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乌江自刎

 我来答
卢瑞含
2010-05-17 · TA获得超过23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3.5万
展开全部
  “乌江自刎”乃民间传说
  计正山认为“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为民间传说,理由有五。其一,从项羽垓下突围南逃的行踪看:至阴陵后便遭遇汉军围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且汉兵五千骑围之数重。当时项王已经“自度不得脱”。那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遥的乌江呢?东城至乌江须经过东城、建阳、全椒、浚遒、历阳(今定远、滁县、全椒、肥东、和县)绵延二百里皇甫山脉横亘其间,池河、淝河、襄河、滁河纵横阻隔,正可谓山峦重重、湖沼片片。再说项羽垓下兵败,其势也是急转直下的,中间又因取道阴陵、迷途受殆才为汉军追及,而远在三百里之外的乌江亭长,纵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
  其二,从《史记·项羽本纪》通篇结构来看,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由于司马迁曾亲自游历名山大川,所以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的亲切感。且看项王垓下兵败后的行踪:“壁垓下,兵少食尽(夜歌慷慨)———溃围,南出驰走,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渡淮,属者百余人耳(平明)———至阴陵,迷失道(晨雾)———陷大泽汉军追及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时、地迁移,线索清晰而分明。那么,东城之后呢?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就是说,东城这边,项王刚刚想渡乌江,乌江那边“亭长已经舣船以待”了,细心的读者自然会看出玄妙:刚刚还在东城纵马厮杀,转眼已站立乌江边喟然叹息了。难道那浩荡的池河、滁河、那重重山峦沼泽竟任项王一跃而过?其实,是司马迁巧借一个“欲”字,将发生在东城的血战情节,与流传于乌江的民间传说缝缀弥合了。不熟悉这一带地形的人当然不会生疑,他们意念恍惚中误以为(东城)去乌江已经不远,可能就在前边。然而,对这块地形有所了解的人就不免生出种种疑窦,这就是江淮一带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
  其三,作者写项王之所以有船不渡,只因无颜见江东父老。因为“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项王为此心中有愧,忽然悲从中来,不愿过江了。这显然不足为信。首先,八千子弟无一人还,也未必全部为项王而战死,归顺汉王者亦大有人在。再说项王东城末路时,身边仍有二十八骑,这些人自垓下南逃时心中就有目标———为渡江而来,又临危而不离去,其中也应该有归心似箭的江东子弟。还有《史记·灌婴》《汉书·灌婴》都真实记载灌婴“下东城、历阳,虏楚将吏万二千人”。这其中肯定有不少人已经赶到了江边,甚至正在准备渡江,说“无一人还”也是有些夸张的,而夸张正是民间传说的特点。
  其四,定远有个民间传说妇孺皆知,说当年霸王将虞姬娘娘头颅拴在马鞍上一路滴血,直至嗟虞墩《定远县志》详细记载了这个故事。我以为项羽在危难中仍然舍不下爱妃竟一路携来首级,当有“不死不弃”的心迹或誓言,正如《诗经》所吟:“毂则同室、死则同穴”。事不到万不得已,也就是说不到英雄仆地,是不会丢下虞姬首级的。《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近东城”,恰好佐证司马迁关于项王“身死东城”的结论。
  其五,我国人民历来有同情弱者、匡扶正义的善良侠义之心,因而对那些失败英雄,往往以传说来成全其气节,以寄托自己的愿望。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尤其是反抗暴秦战争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对项羽是寄托了诸多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以及项王自愧“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不愿过江”等英雄佳话,也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而司马迁“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过梁、楚以归”,他自然有机会采访到这些民间传闻。且太史公撰写《史记》是相当注重“网罗天下放失旧闻”以成一家之言的。通览《史记》,自《五帝本纪》、《夏本纪》至《殷本纪》、《周本纪》,司马迁在撰写之初,有文字记载者寥寥,多为“口口相传之史”或“支离鳞片之语”;其中神奇怪诞之说比比皆是,仅《史记·高祖本纪》就有六、七处之多。
  非“自刎”是“战死”
  计正山认为,项羽并非“乌江自刎”,而是“战死东城”。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结论中特别点明:项羽“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东城”即今定远东南五十里,系项羽葬姬首处)。关于项羽战死东城的事实,《史记》、《汉书》皆有明确记载。
  看《史记·高祖本纪》:“汉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王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史记·灌婴》记载的更为详尽:“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楚军将吏。” 再看《汉书·高帝纪》“十二月,围羽垓下,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灌婴追斩羽东城。”《汉书·灌婴》:“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楚军将吏。”《史记》中还有近二十处关于项羽死亡的记载,皆为“既杀项羽”、“已杀项羽”、“已杀项籍”或“项羽已死”、“项羽死”等等。再也没见“项羽自刎”或“自刎乌江”的说法了。
  关于项羽是被五位壮士一齐扑上去并力搏杀而死,《史记》、《汉书》如出一辙地记载:“灌婴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就是说灌婴所率数千骑中有五位勇士一齐冲上去,丛戟攒击,杀死了项羽。杨喜、王翳、吕马童、吕腾、杨武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的事实,从《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中得到了证实。
  此外,计正山以为项王不可能自杀,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他自固陵退至垓下,胸中一直燃烧着义愤和雪耻的怒火。因为鸿沟之约,是楚汉双方自愿签订的和平停战协议,刘项双方都信誓旦旦地承诺;就此停止战争!而项羽是恪守信义的,他很快如约放回刘邦父母妻子一行人质,“汉军皆呼万岁!”然而,转眼间,刘邦却背信弃义、追袭楚军,重新挑起战火。对此,项羽乃至虞姬的胸中也都充满了被欺骗、被讹诈的愤怒。可以想象,自命诸侯霸主的项羽怎堪忍受如此大的耍弄和屈辱,照项羽的性格,他会怒不可遏地发誓:“不杀刘邦、誓不为人!”而此时的项王也只有江东再起、才能雪报此仇!可想而知,项王怎会到了江边却有船不渡呢?
  “战死定远”有史迹为证
  计正山说,项羽身死东城,还有些重要证据,那便是沿途的遗址、遗迹和诸多民间传说。垓下至乌江,沿途之地今属固镇、凤阳、定远、滁县、全椒、肥东、和县。假如项羽东城大战之后还真的能够跨越眼前的池河往东南逃至乌江,必经之地滁县———全椒———和县;或绕道肥东———含山———和县(除此别无它路)。沿途民间必然会发生种种传闻,留下遗址、遗迹。为此,计正山曾两次徒步考察,三次访问全椒、滁县、和县、肥东、含山通往乌江渡口的较大村庄,他与那里年龄大的村民细细攀谈,令人失望的是数百里征途中竟无任何有关霸王项羽的传闻,也无一点一滴遗址、遗迹。在本该有民间传说或遗址遗迹的和县石杨镇、绰庙乡(乌江西北方向),计正山向当地的老人问及楚霸王项羽在当地有无故事传说,老人们竟一一摇头。这些足以证明:项羽在东城血战中已经殒身,“期会乌江”、“欲渡乌江”,竟成了项羽含恨终身的愿望。然而定远境内有关楚霸王项羽的传说和遗迹比比皆是,仅《定远县志》记载就达十六七处之多。形如丘峦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李修松率领有关专家实地考察后认定其形制、封土皆为典型汉墓。计正山认为这是汉高祖刘邦为鲁公项羽举行隆重葬礼之后,东城县为虞姬头颅加封土而形成的墓,西汉时便建祠辟田祭祀。宋代苏轼、苏辙、卫夫人都曾赋诗于此。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之外,仍有十多处。从陈铎祠到少十步,从霸王庙到虞姬祠,从刘会桥到早王庙,从嗟虞墩到下马铺,构成了项羽在这块土地上与汉骑兵周旋、拼搏的一条完整路线,也是这位叱咤风云的英雄至死不屈、殉难于定远的有力佐证。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1-24
展开全部
  公元前202年,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垓音g
  āi)。项羽的人马少,粮食也快完了。他想带领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是汉军和诸侯的人
  马把楚军包围得重重叠叠。项羽打退一批,又来一批;杀出一层,还有一层;这儿还没杀出
  去,那儿的汉兵又围了上来。
  项羽没法突围,只好仍回到垓下大营,吩咐将士小心防守,准备瞅个机会再出战。
  这天夜里,项羽进了营帐,愁眉不展。他身边有个宠爱的美人名叫虞姬,看见他闷闷不
  乐,陪伴他喝酒解闷。
  到了定更的时候,只听得一阵阵西风吹得呼呼直响,风声里还夹着唱歌的声音。项羽仔
  细一听,歌声是由汉营里传出来的,唱的净是楚人的歌子,唱的人还真不少。
  项羽听到四面到处是楚歌声,不觉楞住了。他失神似地说:“完了!难道刘邦已经打下
  西楚了吗?怎么汉营里有这么多的楚人呢。”
  项羽再也忍不住了,随口唱起一曲悲凉的歌来: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音zhuī)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首歌的意思是:“力气拔得一座出,气魄能压倒天下好汉,时运不利,乌骓马不肯
  跑。马儿不肯跑有什么办法?虞姬呀虞姬,我拿你怎么办?”)
  项羽一连唱了几遍,虞姬也跟着唱起来。霸王唱着唱着,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旁边的侍
  从也都伤心得抬不起头。
  当夜,项羽跨上乌骓马,带了八百个子弟兵冲过汉营,马不停蹄地往前跑去。到了天蒙
  蒙亮,汉军才发现项羽已经突围,连忙派了五千骑兵紧紧追赶。项羽一路奔跑,赶到他渡过
  淮河,跟着他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又跑了一程,迷了道儿。
  项羽来到一个三岔路口,瞧见一个庄稼人,就问他哪条道儿可以到彭城。那个庄稼人知
  道他是霸王,不愿给他指路,哄骗他说:“往左边走。”
  项羽和一百多个人往左跑下去,越跑越不对头,跑到后来,只见前面是一片沼泽地带,
  连道儿都没有了。项羽这才知道是受了骗,赶快拉转马头,再绕出这个沼泽地,汉兵已经追
  上了。
  项羽又往东南跑,一路上,随从的兵士死的死,伤的伤。到了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
  南),再点了点人数,只有二十八个骑兵。但是汉军的几千名追兵却密密麻麻地围了上来。
  项羽料想没法脱身,但是他仍旧不肯服输,对跟随他的兵士们说:“我起兵到现在已经
  八年,经历过七十多次战斗,从来没打过一次败仗,才当上了天下霸王。今天在这里被围,
  这是天叫我灭亡,并不是我打不过他们啊!”
  他把仅有的二十八人分为四队,对他们说:“看我先斩他们一员大将,你们可以分四路
  跑开去,大家在东山下集合。”
  说着,他猛喝一声,向汉军冲过去。汉兵抵挡不住。纷纷散开,当场被项羽杀死了一名
  汉将。
  项羽到了东山下,那四队人马也到齐了。项羽又把他们分成三队,分三处把守。汉军也
  分兵三路,把楚军围住。项羽来往冲杀,又杀了汉军一名都尉和几百名兵士。最后,他又把
  三处人马会合在一起,点了一下人数,二十八名骑兵只损失了两名。
  项羽对部下说:“你们看怎么样?”
  部下都说:“大王说的一点不错。”
  项羽杀出汉兵的包围,带着二十六个人一直往南跑去,到了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
  北)。恰巧乌江的亭长有一条小船停在岸边。
  亭长劝项羽马上渡江,说:“江东虽然小,可还有一千多里土地,几十万人口。大王过
  了江,还可以在那边称王。”
  项羽苦笑了一下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一个能
  回去,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江东。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再见他们
  呢。”
  他把乌骓马送给了亭长,也叫兵士们都跳下马。他和二十六个兵士都拿着短刀,跟追上
  来的汉兵肉搏起来。他们杀了几百名汉兵,楚兵也一个个倒下。项羽受了十几处创伤,最后
  在乌江边拔剑自杀。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