的论据证明「古之学者必有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三方面的道理。当时世俗人不知古之学者必有师,只以为年纪不是大于自己的话,他的贤能一定不及自己,韩愈看到此点,借李蟠拜自己为师、跟从自己学习,发表议论,韩愈的构想是以十七岁那么年轻的学子从自己学习,而自己年纪比他大很多,但也不敢以年长自居贤位,而说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说话,足见师的重要及师其道而非师其年长的道理。而且「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之提法非常新颖,将师之角色具体定义,使当时老师作为「授其书而习其句读」的普通层次提升到授儒家之业、解儒家之惑之新高点,立意高远。
好的论说文一定有强大的说服力,要学会发掘作者的论述思路。
在文章中,他先是提出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认为师的角色是传承儒家道统、讲授儒家经典、解决学生面对的学问及人生困感,师的作用的确如此重要,令人难于辩驳。韩愈进而提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之道理,人学习的是道理,最先能领略道理的人就可以为师,这与年纪、贵贱都无关系,能力优胜者自可在某一范畴为师,这更是难于质疑的提法。接着,韩愈举出古之圣人亦有师、今之愚人竟谓可以无师,今之士大夫择师教子、而自身却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而士大夫们都以从师为耻三项论据,有力地证明师之不可或缺,以及不从师之愚。作者进而引伸,以圣人孔子转益多师为例,说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道理,以万世师表为例,说服力自然不庸置疑。作者最后说明本文写作动机,引师事自己的十七岁少年为例,证明自己就是一位躬行师道者。在全文对比、衬托论证手法下,通过层层推进,「古之学者必有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核心论题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附:徐汇高三一模卷http://www.newclasses.org/ziliao/4_1_6_1_2017_8_1/ehjrt.html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北京甘老师
推荐于2016-12-01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98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48万
展开全部
文章线索

①人物的见闻感受或事迹;②物品;③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的发展变化;⑤时间。

2. 寻找线索的方法

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3. 表达方式的分类

①记叙;②议论;③说明;④抒情;⑤描写。

4. 描写的种类

①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②人物描写(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

③正面/侧面描写; ④细节描写。

5. 外貌(肖像)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性格等;

②表现了文中的“我”(作者)的心理感受。

6. 神态描写的作用

表现了人物××的心理状态或思想性格等。

7. 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②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8. 心理描写的作用

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9.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时间的时间和地点; ②渲染××环境气氛;③烘托人物的××情感;

④预示人物的××命运;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0.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②渲染××环境气氛;

③衬托人物心情;④推动情节发展。

11. 其它常用的描写方法

①从视、听、味、嗅、触觉来描写;

②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12. 说明的顺序

①时间顺序;

②空间顺序(由表及里,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等);

③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概括到具体,由一般到特殊,由特点到用途等)。

13. 说明方法的种类和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使人们更了解说明对象……的特点;

②列数字:通过具体的数字,使说明更准确,令读者更信服;

③作比较:通过比较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

④分类别;⑤打比方;⑥下定义;⑦引资料;

⑧画图表。(只考前三种。)

14. 议论句或议论段的作用

①引发读者思考;②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

③突出中心;④升华主题;⑤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15. 论证的方法

①摆事实;②讲道理;③正反论证;④比喻论证。

16. 论据的作用

①道理论据:通过XX的话,证明(强调)了……的观点;

②事实论据:通过……的具体事例,说明了……的观点;

③反面论据:通过……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了……的观点,是论证更严密,更全面;

④比喻论证: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17.寻找论点的方法

①察看文章标题是否本文论点。标题要注意,是文章讨论的话题还是论点;如果是论点,表述是否完整;

②划分层次,区别引论、本论、结论部分;

③在文章标题、本论和结论部分找出有可能的句子;

④本论和结论中有可能的语句,排除作为论点分析、提出倡议和补充论点的语句;

⑤在最有可能的语句中,选出表述内容作完整,语言最简捷的作为论点;

⑥原文句子内容都不完整的,将有关语句重新组织完整。

附:议论文一般结构:引论(提出论点;是什么)+本论(分析论点;为什么)+结论(总结论点;怎么办)。

引论的结构:①直接提出论点;②通过具体事例、生动比喻或引用名言引出论点;③通过反面引出论点。

本论的结构:①“事例+分析”或“分析+事例”;②正反论证;③并列式的分论点。

结论的作用:①总结全文;②补充论点,使论证更严密;③提出倡议。

18.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9. 语段的表现手法或写作手法

衬托、象征、悬念、铺垫、映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明线暗线等。

20. 衬托(侧面烘托)的作用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21. 欲扬先抑的作用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22.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作用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23. 悬念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24. 文章使用第一人称的作用

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25. 文章使用第二人称的作用

表达了强烈的情感。

26. 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一 在内容上:通过描写……,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在结构上:

⑴ 文章开头——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⑵文章中间——①承上启下

(过渡);②为下文埋下伏笔;③照应上文某个句子或细节。

⑶ 文章结尾——①点明主题,揭示文章中心;②升华/深化文章中心(主题);③首尾呼应。

27. 对具体句子的品析

①先看句子本身:有无修辞手法(什么修辞,修辞的作用);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没有关键性的

词语。

②看这句句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讨论句子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③联系文章中心,分析句子在表现主题上的作用。

④联系自己,谈谈对这句句子的理解。

28. 划分段落层次的方法

①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②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③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④总分总(掐头去尾)。

29. 概括层意的方法

①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

② 概括法:记叙段落:记叙××人××时××地何种情况下做××。(注意原文强调的什么);描

写段落:描写+××景物+××特征。抒情的段落:抒发怎么样的感情。

③ 叠加法:有些文段有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就要把表达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30. 概括人物性格的方法

①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

②分析人物的语言、行为进行概括。

31. 概括文章主旨

强调:①文章内容;②主题思想;③作者感情。

文章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附:概括一件事:时间+地点+(怎样的)主人公+事件。(如果有特殊重要的细节/情节需要强调,则必须在概括中有所反映。)

32. XX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①对词语意思进行解释;

②判断该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③说明去掉该词后可能引发的歧义;

④小结(该词语使语言更准确)。

形容词或副词类的词语在句中一般作用有:表修饰;表限制;表强调。

动词的作用:该词准确的写出(表现)了对象……的特点。

关键词的作用:为中心服务。

33. 选择具有表现力的句子来分析

①分析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②分析句式之美;

③分析句子包含的哲理;

④分析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为表现人物性格或文章中心服务)。

34. 修辞方法的作用

比喻: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②议论文中,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拟人必须要模拟的人动作、神态、语言等。)

排比:①增强语气语势;

②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③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④通过排比句写出了各式形式的……

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

(反复强调的是被重复的词语本身;排比强调的是句式,而不是被重复的词语。)

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偶:①语言简练工整;

②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

③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对比: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

反问:①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②引起读者反思。

设问:①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

②用在段落开头或结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脉络清晰。

引用:①说明文、记叙文:既形象地描绘了……,又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趣味盎然。

②议论文:增强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

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35. 整句(对偶句)的作用

形式整齐,韵律和谐,充满美感,形象地写出了……

36. 疑问句的作用

造成悬念。

37. 分析具有哲理的句子

①形象而含蓄地表现了……;

②具有……的言外之意;

③富有哲理;

④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

38. 给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①核心人物;②核心事物;

③核心事件;④作者情感。

39. 以……为标题的好处

①标题具有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兴趣;

②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③标题是凝结着作者思想感情的对象,具有象征意义。

40. 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文言文中,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来回答”,可能就是选择文中恰当的句子翻译。

41. 标点符号的作用

破折号:①补充/解释说明;

②表示意思的递进;

③表示意思的转折;

④表示声音的延长。

省略号:①表示内容的省略;

②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垂死或者不忍心说下去);

③表示思维的跳跃(或心情激动);

句号、逗号:表示一般陈述的语气。

感叹号:表达强烈的感情。

引号:①表示引用;

②表示强调;

③表示特殊含义(反语或讽刺)。

冒号:①提示下文;

②总结上文。

42. 分析XX所包含的几层含义

对于要分层分析的问题,如果是并列关系的话,每一层次回答的对象应该是不同的;

如果该词语(句子)是贯穿全文的中心词(中心句),在分析它的几层含义时,应考虑将全文分段以后再回答。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

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

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

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

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1-02-23
展开全部
你好,同学。
其实这个真的是很很简单的问题!
虽然说当时也困扰我一段时间...
但是这个确实要比前面的选择题好拿分多!
其实,我的秘诀就是:多抄答案!
不要笑啊~~我就是抄出来经验的!
一般,我做现代文阅读的顺序是这样的:
1.先把文章问题看一遍
2.划文章关键词句(一会详说)
3.看答案
4.把答案抄上去
你做这种题的时候有没有一种感觉:答案都是有模式的!
简单说就是:你有没有觉得每篇的答案都差不多。
一般这种题无非问的都是中心思想、修辞手法、文章结构。
而答题的关键就在文章里,注意,我的这句不是废话。
你要是经常抄答案的话就会发现,他的答案基本上都是现代文中的原句换一个说法而来的!有的干脆来形容词都不变——这个就是关键词的划法,阅读时注意形容词!!!(你应该知道什么是形容词吧)用文章本身出现的、特别是作者抒情时用的形容词来答中心思想——这个其实也是关键句的划法:作者抒情的句子。一般现代文中包括小说和散文有很多是叙事的,叙事就分为两部分了:叙事和抒情。叙事中有文章结构的答案;抒情中有中心思想的答案!!这种题,你需要做的就是把抒情句子找几个比较不错的抄上去,最好自己变个句型(就是一句话你换个说法)。其实,答案就是这样子的!有好多次考完试,一对答案,我的答案和标准答案错不了几个字~~~~
至于说到修辞,有时候也叫什么艺术形式、艺术特色等等有“艺术”一词的词。
这种就更好答了!!!无外乎就比喻排比偶尔会用夸张(这种句子也算关键句!)————你答题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模式:作者运用了形象巧妙的XX(比喻夸张排比)说明了什么什么东西的什么什么特性,什么什么精神,表达了作者什么什么(文章原有形容词)的情感,为我们展现了什么什么的画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有时候依文章情况还可以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最后总结一句:具有XX的艺术特色。就好啦!!!!多简单!!同样这个模式还适用于古代现代诗歌鉴赏!
说到文章结构就更简单了!!一般问到文章结构的,百分之九十九就是:首尾呼应!把首段尾段中你觉得是关键句的那一句一抄,再一总结就好了!!!太简单了这个!!!!!!
.....
如果不是叙事文,那就是说明文了!更简单,一言以蔽之:抄文章原句!把关键句原句抄上去就可以了!这个一般都比较容易就不详细说了!

改句子,老师只会一瞥,看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扫中间就扫一眼!答题和写作文一样。
注意的地方有这么几个:1.字写的漂亮,不能写的太小太紧!!
2.你尽量把关键字关键句写在醒目的地方!
3.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要写好!
4.不能写的太多,超过给的行数!最好刚刚好,一般自己都能拿捏好。

....
看看~~~现代文答案真的是很简单··~~注意这些就行了~~~现在快考试了·~
你要是不想写(其实,当时我就是不想写),就看看文章看看答案就好了·~注意自己总结规律!!!

以上就是本人现代文应试抄出来的经验~~~~同学,祝你好运!
其实,答语文卷子最大的秘诀就是:把你的字写漂亮点!!不要太挤、大小适中!同样的卷子不同的字,中间可以差20多分·~~一分可就是几万块啊~~

累死啦·~~~~飘走···
PS:我看再加100多分应该不亏吧~~~我这都可以交上去做论文了~~好几千字哎!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