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原文 夸父逐日
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⑥。
注释
①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②逐走:追赶赛跑。③入日:进入太阳光圈。④河、渭:指黄河与渭水。⑤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⑥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列子·汤问》记载:“邓林弥广数千里焉。”即河南、河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附近。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①未至,道渴而死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夸父与日逐走 B.池非不深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愚以为宫中之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以恢宏、壮烈的浓墨重彩,塑造了一个追赶太阳的巨人形象,始终把人物置于人(夸父)与自然(太阳)的矛盾冲突中,从而突出了人物。
B.夸父为了追赶太阳,一口气喝干了大泽的水,又向北去饮黄河、渭河的水。
C.神话结尾,那曾经与他一起奋斗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就以浪漫主义的出奇想像,为夸父的形象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D.“夸父与日逐走”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渴求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勇于探索太阳的雄心壮志。
原文 嫦娥奔月
羿①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②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③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释
①羿(y ):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请:求。西王母:仙人名。②姮(h ng)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③斫(zhu ):砍。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羿( )请不死之药 ②谪令伐树( )
③蟾蜍( )( ) ④常斫之( )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羿请不死之药 ③学仙有过 ②常斫之 ④过故人庄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③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3.翻译句子。
羿妻姬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原文 鲲鹏之变
北冥⑴有鱼,其名为鲲⑵,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⑶,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⑷,其翼若垂天之云⑸。
是⑹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⑺。南冥者,天池⑻也。《齐谐》⑼者,志怪⑽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⑾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⑿,去以六月息者也⒀。”
注释
⑴北冥(m ng):即北海。海色深黑,故称冥海。冥,亦作“溟”,一说因其广漠无涯,故称溟。⑵鲲(k n):大鱼名。⑶鹏:大鸟名。⑷怒而飞:奋起高飞。怒,振奋。 ⑸其翼若垂天之云:它的翅膀象悬挂在天空的一大片云彩,形容鹏鸟之大。⑹是:此,这。⑺海运:犹言海动,指海潮翻腾。海动时必有大风,鹏乘借风力徙往南海。则将:就要。徙:迁移。⑻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⑼《齐谐》:书名。⑽志怪:记载怪异的事。⑾水击:谓大鹏起飞时举翅拍击水波。⑿抟(tu 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凌借暴风之力,飞达九万里高。持:聚结、凌借。扶摇,风名,一种从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⒀去以六月息者也:言大鹏一去飞行半年,到南海休息。
阅读训练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注音或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 n) B.怒(愤怒、生气)而飞
C.抟(tu 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去以六月息(休息)者也。
2.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名为鲲 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③其翼若垂天之云 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
②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原文 鲤鱼跳龙门
龙门山,在河东①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②,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注释
①河东:黄河以东。②季春:暮春,阴历三月。季,指一季的末一个月。此外,农历一季的第一个月称为“孟”,第二个月称为“仲”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乃”的用法。
①乃化为龙矣___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
②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3.用原文语句填空。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故事具体的时间是_______,文中同时描绘了跳龙门的盛况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牛郎织女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①劳役②,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③。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④七日,鹊首无故皆髡⑤,相传是日河鼓⑥与织女会于汉⑦东,役乌鹊为梁⑧以渡,故毛皆脱去。
注释
①机杼:机,织布机;杼,即梭,织布的梭子。②劳役:辛苦操作。③织衽:织布机上的经线叫衽。织衽就是拿纬线而贯经线的意思。④涉秋:入秋。⑤髡(k n):古代刑法之一,剃掉头发,使成秃头叫髡。⑥河鼓:星名,即牵牛。⑦汉:天汉,即银河。⑧梁:桥。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机杼( ) ②织衽( ) ③涉秋( ) ④髡( )
2.加点字的解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是非功过不能相抵 D.如是再三
3.我们的古人既善于想象,又精于观察,由“_____,_____”这一自然现象便推断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
原文: 姜太公遇文王
文王将田⑴,史编⑵布卜⑶,曰:“田于渭阳⑷,将大得焉,非龙非螭⑸,非虎非罴⑹,兆得公侯,天遗⑺汝师。”文王乃乘田车⑻,驾田马⑼,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⑽。曰:“自吾先君⑾太公⑿曰:‘当有圣人适⒀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注释
⑴田:田猎。⑵史编:名叫编的太史。⑶布卜:布,陈;卜,灼剥龟:陈龟而灼剥之,视龟兆的纵横以定吉凶,叫布卜。⑷渭阳:渭水的北岸,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⑸螭(ch ):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 ⑹罴(p ):棕熊。⑺遗:赠予,给予。⑻田车:田猎的车。 ⑼田马:田猎的马。⑽说:通“悦”。⑾先君:去世之父为先君。⑿太公:父称太公。先君太公连称,即去世之父的意思。 ⒀适:到。
阅读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与语,大说__________②汤熨之所及也________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__
2.“天遗汝师”一句中的“遗”与下列句中“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路不拾遗 B.深追先帝遗昭C.得遗金一饼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野径云俱黑______ 载与俱归______
卒见太公______ 卒中往往语_____
原文 武王克殷
武王⑴克殷⑵,召太公⑶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⑷?”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⑸;憎其人者,恶⑹其余胥⑺。咸刘厥⑻敌,使靡⑼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⑽入,王曰:“为之⑾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⑿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⒁。”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⒂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注释
⑴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⑵克殷:攻下殷都。克,攻下。殷,商朝的都城。⑶太公:姜太公,姓姜,名望,字子牙,又名吕尚。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⑷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众怎么处置。奈何,怎么办,怎么处置。⑸乌:即乌鸦。⑹恶:憎恨。⑺余胥:墙壁。⑻厥:其,代词。⑼靡:无,不。⑽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 ⑾为之:对他们。为,对。之,指士众。⑿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⒀惟仁是亲:亲近有道德的。“惟(唯)……是……”,宾语前置的格式。⒁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纣王。 ⒂君子:有道者。
阅读训练
1.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B.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
C.百姓有过,在予一人D.将奈其士众何
2.解释下列句中“其”的意义。
①知其可而为之______________ ②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____________
③使其各居其宅_____________ 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译文:
②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原文 伯夷、叔齐之死
伯夷叔齐①,孤竹②君之二子也。父欲立③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④善养老盍⑤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⑥载木主⑦,号为文王,东伐纣。
武王伐纣,夷齐不从,隐于首阳山⑧,采薇⑨而食。王摩子入山,难之曰:“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食周薇,奈何?”二人遂不食薇,经七日,天遣曰鹿乳之。二人私念,此鹿食之必美。鹿知其意,不复来,二子遂饿而去。
注释
①伯夷、叔齐:二兄弟。伯夷为兄,叔齐为弟。②孤村:殷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一带地方。③立:立为继承君位的人。④西伯昌:周文王姬昌,时为西伯,殷代州长称伯。善养老,敬爱收养老人。⑤盍:何不。归:投奔。 ⑥武王:文王的儿子,名发。 ⑦木主:木头做的神主牌位。载木主伐纣,表示伐纣是文王王命。⑧首阳山:山名,也叫西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⑨薇:植物名,也名野豌豆,花紫红,种子可吃。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__________②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_______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_____________④面山而居___________
2.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遣白鹿乳之
A.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将军身被坚执锐
3.解释加点字的意义。
①西伯卒____ ②盍往归焉____ ③难之曰____ ④二子遂饿而去____
原文 老父告诫孙叔敖①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②,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诟④,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益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天意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⑤!”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⑥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
①选自《说苑·敬慎》。孙叔敖:楚人,是春秋时楚国的名宰相。②衣粗衣,冠白冠:穿粗衣,戴白帽。③吊:慰问。④使臣受吏民之诟:让我受到官吏和老百姓的诟贵。这是表示谦虚的话,说自己无能。⑤余教:还没说完的话。⑥心:心欲。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____________ ②楚王不知臣不肖_____________
③子独后来吊_________________ ④人尽来贺________________
⑤子独后来吊__________ ⑥岂有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相同含义
使臣受吏民之诟_______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_____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_______ 苟富贵,勿相忘________
禄已厚而不知足者人患处之_______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的含义。
一国吏民皆来贺___ 有一老父衣粗衣___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
官益大而心益小___ 益习其声___ 无益吾事___
原文 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⑴也,天下为公。选贤与⑵能,讲信修睦⑶。故人不独⑷亲其亲⑸,不独子其子⑹,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男有分⑺,女有归⑻。货恶⑼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⑽闭⑾而不兴,盗窃乱⑿贼⒀而不作,故外户⒁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⑴行:实行。⑵与:解作“举”,推选。⑶修睦: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⑷不独:不仅仅。⑸亲其亲:即以其亲为亲,意动用法⑹子其子:即以其子为子。⑺分:职分。 ⑻归:女子出嫁。⑼恶:讨厌。 ⑽谋:奸谋。⑾闭:被阻塞。⑿乱:造反的。 ⒀贼:害人的。 ⒁外户:从外面把门合上。
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⑥。
注释
①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②逐走:追赶赛跑。③入日:进入太阳光圈。④河、渭:指黄河与渭水。⑤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⑥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列子·汤问》记载:“邓林弥广数千里焉。”即河南、河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附近。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①未至,道渴而死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夸父与日逐走 B.池非不深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愚以为宫中之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以恢宏、壮烈的浓墨重彩,塑造了一个追赶太阳的巨人形象,始终把人物置于人(夸父)与自然(太阳)的矛盾冲突中,从而突出了人物。
B.夸父为了追赶太阳,一口气喝干了大泽的水,又向北去饮黄河、渭河的水。
C.神话结尾,那曾经与他一起奋斗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就以浪漫主义的出奇想像,为夸父的形象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D.“夸父与日逐走”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渴求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勇于探索太阳的雄心壮志。
原文 嫦娥奔月
羿①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②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③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释
①羿(y ):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请:求。西王母:仙人名。②姮(h ng)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③斫(zhu ):砍。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羿( )请不死之药 ②谪令伐树( )
③蟾蜍( )( ) ④常斫之( )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羿请不死之药 ③学仙有过 ②常斫之 ④过故人庄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③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3.翻译句子。
羿妻姬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原文 鲲鹏之变
北冥⑴有鱼,其名为鲲⑵,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⑶,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⑷,其翼若垂天之云⑸。
是⑹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⑺。南冥者,天池⑻也。《齐谐》⑼者,志怪⑽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⑾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⑿,去以六月息者也⒀。”
注释
⑴北冥(m ng):即北海。海色深黑,故称冥海。冥,亦作“溟”,一说因其广漠无涯,故称溟。⑵鲲(k n):大鱼名。⑶鹏:大鸟名。⑷怒而飞:奋起高飞。怒,振奋。 ⑸其翼若垂天之云:它的翅膀象悬挂在天空的一大片云彩,形容鹏鸟之大。⑹是:此,这。⑺海运:犹言海动,指海潮翻腾。海动时必有大风,鹏乘借风力徙往南海。则将:就要。徙:迁移。⑻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⑼《齐谐》:书名。⑽志怪:记载怪异的事。⑾水击:谓大鹏起飞时举翅拍击水波。⑿抟(tu 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凌借暴风之力,飞达九万里高。持:聚结、凌借。扶摇,风名,一种从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⒀去以六月息者也:言大鹏一去飞行半年,到南海休息。
阅读训练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注音或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 n) B.怒(愤怒、生气)而飞
C.抟(tu 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去以六月息(休息)者也。
2.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名为鲲 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③其翼若垂天之云 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
②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原文 鲤鱼跳龙门
龙门山,在河东①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②,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注释
①河东:黄河以东。②季春:暮春,阴历三月。季,指一季的末一个月。此外,农历一季的第一个月称为“孟”,第二个月称为“仲”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乃”的用法。
①乃化为龙矣___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
②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3.用原文语句填空。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故事具体的时间是_______,文中同时描绘了跳龙门的盛况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牛郎织女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①劳役②,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③。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④七日,鹊首无故皆髡⑤,相传是日河鼓⑥与织女会于汉⑦东,役乌鹊为梁⑧以渡,故毛皆脱去。
注释
①机杼:机,织布机;杼,即梭,织布的梭子。②劳役:辛苦操作。③织衽:织布机上的经线叫衽。织衽就是拿纬线而贯经线的意思。④涉秋:入秋。⑤髡(k n):古代刑法之一,剃掉头发,使成秃头叫髡。⑥河鼓:星名,即牵牛。⑦汉:天汉,即银河。⑧梁:桥。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机杼( ) ②织衽( ) ③涉秋( ) ④髡( )
2.加点字的解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是非功过不能相抵 D.如是再三
3.我们的古人既善于想象,又精于观察,由“_____,_____”这一自然现象便推断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
原文: 姜太公遇文王
文王将田⑴,史编⑵布卜⑶,曰:“田于渭阳⑷,将大得焉,非龙非螭⑸,非虎非罴⑹,兆得公侯,天遗⑺汝师。”文王乃乘田车⑻,驾田马⑼,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⑽。曰:“自吾先君⑾太公⑿曰:‘当有圣人适⒀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注释
⑴田:田猎。⑵史编:名叫编的太史。⑶布卜:布,陈;卜,灼剥龟:陈龟而灼剥之,视龟兆的纵横以定吉凶,叫布卜。⑷渭阳:渭水的北岸,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⑸螭(ch ):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 ⑹罴(p ):棕熊。⑺遗:赠予,给予。⑻田车:田猎的车。 ⑼田马:田猎的马。⑽说:通“悦”。⑾先君:去世之父为先君。⑿太公:父称太公。先君太公连称,即去世之父的意思。 ⒀适:到。
阅读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与语,大说__________②汤熨之所及也________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__
2.“天遗汝师”一句中的“遗”与下列句中“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路不拾遗 B.深追先帝遗昭C.得遗金一饼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野径云俱黑______ 载与俱归______
卒见太公______ 卒中往往语_____
原文 武王克殷
武王⑴克殷⑵,召太公⑶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⑷?”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⑸;憎其人者,恶⑹其余胥⑺。咸刘厥⑻敌,使靡⑼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⑽入,王曰:“为之⑾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⑿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⒁。”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⒂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注释
⑴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⑵克殷:攻下殷都。克,攻下。殷,商朝的都城。⑶太公:姜太公,姓姜,名望,字子牙,又名吕尚。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⑷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众怎么处置。奈何,怎么办,怎么处置。⑸乌:即乌鸦。⑹恶:憎恨。⑺余胥:墙壁。⑻厥:其,代词。⑼靡:无,不。⑽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 ⑾为之:对他们。为,对。之,指士众。⑿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⒀惟仁是亲:亲近有道德的。“惟(唯)……是……”,宾语前置的格式。⒁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纣王。 ⒂君子:有道者。
阅读训练
1.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B.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
C.百姓有过,在予一人D.将奈其士众何
2.解释下列句中“其”的意义。
①知其可而为之______________ ②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____________
③使其各居其宅_____________ 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译文:
②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原文 伯夷、叔齐之死
伯夷叔齐①,孤竹②君之二子也。父欲立③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④善养老盍⑤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⑥载木主⑦,号为文王,东伐纣。
武王伐纣,夷齐不从,隐于首阳山⑧,采薇⑨而食。王摩子入山,难之曰:“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食周薇,奈何?”二人遂不食薇,经七日,天遣曰鹿乳之。二人私念,此鹿食之必美。鹿知其意,不复来,二子遂饿而去。
注释
①伯夷、叔齐:二兄弟。伯夷为兄,叔齐为弟。②孤村:殷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一带地方。③立:立为继承君位的人。④西伯昌:周文王姬昌,时为西伯,殷代州长称伯。善养老,敬爱收养老人。⑤盍:何不。归:投奔。 ⑥武王:文王的儿子,名发。 ⑦木主:木头做的神主牌位。载木主伐纣,表示伐纣是文王王命。⑧首阳山:山名,也叫西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⑨薇:植物名,也名野豌豆,花紫红,种子可吃。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__________②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_______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_____________④面山而居___________
2.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遣白鹿乳之
A.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将军身被坚执锐
3.解释加点字的意义。
①西伯卒____ ②盍往归焉____ ③难之曰____ ④二子遂饿而去____
原文 老父告诫孙叔敖①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②,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诟④,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益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天意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⑤!”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⑥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
①选自《说苑·敬慎》。孙叔敖:楚人,是春秋时楚国的名宰相。②衣粗衣,冠白冠:穿粗衣,戴白帽。③吊:慰问。④使臣受吏民之诟:让我受到官吏和老百姓的诟贵。这是表示谦虚的话,说自己无能。⑤余教:还没说完的话。⑥心:心欲。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____________ ②楚王不知臣不肖_____________
③子独后来吊_________________ ④人尽来贺________________
⑤子独后来吊__________ ⑥岂有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相同含义
使臣受吏民之诟_______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_____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_______ 苟富贵,勿相忘________
禄已厚而不知足者人患处之_______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的含义。
一国吏民皆来贺___ 有一老父衣粗衣___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
官益大而心益小___ 益习其声___ 无益吾事___
原文 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⑴也,天下为公。选贤与⑵能,讲信修睦⑶。故人不独⑷亲其亲⑸,不独子其子⑹,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男有分⑺,女有归⑻。货恶⑼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⑽闭⑾而不兴,盗窃乱⑿贼⒀而不作,故外户⒁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⑴行:实行。⑵与:解作“举”,推选。⑶修睦: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⑷不独:不仅仅。⑸亲其亲:即以其亲为亲,意动用法⑹子其子:即以其子为子。⑺分:职分。 ⑻归:女子出嫁。⑼恶:讨厌。 ⑽谋:奸谋。⑾闭:被阻塞。⑿乱:造反的。 ⒀贼:害人的。 ⒁外户:从外面把门合上。
参考资料: 外文言文
2011-02-23
展开全部
原文 夸父逐日
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⑥。
注释
①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②逐走:追赶赛跑。③入日:进入太阳光圈。④河、渭:指黄河与渭水。⑤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⑥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列子·汤问》记载:“邓林弥广数千里焉。”即河南、河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附近。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①未至,道渴而死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夸父与日逐走 B.池非不深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愚以为宫中之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以恢宏、壮烈的浓墨重彩,塑造了一个追赶太阳的巨人形象,始终把人物置于人(夸父)与自然(太阳)的矛盾冲突中,从而突出了人物。
B.夸父为了追赶太阳,一口气喝干了大泽的水,又向北去饮黄河、渭河的水。
C.神话结尾,那曾经与他一起奋斗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就以浪漫主义的出奇想像,为夸父的形象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D.“夸父与日逐走”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渴求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勇于探索太阳的雄心壮志。
原文 嫦娥奔月
羿①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②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③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释
①羿(y ):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请:求。西王母:仙人名。②姮(h ng)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③斫(zhu ):砍。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羿( )请不死之药 ②谪令伐树( )
③蟾蜍( )( ) ④常斫之( )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羿请不死之药 ③学仙有过 ②常斫之 ④过故人庄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③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3.翻译句子。
羿妻姬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原文 鲲鹏之变
北冥⑴有鱼,其名为鲲⑵,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⑶,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⑷,其翼若垂天之云⑸。
是⑹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⑺。南冥者,天池⑻也。《齐谐》⑼者,志怪⑽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⑾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⑿,去以六月息者也⒀。”
注释
⑴北冥(m ng):即北海。海色深黑,故称冥海。冥,亦作“溟”,一说因其广漠无涯,故称溟。⑵鲲(k n):大鱼名。⑶鹏:大鸟名。⑷怒而飞:奋起高飞。怒,振奋。 ⑸其翼若垂天之云:它的翅膀象悬挂在天空的一大片云彩,形容鹏鸟之大。⑹是:此,这。⑺海运:犹言海动,指海潮翻腾。海动时必有大风,鹏乘借风力徙往南海。则将:就要。徙:迁移。⑻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⑼《齐谐》:书名。⑽志怪:记载怪异的事。⑾水击:谓大鹏起飞时举翅拍击水波。⑿抟(tu 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凌借暴风之力,飞达九万里高。持:聚结、凌借。扶摇,风名,一种从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⒀去以六月息者也:言大鹏一去飞行半年,到南海休息。
阅读训练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注音或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 n) B.怒(愤怒、生气)而飞
C.抟(tu 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去以六月息(休息)者也。
2.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名为鲲 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③其翼若垂天之云 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
②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原文 鲤鱼跳龙门
龙门山,在河东①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②,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注释
①河东:黄河以东。②季春:暮春,阴历三月。季,指一季的末一个月。此外,农历一季的第一个月称为“孟”,第二个月称为“仲”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乃”的用法。
①乃化为龙矣___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
②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3.用原文语句填空。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故事具体的时间是_______,文中同时描绘了跳龙门的盛况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牛郎织女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①劳役②,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③。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④七日,鹊首无故皆髡⑤,相传是日河鼓⑥与织女会于汉⑦东,役乌鹊为梁⑧以渡,故毛皆脱去。
注释
①机杼:机,织布机;杼,即梭,织布的梭子。②劳役:辛苦操作。③织衽:织布机上的经线叫衽。织衽就是拿纬线而贯经线的意思。④涉秋:入秋。⑤髡(k n):古代刑法之一,剃掉头发,使成秃头叫髡。⑥河鼓:星名,即牵牛。⑦汉:天汉,即银河。⑧梁:桥。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机杼( ) ②织衽( ) ③涉秋( ) ④髡( )
2.加点字的解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是非功过不能相抵 D.如是再三
3.我们的古人既善于想象,又精于观察,由“_____,_____”这一自然现象便推断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
原文: 姜太公遇文王
文王将田⑴,史编⑵布卜⑶,曰:“田于渭阳⑷,将大得焉,非龙非螭⑸,非虎非罴⑹,兆得公侯,天遗⑺汝师。”文王乃乘田车⑻,驾田马⑼,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⑽。曰:“自吾先君⑾太公⑿曰:‘当有圣人适⒀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注释
⑴田:田猎。⑵史编:名叫编的太史。⑶布卜:布,陈;卜,灼剥龟:陈龟而灼剥之,视龟兆的纵横以定吉凶,叫布卜。⑷渭阳:渭水的北岸,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⑸螭(ch ):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 ⑹罴(p ):棕熊。⑺遗:赠予,给予。⑻田车:田猎的车。 ⑼田马:田猎的马。⑽说:通“悦”。⑾先君:去世之父为先君。⑿太公:父称太公。先君太公连称,即去世之父的意思。 ⒀适:到。
阅读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与语,大说__________②汤熨之所及也________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__
2.“天遗汝师”一句中的“遗”与下列句中“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路不拾遗 B.深追先帝遗昭C.得遗金一饼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野径云俱黑______ 载与俱归______
卒见太公______ 卒中往往语_____
原文 武王克殷
武王⑴克殷⑵,召太公⑶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⑷?”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⑸;憎其人者,恶⑹其余胥⑺。咸刘厥⑻敌,使靡⑼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⑽入,王曰:“为之⑾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⑿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⒁。”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⒂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注释
⑴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⑵克殷:攻下殷都。克,攻下。殷,商朝的都城。⑶太公:姜太公,姓姜,名望,字子牙,又名吕尚。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⑷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众怎么处置。奈何,怎么办,怎么处置。⑸乌:即乌鸦。⑹恶:憎恨。⑺余胥:墙壁。⑻厥:其,代词。⑼靡:无,不。⑽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 ⑾为之:对他们。为,对。之,指士众。⑿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⒀惟仁是亲:亲近有道德的。“惟(唯)……是……”,宾语前置的格式。⒁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纣王。 ⒂君子:有道者。
阅读训练
1.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B.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
C.百姓有过,在予一人D.将奈其士众何
2.解释下列句中“其”的意义。
①知其可而为之______________ ②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____________
③使其各居其宅_____________ 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译文:
②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原文 伯夷、叔齐之死
伯夷叔齐①,孤竹②君之二子也。父欲立③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④善养老盍⑤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⑥载木主⑦,号为文王,东伐纣。
武王伐纣,夷齐不从,隐于首阳山⑧,采薇⑨而食。王摩子入山,难之曰:“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食周薇,奈何?”二人遂不食薇,经七日,天遣曰鹿乳之。二人私念,此鹿食之必美。鹿知其意,不复来,二子遂饿而去。
注释
①伯夷、叔齐:二兄弟。伯夷为兄,叔齐为弟。②孤村:殷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一带地方。③立:立为继承君位的人。④西伯昌:周文王姬昌,时为西伯,殷代州长称伯。善养老,敬爱收养老人。⑤盍:何不。归:投奔。 ⑥武王:文王的儿子,名发。 ⑦木主:木头做的神主牌位。载木主伐纣,表示伐纣是文王王命。⑧首阳山:山名,也叫西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⑨薇:植物名,也名野豌豆,花紫红,种子可吃。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__________②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_______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_____________④面山而居___________
2.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遣白鹿乳之
A.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将军身被坚执锐
3.解释加点字的意义。
①西伯卒____ ②盍往归焉____ ③难之曰____ ④二子遂饿而去____
原文 老父告诫孙叔敖①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②,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诟④,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益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天意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⑤!”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⑥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
①选自《说苑·敬慎》。孙叔敖:楚人,是春秋时楚国的名宰相。②衣粗衣,冠白冠:穿粗衣,戴白帽。③吊:慰问。④使臣受吏民之诟:让我受到官吏和老百姓的诟贵。这是表示谦虚的话,说自己无能。⑤余教:还没说完的话。⑥心:心欲。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____________ ②楚王不知臣不肖_____________
③子独后来吊_________________ ④人尽来贺________________
⑤子独后来吊__________ ⑥岂有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相同含义
使臣受吏民之诟_______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_____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_______ 苟富贵,勿相忘________
禄已厚而不知足者人患处之_______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的含义。
一国吏民皆来贺___ 有一老父衣粗衣___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
官益大而心益小___ 益习其声___ 无益吾事___
原文 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⑴也,天下为公。选贤与⑵能,讲信修睦⑶。故人不独⑷亲其亲⑸,不独子其子⑹,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男有分⑺,女有归⑻。货恶⑼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⑽闭⑾而不兴,盗窃乱⑿贼⒀而不作,故外户⒁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⑴行:实行。⑵与:解作“举”,推选。⑶修睦: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⑷不独:不仅仅。⑸亲其亲:即以其亲为亲,意动用法⑹子其子:即以其子为子。⑺分:职分。 ⑻归:女子出嫁。⑼恶:讨厌。 ⑽谋:奸谋。⑾闭:被阻塞。⑿乱:造反的。 ⒀贼:害人的。 ⒁外户:从外面把门合上。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讲信修睦__________ ②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的词马“不独亲其亲”中加点的“亲”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尉果笞广 B.恢弘志士之气 C.稍稍宾客其父 D.无案牍之劳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夸父①与日逐走②,入日③;渴,欲得饮,饮于河、渭④;河渭不足,北饮大泽⑤。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⑥。
注释
①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②逐走:追赶赛跑。③入日:进入太阳光圈。④河、渭:指黄河与渭水。⑤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⑥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列子·汤问》记载:“邓林弥广数千里焉。”即河南、河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附近。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①未至,道渴而死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夸父与日逐走 B.池非不深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愚以为宫中之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品以恢宏、壮烈的浓墨重彩,塑造了一个追赶太阳的巨人形象,始终把人物置于人(夸父)与自然(太阳)的矛盾冲突中,从而突出了人物。
B.夸父为了追赶太阳,一口气喝干了大泽的水,又向北去饮黄河、渭河的水。
C.神话结尾,那曾经与他一起奋斗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就以浪漫主义的出奇想像,为夸父的形象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D.“夸父与日逐走”的故事,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渴求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勇于探索太阳的雄心壮志。
原文 嫦娥奔月
羿①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②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③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注释
①羿(y ):尧时的善射者,《山海经》有羿射十日的记载。请:求。西王母:仙人名。②姮(h ng)娥:即嫦娥,羿之妻,汉代避文帝讳改姮为嫦。 ③斫(zhu ):砍。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羿( )请不死之药 ②谪令伐树( )
③蟾蜍( )( ) ④常斫之( )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羿请不死之药 ③学仙有过 ②常斫之 ④过故人庄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③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3.翻译句子。
羿妻姬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
原文 鲲鹏之变
北冥⑴有鱼,其名为鲲⑵,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⑶,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⑷,其翼若垂天之云⑸。
是⑹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⑺。南冥者,天池⑻也。《齐谐》⑼者,志怪⑽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⑾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⑿,去以六月息者也⒀。”
注释
⑴北冥(m ng):即北海。海色深黑,故称冥海。冥,亦作“溟”,一说因其广漠无涯,故称溟。⑵鲲(k n):大鱼名。⑶鹏:大鸟名。⑷怒而飞:奋起高飞。怒,振奋。 ⑸其翼若垂天之云:它的翅膀象悬挂在天空的一大片云彩,形容鹏鸟之大。⑹是:此,这。⑺海运:犹言海动,指海潮翻腾。海动时必有大风,鹏乘借风力徙往南海。则将:就要。徙:迁移。⑻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⑼《齐谐》:书名。⑽志怪:记载怪异的事。⑾水击:谓大鹏起飞时举翅拍击水波。⑿抟(tu 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凌借暴风之力,飞达九万里高。持:聚结、凌借。扶摇,风名,一种从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⒀去以六月息者也:言大鹏一去飞行半年,到南海休息。
阅读训练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注音或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 n) B.怒(愤怒、生气)而飞
C.抟(tu 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去以六月息(休息)者也。
2.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名为鲲 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③其翼若垂天之云 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文:
②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原文 鲤鱼跳龙门
龙门山,在河东①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②,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注释
①河东:黄河以东。②季春:暮春,阴历三月。季,指一季的末一个月。此外,农历一季的第一个月称为“孟”,第二个月称为“仲”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乃”的用法。
①乃化为龙矣___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
②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3.用原文语句填空。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故事具体的时间是_______,文中同时描绘了跳龙门的盛况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牛郎织女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①劳役②,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③。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④七日,鹊首无故皆髡⑤,相传是日河鼓⑥与织女会于汉⑦东,役乌鹊为梁⑧以渡,故毛皆脱去。
注释
①机杼:机,织布机;杼,即梭,织布的梭子。②劳役:辛苦操作。③织衽:织布机上的经线叫衽。织衽就是拿纬线而贯经线的意思。④涉秋:入秋。⑤髡(k n):古代刑法之一,剃掉头发,使成秃头叫髡。⑥河鼓:星名,即牵牛。⑦汉:天汉,即银河。⑧梁:桥。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机杼( ) ②织衽( ) ③涉秋( ) ④髡( )
2.加点字的解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是非功过不能相抵 D.如是再三
3.我们的古人既善于想象,又精于观察,由“_____,_____”这一自然现象便推断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
原文: 姜太公遇文王
文王将田⑴,史编⑵布卜⑶,曰:“田于渭阳⑷,将大得焉,非龙非螭⑸,非虎非罴⑹,兆得公侯,天遗⑺汝师。”文王乃乘田车⑻,驾田马⑼,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⑽。曰:“自吾先君⑾太公⑿曰:‘当有圣人适⒀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注释
⑴田:田猎。⑵史编:名叫编的太史。⑶布卜:布,陈;卜,灼剥龟:陈龟而灼剥之,视龟兆的纵横以定吉凶,叫布卜。⑷渭阳:渭水的北岸,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⑸螭(ch ):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 ⑹罴(p ):棕熊。⑺遗:赠予,给予。⑻田车:田猎的车。 ⑼田马:田猎的马。⑽说:通“悦”。⑾先君:去世之父为先君。⑿太公:父称太公。先君太公连称,即去世之父的意思。 ⒀适:到。
阅读训练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与语,大说__________②汤熨之所及也________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__
2.“天遗汝师”一句中的“遗”与下列句中“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路不拾遗 B.深追先帝遗昭C.得遗金一饼 D.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野径云俱黑______ 载与俱归______
卒见太公______ 卒中往往语_____
原文 武王克殷
武王⑴克殷⑵,召太公⑶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⑷?”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⑸;憎其人者,恶⑹其余胥⑺。咸刘厥⑻敌,使靡⑼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⑽入,王曰:“为之⑾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⑿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⒀,百姓有过,在予一人⒁。”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⒂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注释
⑴武王:周武王,姓姬,名发,西周王朝的建立者。⑵克殷:攻下殷都。克,攻下。殷,商朝的都城。⑶太公:姜太公,姓姜,名望,字子牙,又名吕尚。西周初年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⑷奈其士众何:对他的士众怎么处置。奈何,怎么办,怎么处置。⑸乌:即乌鸦。⑹恶:憎恨。⑺余胥:墙壁。⑻厥:其,代词。⑼靡:无,不。⑽邵公:又作召公,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召,故称为召公。 ⑾为之:对他们。为,对。之,指士众。⑿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武王之弟,名旦,因封地在周,故称为周公。⒀惟仁是亲:亲近有道德的。“惟(唯)……是……”,宾语前置的格式。⒁予一人:即天子,此指殷纣王。 ⒂君子:有道者。
阅读训练
1.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
A.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B.使其各居其宅,田其田
C.百姓有过,在予一人D.将奈其士众何
2.解释下列句中“其”的意义。
①知其可而为之______________ ②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____________
③使其各居其宅_____________ ④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译文:
②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
原文 伯夷、叔齐之死
伯夷叔齐①,孤竹②君之二子也。父欲立③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④善养老盍⑤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⑥载木主⑦,号为文王,东伐纣。
武王伐纣,夷齐不从,隐于首阳山⑧,采薇⑨而食。王摩子入山,难之曰:“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食周薇,奈何?”二人遂不食薇,经七日,天遣曰鹿乳之。二人私念,此鹿食之必美。鹿知其意,不复来,二子遂饿而去。
注释
①伯夷、叔齐:二兄弟。伯夷为兄,叔齐为弟。②孤村:殷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一带地方。③立:立为继承君位的人。④西伯昌:周文王姬昌,时为西伯,殷代州长称伯。善养老,敬爱收养老人。⑤盍:何不。归:投奔。 ⑥武王:文王的儿子,名发。 ⑦木主:木头做的神主牌位。载木主伐纣,表示伐纣是文王王命。⑧首阳山:山名,也叫西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⑨薇:植物名,也名野豌豆,花紫红,种子可吃。
阅读训练
1.写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__________②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_______
③中峨冠而多髯者_____________④面山而居___________
2.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遣白鹿乳之
A.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B.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将军身被坚执锐
3.解释加点字的意义。
①西伯卒____ ②盍往归焉____ ③难之曰____ ④二子遂饿而去____
原文 老父告诫孙叔敖①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②,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诟④,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益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天意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⑤!”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⑥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注释
①选自《说苑·敬慎》。孙叔敖:楚人,是春秋时楚国的名宰相。②衣粗衣,冠白冠:穿粗衣,戴白帽。③吊:慰问。④使臣受吏民之诟:让我受到官吏和老百姓的诟贵。这是表示谦虚的话,说自己无能。⑤余教:还没说完的话。⑥心:心欲。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____________ ②楚王不知臣不肖_____________
③子独后来吊_________________ ④人尽来贺________________
⑤子独后来吊__________ ⑥岂有说乎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相同含义
使臣受吏民之诟_______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______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_______ 苟富贵,勿相忘________
禄已厚而不知足者人患处之_______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的含义。
一国吏民皆来贺___ 有一老父衣粗衣___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___
官益大而心益小___ 益习其声___ 无益吾事___
原文 大道之行
大道之行⑴也,天下为公。选贤与⑵能,讲信修睦⑶。故人不独⑷亲其亲⑸,不独子其子⑹,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男有分⑺,女有归⑻。货恶⑼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⑽闭⑾而不兴,盗窃乱⑿贼⒀而不作,故外户⒁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⑴行:实行。⑵与:解作“举”,推选。⑶修睦: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⑷不独:不仅仅。⑸亲其亲:即以其亲为亲,意动用法⑹子其子:即以其子为子。⑺分:职分。 ⑻归:女子出嫁。⑼恶:讨厌。 ⑽谋:奸谋。⑾闭:被阻塞。⑿乱:造反的。 ⒀贼:害人的。 ⒁外户:从外面把门合上。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讲信修睦__________ ②盗窃乱贼而不作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的词马“不独亲其亲”中加点的“亲”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尉果笞广 B.恢弘志士之气 C.稍稍宾客其父 D.无案牍之劳形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